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86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86-04-10
      
    论文
    福建三明瓦坑的赤枝栲林
    林鹏, 丘喜昭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241-253. 
    摘要 ( 1915 )   PDF (721KB) ( 96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讨论的赤枝栲1)(Castanopsis kawakamii)林,地处福建省三明市郊瓦坑地区,属我国中亚热带东南缘。据调查31块样地共3100m2群落种类组成中,含维管束植物52科、90属、139种;其中单种属占总数的75.6%。植物区系为热带、泛热带分布的成分、共占科与属总数的61.5%与67.8%。高位芽生活型植物占总数的87.9%。基于对群落外貌的植物生活型与叶特征等分析表明,该群落是从南亚热带雨林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类型。对该森林乔木种的年龄结构分析,乔、灌木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的计算等,显示出赤枝栲林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
    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徐文铎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254-263. 
    摘要 ( 3982 )   PDF (673KB) ( 19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吉良的热量指标和作者提出的湿度指数,研究了我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1.确定了东北地区10个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热量分布范围和水热指标的平均值。2.研究了东北山地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水热指标分布特点,并用定量指标讨论了东北东部山地岳桦林带的分布、大兴安岭存在山地冻原和东北植被区域的分界线问题。
    新疆甘草属(Glycyrrhiza) 的生态分布及其经济利用
    李学禹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264-271. 
    摘要 ( 2677 )   PDF (564KB) ( 109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疆分布的甘草属植物共五种: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粗毛甘草(G. aspera)、胀果甘草(G.inflata)、科氏甘草(G.korshinskyi)。出现于新疆88%的县市,各大河流沿岸、泉水溢出带及冲积平原。在区系上与中亚关系密切。空气干燥度、年平均温度及土壤盐碱含量对不同种甘草的分布都有影响。甘草虽然在南、北、东疆都有分布,但以北疆为主。甘草分布地区的大气干燥度从1.37—237.3,而以3—6最佳;年均温度为0.4—14℃,而以4—8℃为最适宜。甘草常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等组成群落。光果甘草可与灰杨(Populus pruino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等组成群落。胀果甘草常与不同比例的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柽柳、芦苇、大叶白麻、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等组成群落。粗毛甘草多为田间、果园及路旁荒地杂草。为了保持甘草资源的持续利用并充分发挥其效益,应建立合理的挖采制度,建立甘草生产基地,并开展甘草的综合利用研究。
    南亚热带森林种群分布格局取样技术研究
    陆阳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272-282. 
    摘要 ( 2427 )   PDF (625KB) ( 129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群落中植物种群分布格局测定和分析的结果,密切依赖于野外取样的技术手段及资料的可靠性。本文通过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个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取样,比较了随机样方、相邻格子样方、中心点四分法、最近相邻法和最近个体法在野外操作、数据整理以及种群分布格局测定分析中的效用,对各方法在南亚热带森林群落中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适用性予以客观评价。研究表明,同一样地中不同取样方法和测定方法会导致不同结果。随机样方取样数据的测定结果受样方大小影响,而几种无样地方法在种类复杂的群落中,应用受到限制。相邻格子样方适用于各群落类型中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与分析。
    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初步研究
    董鸣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283-293. 
    摘要 ( 2237 )   PDF (606KB) ( 90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是我国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的先锋种群之—。研究其数量动态对亚热带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样地编年序列”的应用为长命多年生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捷径。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约在7龄前,其密度随时间而增长,其后降低。其间关系可用下式近似表达:(07), 式中,D是种群密度估计值,A是种群年龄。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在灌草从到松阔混交林初期的演替中呈现Logistic增长。符合公式:式中,Bp是种群生物量的估计值,A,e是自然对数的底。在从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中,其生物量表现出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在自疏过程中,马尾松种群平均植株生物量与种群密度服从-3/2稀疏定律。符合公式:式中,Bi是平均植株生物量,D是种群密度。导致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动力,主要是种内光资源竞争引起的自疏和种间光资源竞争引起的他疏。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生物产量和经级分化及密度效应初探
    田大伦, 潘维俦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294-301. 
    摘要 ( 2450 )   PDF (478KB) ( 103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和薪炭材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造林成本低和易于成林等优点,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其经济意义、环境防护效能及美学价值,都是为人们所公认的。马尾松的干材成长阶段,是林木胸径和树高旺盛生长时期,林木与生长空间的矛盾及树木间的竞争较剧烈,天然整枝、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都很强烈。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个时期的立木密度,使其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对于保证林木成熟期的材积生长和取得最大生物量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试验目的就在于探明不同密度松树杆材林的生物量、林木分化与产量结构以及不同密度下的生态效应,为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制定疏伐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塔里木盆地胡杨分布区的消退和林地更新复壮的初步研究
    黄培右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302-309. 
    摘要 ( 2232 )   PDF (479KB) ( 11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塔里木盆地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与其生境间的关系,分析胡杨的消退原因和更新途径。泛滥因素支配了胡杨在裸地侵移过程;干旱气候使单优林地主要靠地下水生存而不能自然更新;林地生境受胡杨的生活周期支配,靠荒漠河道的摆动维持种群相对稳定。近年来,洪水被控制,改变了胡杨继续生存的条件、滥伐又加速了林地消退,林地难以通过种子恢复,桩萌矮林效益欠佳。用挖桩残留的断根萌株,类似插条繁殖、是更新与复壮林地较理想的方法。
    青海省癿扎林区森林植被调查初报
    莫晓勇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310-315. 
    摘要 ( 2186 )   PDF (364KB) ( 88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癿扎林区,是高山暗针叶林分布的边缘。其植物种类单纯,结构简单。本林区是森林植被向高寒灌丛、草甸的过渡地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青藏高原植被从森林一草甸中间过渡的一些特点。本文采取典型调查和路线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在7300余公顷林地中共选出20×20m2典型样地8块。在8块样地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首次对癿扎林区高寒常绿针叶林的生态环境、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等问题作初步论述。
    萨吾尔山地植被概况
    尹立东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316-322. 
    摘要 ( 1612 )   PDF (449KB) ( 67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带毁林后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专家会议简介
    王献溥
    植物生态学报. 1986, 10(4):  323-324. 
    摘要 ( 1657 )   PDF (209KB) ( 93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