Please wait a minute...
    1983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83-04-10
      
    论文
    利用植物监测、评价广州市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
    颜丽英, 朱天玑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265-272. 
    摘要 ( 1825 )   PDF (434KB) ( 11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1年我们利用植物对广州市的大气环境作了监测、评价。在市区,设18个点,另以南湖为对照点。每个点均选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大叶榕(Ficus lacor),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及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为采样植物。全年分春,夏、秋,冬四次采样。采用燃烧法,对叶片或技条进行含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利用下列公式:IPC=Cm/Ck计算出各点的含硫量指数。根据这些指数,对各监测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级: Ⅰ.清洁(<1.0),Ⅱ.轻污染(1.1—1.5),Ⅲ.中污染(1.6—2.0),Ⅳ.重污染(>2.1)。用曲线图比较,70个含硫指数中,有69个的含硫量高于对照点,占99%。四种植物中,有三种植物含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荔湾区。按污染级数比较,70个含硫指数中,Ⅳ.重污染的有12个,占含硫指数的17%。在荔湾区14个含硫指数中,Ⅳ.重污染的有7个,占50%,说明荔湾区是二氧化硫污染的高值区,与大气采样结果是相似的。Ⅲ.中污染的有24个含硫指数,占34%,Ⅱ.轻污染的有33个,占47%,Ⅰ.清洁的有1个点,占1.4%。采用相关系数比较,把四种植物的年平均值作为自变量(x),大气采样的年平均值为因变量(y),通过公式:求出相关系数r:木麻黄、大叶榕、石栗、羊蹄甲分别为0.27,0.49、0.55,0.48,表明y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为正相关。由此可见,植物受SO2的污染之后,分析的结果与大气采样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认为以上述四种植物来评价大气中SO2的污染程度,与大气采样互相补充,全面了解环境质量是可行的。此方法可节省人力物力,不要求高精仪器,本地区绿化植物的品种多,取材容易,因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铅对几种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
    徐和宝, 汪嘉熙, 谢明云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273-279. 
    摘要 ( 5086 )   PDF (391KB) ( 130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将醋酸铅溶液施入土壤及喷洒叶片的盆栽试验可以确定:(1)铅对植物的毒性不大,植物对铅的忍耐力很强。目前自然界中的铅污染程度不足以直接伤害植物本身。(2)溶液中的铅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也可以被叶片直接吸收。吸收量与环境中的铅浓度成正比。(3)铅在植物体中移动性很小,根吸收的铅主要积累在根部,叶片吸收的铅主要积累在叶部。有少量铅可以向上或向下转移,但极少能进入果实的内部及块根的淀粉中。
    高寒草甸地区常见植物热值的初步研究
    杨福囤, 何海菊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280-288. 
    摘要 ( 2028 )   PDF (547KB) ( 135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高寒草甸地区29种植物热值和矮嵩草等4种优势植物不同物候期的热值。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区植物热值较高和热值随物候期而变化。进而分析了影响植物热值的原因。
    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形成规律的探讨
    李月树, 祝廷成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289-298. 
    摘要 ( 1963 )   PDF (551KB) ( 12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种群生态的水平研究了中国东北草原的主要优势植物——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的若干形成规律。羊草种群每年从4月初返青,其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对增长速率在抽穗前(5月中旬一下旬)最快,达0.1142克/克/天,绝对增长速率在盛花期(6月中旬一下旬)最快,达7.46克/米2/天。前者决定于羊草的自身发育节律,后者受生长季内的气温和降水的约制。羊草种群总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呈单峰形式,峰值出现在8月中旬,达305克/米2。继后,生物量逐渐下降至10月中旬地上部全部枯死。据观测,影响羊草种群地上部总生物量的限制因素是:生长季前期(4一7月)的降水量。羊草种群地上部总生物量峰值的高低,依赖同化器官生物量的增长,总生物量与同化器官生物量的增长呈强正相关(r=0.9472**)。
    四川省缙云山森林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施维德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299-312. 
    摘要 ( 2386 )   PDF (759KB) ( 143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北部,具中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对缙云山森林群落的研究,在野外采用点四分法技术取样。再将原始数据初步综合,试用纸条排队、相似系数排队、树枝状图解和等级聚合分类等数量分类方法,给缙云山13个森林群落以较客观的分类。极点排序图形直观地表明了这13个群落的分布,它反映出生境的梯度变化;同时,也相应地反映出包含着一种逐渐过渡到顶极群落的格局,即群落的演替系列。常绿阔叶林是该地区发展到与环境相适应,处在较成熟阶段的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 所有数量分类方法都只是启发性的。因此在植被生态学的研究中定量分析和生态观的定性分析应紧密地结合。本文初次运用了这一综合分析法来研究缙云山森林群落。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调查中三种方法的比较
    金振洲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313-329. 
    摘要 ( 1882 )   PDF (932KB) ( 93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昆明西山滇青冈为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介绍并比较了三种植被调查方法,即无样地取样法的中点象限法、记数样方法和样地记录法。按样地数目的代表性,采用6线90中点分别与两组3个400m2样地作比较。在各工作小组的人数和熟练程度基本一致条件下,记录完成时间,以对比速度。内业工作量也作了比较。从深入比较中清楚看到,对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调查,中点象限法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几种无样方抽样技术在常绿阔叶林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吴章钟, 韩若真, 魏守珍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330-337. 
    摘要 ( 1895 )   PDF (515KB) ( 11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浙江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分类中的数学手段
    张绅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338-349. 
    摘要 ( 1851 )   PDF (565KB) ( 87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hough it is efficient using mathematical approch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yet the general mathematical means does 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community classification of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deficiency of the ’Importance Value’ in naming and classifying the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and suggested to adopt the ’Index of Similarity of Spatz (1970)’ combining with the ’Importance Value’ as the basis for classifying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评《中国植被地理和优势植物化学成分》一书
    章申, 王明远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350-351. 
    摘要 ( 1801 )   PDF (156KB) ( 84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rebs C. J. 的《生态学——分布与多度的实验分析》(第二版)介绍
    姚璧君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4):  352-352. 
    摘要 ( 1989 )   PDF (118KB) ( 7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