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3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93-04-10
      
    论文
    广东黑石顶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研究
    陈章和, 张宏达, 王伯荪, 张志权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288-298. 
    摘要 ( 1939 )   PDF (566KB) ( 89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标准木和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1.四种回归模型:(a)Y=a+bX,(b)Y=aXb,(c)Y=acbx,(d)Y=a+blnX都能成功地应用于该森林的生物量研究,但一般以(b)及(c)的相关系数较高。对较大胸径的样木组(D≥10cm)直线方程是唯一显著的模型。2.森林总生物量为357.976t·ha-1,其中树干223.017(62.30%),枝45.834(12.80%),叶15.609(4.36%),根(D≤3mm的细根除外1))73.517(20.54%)。生物量绝大部分集中于乔木层(353.520t·ha-1,98.76%)。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随高度分布呈金字塔形,而枝的生物量相反。叶生物量以15m以上的林冠层比例较大,但林下层仍有相当比例,反映了森林结构的复杂性。叶面积指数为17.1。生物量径级分布显示出正态分布特点。3,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是树干生物量的1.27倍和1.60倍。对其他热带亚热带森林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翁轰, 李志安, 屠梦照, 姚文华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299-304. 
    摘要 ( 2272 )   PDF (368KB) ( 81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t·ha-1)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t·ha-1·yr-1)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其凋落物量是有差异的。与针叶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较大,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也较快,因此从提高森林的质量和增强森林的生态效益来考虑,在造林绿化上应提倡多营造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分布区西缘油松种群的生长特征
    方精云, 刘国华, 张舒寰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05-316. 
    摘要 ( 2014 )   PDF (637KB) ( 83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场和贵德东山林场的油松林内分别设置6个和5个样方,对分布区西缘的天然油松种群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的油松种群均为复层异龄结构;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揭示东山的油松种群其生长能力仅为北山的一半;种群内个体的树高直径比与个体的大小呈负相关,表明个体生长对被压的生态适应;两地个体的直径生长过程也差异很大,即东山油松的直径生长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北山呈上升趋势或变化很小。上述差异导致两地的生产力差异很大:北山可望获得200t/ha的生物量,而东山仅约为100t/ha,但两地的生物量密度差异不大,为7一11t/ha.m,利用生物量密度与总胸高断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建立良好的推算种群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本文还对天然油松的种群密度与平均个体重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北京地区夏大豆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研究
    由振国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17-323. 
    摘要 ( 1961 )   PDF (441KB) ( 61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提出了杂草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概念,并在北京地区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苗后放任和免除夏大豆田间杂草生长的相对时间与大豆相对产量间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夏大豆田间杂草群落的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夏大豆田间杂草的相对生态经济杀除阈期约处在大豆出苗至成熟期总天数的12.4%—31.0%的天数之前。在此期间进行除草,既能确保大豆不会因杂草生长而显著减产,又可节约阈期之前和之后盲目除草所消耗的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利用杂草的固土保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作用。
    怀柔山区灌丛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奚为民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24-330. 
    摘要 ( 1988 )   PDF (384KB) ( 79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索灌丛群落优势种群功能地位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梯度和海拔梯度上计测了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运用Shannon-Wiener系数计测了20个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用相似百分率公式计测了各灌木种对、草本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本研究表明了上述方法在灌丛生态研究中的良好适用性,以及对揭示优势种群在植物群落中功能地位、生态适应性及生态相似性等方面的有效性。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的生长特点
    韩发, 贲桂英, 师生波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31-338. 
    摘要 ( 2219 )   PDF (473KB) ( 98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物质生产和群落结构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1.在高寒灌丛草场,禾草类、莎草类和灌丛类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生长速率随着放牧强度的减轻而增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植株平均高度,植被盖度水平也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2.各项生长分析参数中:叶面积比率(LAR)、叶面积干重比(SLA)和叶干重比(LWR)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叶面积指数(LAI)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p<0.5),地上部现存在量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3.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高寒灌丛中的禾草类、莎草类、灌丛类和杂类草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明显。其中禾草类和莎草类、灌丛类植物的生物量和种类组成比例在重度放牧下减少,在轻度放牧下增大。反之,重度放牧下杂类草的组成和数量明显增加,而轻度放牧下其比例降低。
    羊草呼吸作用与湿度、光照和土壤水分的关系
    杜占池, 杨宗贵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39-344. 
    摘要 ( 2159 )   PDF (341KB) ( 73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羊草明呼吸速率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暗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的明呼吸速率与光强呈非线性函数关系。在低光强下,明呼吸速率随光强升高而有较快的增加;随着光强的增高,其增加速度减慢。在温度低于羊草光合的高温补偿点的条件下,明呼吸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有一个下降阶段,而后又回升,羊草的暗呼吸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升高,且在一定限度内,其升高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当土壤干旱时,明呼吸速率显著降低,而暗呼吸速率仅略有减小。
    浙江东部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的随机过程模型
    李兴东,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45-351. 
    摘要 ( 2001 )   PDF (354KB) ( 96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的有限序列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一随机过程。浙江东部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的随机过程系统可以近似地看成线性系统,因而可以用马尔可夫过程描述。本文以群落主要乔木优势种作为马尔可夫过程的状态变量。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测得自然次生演替过程和干扰次生演替过程群落主要优势乔木种的更新概率,以此建立了马尔可夫过程的一步平稳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常绿阔叶林的自然和干扰次生演替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型还给出了次生演替过程群落主要优势乔木种类的数量动态,为深入研究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规律以及林业生产和管理等提供了依据。
    邻体干扰模型的改进及其在营林中的应用
    张跃西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52-357. 
    摘要 ( 2102 )   PDF (413KB) ( 11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植物群落中优势种个体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邻体干扰指数的改进模型及野外资料搜集方法。保证了数学模型的逻辑一致性,增加了生态学的解释意义。本文还讨论了邻体干扰效应模型的选择问题,进而提出了约束条件下的材积增长的数学优化模型。以四川省重庆市缙云山马尾松林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对采用平均叶龄估算叶年净初级生产量的修正
    肖瑜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58-363. 
    摘要 ( 2064 )   PDF (282KB) ( 67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森林和林木各器官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林冠叶片(叶群体)生长和死亡规律及数学生态学的原理,得出了叶的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和平均叶龄之间的关系。一般表达式为P=│lnlx│·B/x(式中Pn为叶年净生产量,lx为特定叶龄的存留率,B为叶生物量,x为平均叶龄)。当林冠叶片达到平衡时,Pn=0.693·B/x;存留率为36.8%时,成为目前用平均叶龄计算叶年净初级生产量的形式。本文证明了后一种特殊形式之所以被人们广泛采用是因为混淆了平均叶龄与叶量周转时间这两个概念;这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比正常值约高30%。 还用实例讨论了用0—1龄级平均叶龄估算叶净生产量所不可避免的偏大原因,用本文提出的公式对某些叶净生产量的计算数值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哀牢山北段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的研究
    邓纯章, 侯建萍, 李寿昌, 赵恒康, 付昀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64-370. 
    摘要 ( 2107 )   PDF (451KB) ( 80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哀牢山北段东西坡垂直带上分布的7种森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动态变化和化学元素归还量,为了解我国西南季风区山地森林凋落物的养份归还规律,对亚热带山地森林的经营、土壤资源合理的开发、保护及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糙花箭竹天然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黄华梨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71-377. 
    摘要 ( 2041 )   PDF (434KB) ( 98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样方上测定糙花箭竹的地径、茎高、密度、茎重、枝条重、叶重和鞭系重资料,研究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并建立回归数学模型为:茎重Ws=160.942+0.227(D2NH) p<0.001 枝条重WB=76.008+0.039(D2NH) p<0.001 叶重WL=80.643+0.051(D2NH) p<0.001 鞭系重WR=285.554+0.074(D2NH) p<0.001由方程估测出天然糙花箭竹林的各器官干重分别为茎7.558,枝条1.782,叶2.143,鞭系4.795t/ha。总生物量为16.278t/ha,平均净生产量为3.256t/ha。
    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更新的研究
    吴邦兴, 向应海
    植物生态学报. 1993, 17(4):  378-385. 
    摘要 ( 2116 )   PDF (487KB) ( 8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定位试验研究和组成森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对季节雨林的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林种子年产量高。残落物中、下层至表土2—4cm处是种子,特别优势种种子的贮存库。一年中,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是雨季>雾季>干季,死亡则是干季>雨季>雾季。1—2龄苗易死,多龄苗不易死,雨季腐烂,干季干旱缺水致死,雾季叶锈病是致死的主因。年复一年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抑制、死亡、残存、补充是该雨林更新的特征。如果除去残落物层或羽蕨层,保羽蕨层翻土,除蕨层、残落物层翻土可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减少死亡,由此可反映出蕨层,残落物层,表土层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借助乔木死亡形成林窗而繁衍的种和无须林窗繁衍的种,其幼苗经干旱后残存,可发育成顶极种及先锋种的更新苗和小树,其中顶极种更新苗在更新中起主要作用,是本雨林与典型雨林共有的特点。根据优势顶极种的更新苗和小树罕见,而常见顶极种的更新苗和小树相对地多来看,当优势顶极种消亡后,整个森林或森林片段将被那些相对多度小的常见顶极种替换,从而形成循环镶嵌更新。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