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0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90-04-10
      
    论文
    松嫩平原草原植被分类系统的探讨
    郑慧莹, 李建东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297-304. 
    摘要 ( 2195 )   PDF (519KB) ( 9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对松嫩平原的草原植被作了全面调查,记录了760多个样方以及对生境,特别是土壤的一些主要因子做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植物与生境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以植物种类组成(特别是生态种组)、群落相似性的数量指标和动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原则。划分了4个群目、12个群属和40个群丛,建立了三级的分类系统,并阐明各等级分类单位的特征,揭示了松嫩平原草原植物的组合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等级分类单位的相似和差异,体现了分类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调查区植被的连续性和间断性.此外,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位与立地类型的对应关系,为草原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植被系统中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动态模拟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05-311. 
    摘要 ( 2172 )   PDF (411KB) ( 78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综合考虑现有植被发展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包含植被,环境因子,人类或其它外力干扰三者间相互作用情况下的植被系统一般动态模型,并从控制论的角度阐述了植被与环境因子间的耦合,反馈作用。最后以线性逼近和微分拟合的方法求取模型的局部解,进而作出外延预测。实例分析表明,模型预测对实际观测有较好的跟踪性能。
    海南岛海莲红树林的钾钠元素的累积和循环
    林鹏, 何书镇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12-318. 
    摘要 ( 2035 )   PDF (391KB) ( 104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是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沦55年生海莲林的K、Na元素的累积和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莲群落现存量中,含有K、Na总量分别为669.9和2951.3kg/ha;其中地上部分别为425.6和908.9kg/ha,地下部分别为244.3和2042.4kg/ha。该群落的k、Na元素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89.6和204.4kg/ha,归还量为49.0和99.8kg/ha,存留量为40.6和104.6kg/ha。K的周转期为14年比Na30年为快。
    银鹊树群落生物量和能量的分配
    陶金川, 宗世贤, 杨志斌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19-327. 
    摘要 ( 2241 )   PDF (498KB) ( 85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安徽大别山天然林内16年生银鹊树和引种于南京的银鹊树幼苗及人工幼林的生物量,分析了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芦蒹遮光,一龄苗的生物量为1777.5kg/ha。以一层塑料纱遮光处理的幼苗生物量最大,全光照的幼苗生物量居第二、三层纱遮光生物量最小。(2)天然林内16年生单株银鹊树地上部分干重为107.77kg。(3)8年生人工银鹊树林总生物量为80.63t/ha,其中乔木层平均净生产量为9.563t/ha·a,高于湖南会同、朱亭及江苏南部的杉木林。(4)银鹊树林总初级生产量为1219.18g/m2·a;其中乔木层为956.25g/m2·a,草本及天然幼苗为161.10g/m 2·a,枯枝落叶为101.83g/m2·a.光能利用率为0.527%,其中乔木层的光能利用率为0.417%。
    浙江省松阳县黄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张利权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28-335. 
    摘要 ( 2398 )   PDF (467KB) ( 12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山松在我国东南部海拔700—2000m中山带广泛分布,是该地区森林群落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黄山松种群在森林群落演替中起着先锋种群的作用。但在裸岩陡坡或峰岭梁岗等特殊生境中,黄山松种群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本文在种群的水平上,分析了浙江省松阳县关山源地区黄山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和不同生境中的年龄结构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它们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黄山松种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而且对经营管理和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的物候研究
    祝宁, 江洪, 金永岩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36-349. 
    摘要 ( 2750 )   PDF (825KB) ( 90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青杨、山杨、白桦、柞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五角槭和春榆为材料,研究了树种物候的主要特征。编制了树种的物候谱,考察了树种的物候期与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与树木萌动期、生长期和开花期等主要物候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象因子是总累积日照数和各期的平均温度,阐明温度、光照及其综合作用是物候现象的重要外在条件。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13个树种分别依萌动期、生长期、开花期的环境因子和物候日期进行了分类,确定了萌动类型五个,生长的物候类型四个,开花的物候类型四个,物候日期的物候类型四个。并把树木的物候类型与树木的生态对策作了对应分析,提出了树木生态物候对策的概念。
    大豆叶片光合、蒸腾的日变化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邹冬生, 郑丕尧, 王瑞舫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50-357. 
    摘要 ( 2283 )   PDF (416KB) ( 118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水势及叶片对水分扩散的导性在大田自然条件中呈“单峰”或“双峰”型日变化。其变化的产生并非系生物内生物节奏引起,而实属同期生态条件影响的结果。在本研究中,光强、叶温及水蒸汽压亏缺是主要诱因。这些生态因子在量上的不同组合,导致所测生理特性的日变化呈不同趋势。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群落特征和演替规律的数量研究
    张堰青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58-365. 
    摘要 ( 2284 )   PDF (432KB) ( 104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群落特征的变化,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的演替规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强度为C组的草场达到最大。聚类分析结果,当相关系数R≥0.90 时,以重要值为特征的植物聚合为10类,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主分量分析表明,5个不同放牧强度的高寒灌丛群落聚合为3类,A和B组草场属于以灌木和杂类草为优势植物的2层结构的植物群落,C组草场属于以灌木为建群植物、杂类草和耐牧的莎草为共优势植物的2层结构的植物群落,D和E组草场属于以灌木为建群植物、禾草和莎草为共优势植物的3层结构的植物群落。
    南疆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柽柳群落特征及经营利用研究
    李护群, 龙步云, 周荣年, 代军, 鲁天平, 呼竹兰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66-372. 
    摘要 ( 2098 )   PDF (414KB) ( 79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柽柳群落特征及立地生态因子,划分出壤土、盐土及风沙土三个适生型,每公顷现存总生物量分别为:14.2395,15.5580和3.6090t。总生物量(WL)与其冠幅直径(K)的关系式分别为: WL=-20.0672+25.4673K,WL=-77.4967+58.9092K和WL=-19.1760+29.9457K。并提出壤土适应型可有计划地分区利用,每5年带状平割一次;盐土适生型,应控制利用强度,除取其干枯枝为薪外,可先平割灌丛的一半,待5年后更新灌丛达到一定高度和冠幅,再平割剩留部分;风沙土适生型,以发挥其生态功能为主,为了更新,可先平割灌丛的1/3,5和10年后分两次平割剩留的2/3.
    泰山荒草坡上的植物群落分类
    刘德玉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73-378. 
    摘要 ( 2328 )   PDF (387KB) ( 78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荒草坡上的草地群落是经人为破坏后演化而成的一种次生植被。该植被类型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本文作为荒草坡改造利用之基础研究,采用数值分类法对泰山荒草坡上的草地进行群落类型的划分,共得到12个群落类型。
    北京山区封山育林试验研究效果
    北京次生林研究协作组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79-387. 
    摘要 ( 1884 )   PDF (474KB) ( 80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1984年在北京密云县古石峪进行的封山育林试验研究。五年中进行了三次复查,证明在植被盖度、灌木草本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方面都有增加。四类样地更新较好;两类阳坡干旱型样地更新不良,但引种栓皮栎获得成功。本研究还进行了山杨移根的试验。
    海南岛热带草地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伍世平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4):  388-392. 
    摘要 ( 2278 )   PDF (254KB) ( 10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一些数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对海南岛鹦歌岭热带草地进行了分类和排序。所用的方法包括两种多元等级聚合分类——最近邻体法(NN)和最远邻体法(FN),极点排序(PO)和主分量分析(PCA)排序。结果表明:把19个样地分为三大类型、9个群落,其分布格局与坡度、放牧强度和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所用的四种方法在热带草地的研究中均有一定的适用性。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