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89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89-03-10
      
    论文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二)——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197-207. 
    摘要 ( 2746 )   PDF (620KB) ( 107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C.W.Thorn thwaite计算PE与气候分类方法对我国671个气候台站资料计算分析结果,得出可能蒸散的地理回归模型为:APE=2037.98-18.8308LAT(纬度)-4.5801LONG(经度)-0.157861ALT(海拔)APE与湿度指数Im与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格局有密切相关性。其热量指标(APE)界限与北美颇相符合,但Im明显偏低,反映了中国植被的生态特点。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我国有明显的应用前景。
    关于日本扁柏人工林光能利用效率的研究(I)——群落生产结构与现存量、生长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吴增志, 矢幡久, 须崎民雄, 汰木达郎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08-218. 
    摘要 ( 2289 )   PDF (600KB) ( 101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用相关生长法与分层割取法相结合测定的21年生日本扁柏人工林的现存量为160t/ha,生长量为16.5t/ha·a,净光能利用率为0.64%。在日本福岡地区这样的光能利用率不算高。根据各层的干物质重与D2·H的相关生长关系计算了各部分的垂直分布。以太阳能多点测定计测算了林冠上部和林冠内各层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绘制了生产结构图。通过对林冠各部位叶的测定,证明了充分郁闭的日本扁柏林同日本柳杉林一样,可以区分为圆锥形、圆柱形树冠。其叶面积数和叶量密度分别为:35±5cm2/g,495g/m3;45±5cm2/g,222g/m3。以材积解析和群落生产结构、光能分布为依据论述了生产结构对光能利用的限制。
    羊草群落水分状况的初步研究
    常杰, 祝廷成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19-229. 
    摘要 ( 2169 )   PDF (788KB) ( 9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笔者自行设计和组装的人工气候箱装置,对天然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群落的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各时期的晴天条件下,羊草群落蒸腾、蒸散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均为双峰型。群落的蒸腾、蒸散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强度和气温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群落的无效水分散失比率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群落中植物的蒸腾强度,以开花期最高,为1.156g/cm2(叶面积)/d;整个群落的蒸腾速率在种子蜡熟期达到最高值,为4861.07g/m2(地面)/d。群落的蒸散速率在6月份最高,达6454.36 g/m2/d。群落月蒸散、蒸腾耗水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8月份,各为125.9mm和83.9mm。在生长季中,群落的总耗水量与总降水量基本相等,但二者的季节消长不同步。在植物生长发育早期的6月份,水分亏缺严重,使群落对后期充沛的降水不能有效利用,群落生产力低下。
    互花米草生物量年动态及其与滩涂生境的关系
    徐国万, 卓荣宗, 曹豪, 李相敢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30-235. 
    摘要 ( 2406 )   PDF (381KB) ( 11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不同滩涂生境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其结果是:建立在小潮高潮线附近滩面的互花米草群落,其密度、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本文生物量均为现存生物量),均比建立在偏低、偏高位置滩面的群落为高。在淡水、肥水来源丰富的河口潮滩上建立的互花米草群落,其群落特征更突出,生物量比建立在土壤肥力低、含盐量高的非河口潮滩上群落高。潮滩上的互花米草群落地下生物量随龄级的增加而增长,但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三年龄群落为最高,四年龄群落却比三年龄群落低。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及其周围山地植被
    孙世洲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36-249. 
    摘要 ( 3019 )   PDF (1007KB) ( 81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植被分布规律较复杂。东部为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化草原;中部为干旱荒漠地带,地带性植被为灌木和矮半灌木砾漠;西部为极端干旱裸露荒漠地带,在砾石戈壁和低山基本上无植被。本区盆地底部随着地貌、土壤和地下水的变化,出现了植被环带状分布规律。从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发育着洪积平原灌木、矮半灌木砾漠带,冲积平原灌木沙漠带,冲积—湖积平原灌木盐漠带,湖积平原盐生草甸带,最后为裸露盐壳和盐湖。本区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自东而西明显不同。荒漠草原地带的带谱为:山地草原—山地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荒漠地带为: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极端荒漠地带为:裸露低山石漠—矮半灌木山地石漠,高寒草原—高山稀疏植被.
    青海省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
    彭敏, 赵京, 陈桂琛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50-257. 
    摘要 ( 3399 )   PDF (555KB) ( 97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海省东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该地区受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影响,自然植被与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和黄土高原上的植被类型均有一定联系,从而形成该区较为复杂的植被类型。据考察,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荒漠草原、草原、森林、灌丛、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并在该地区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低山分布着与黄土高原相连的植被类型;而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与青藏高原相连的高寒植被,形成有一定过渡性而又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我们认为,该地区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北京九龙山地区的植被及其对生境类型的指示意义
    兰再平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58-269. 
    摘要 ( 2653 )   PDF (1063KB) ( 87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对北京西郊九龙山地区植被(以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为主)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特性。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以各样方包含的主要植物种类为属性,对120个样方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阐明了一定地段上的植物种类组成对生境条件(尤其是土壤条件)的指示意义。进而对九龙山植被及其生境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各植物群落类型的组成、结构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厚度、土壤水分状况等生境条件的密切关系。文章还讨论了京郊低山地各生境类型的改造和利用途径。
    四川峨眉山珙桐群落的初步研究
    杨一川, 李体俊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70-276. 
    摘要 ( 2304 )   PDF (459KB) ( 70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峨眉山珙桐群落分布、生境条件、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群落的性质是一种典型的中亚热带中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适宜分布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云雾多、日照少、山势陡峻、沟谷切割很深的地段;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古老植物较多,从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反映出该区域植被具有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该群落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种子繁殖和萌蘖等方式的互补来实现,从而使其成为较稳定的群落。但目前该群落正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应采取人工辅助更新等切实措施加以保护。
    秦岭林区锐齿栎林群落类型的初步研究
    王建让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77-281. 
    摘要 ( 1969 )   PDF (323KB) ( 10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秦岭林区锐齿栎林的生态分布、区系组成、外貌特征及层次结构、生活型谱和林木的大小配置,将秦岭林区的锐齿栎林划分为五个群丛,并针对营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玉米覆膜栽培地积温效应对根系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文彬, 白栋才, 董心澄, 田玉丹, 刘军赞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82-288. 
    摘要 ( 2228 )   PDF (750KB) ( 9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玉米覆膜栽培地积温效应对根系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覆膜后,土壤耕层水热状况可迅速改善。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覆膜玉米各发育阶段根系生长状况明显地优于对照。在地积温的作用下,覆膜玉米的各生育期和各阶段的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地提前和增加。由此,本文提出播种至开花阶段的发育速度是由茎生长点处温度所决定;开花至成熟期灌浆饱满程度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即由≥20℃日数的多少而定。因此,玉米采用覆膜栽培对于克服生育前后期低温冷害,获取高产稳产,以致将各种熟性的玉米种植北界和海拔高度进一步向北和向上推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兴安岭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取样技术的研究
    王凤友, 罗传文
    植物生态学报. 1989, 13(3):  289-296. 
    摘要 ( 2042 )   PDF (359KB) ( 79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小兴安岭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的取样技术。通过对三个群落类型的取样研究,认为所应用的无样地方法适用于该植被类型。研究结果指出,应用无样地方法中的中点象限法,其最小点数是16—18个点,点间距为15m,样线间距为20m。16—18个样点的数据,相当于 600m2的样地资料。林下植被的最小面积是28—32m2,为7—8个2×2(m)随机或均匀分布的样方。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