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6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04-10
      
    论文
    溪流两边的湿地对其含氮量的贡献(英)
    黄建辉, 吉尔 伯龙, 丹 蓬克莱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289-302. 
    摘要 ( 2140 )   PDF (651KB) ( 114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美国科罗拉多洛基山国家公园内Loch Vale小流域溪流两边的湿地土壤水溶液中的含氮量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与其相邻的溪流中的含氮量。结果发现,溪流中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3个湿地土壤水溶液中的,而氨态氮则并没有显著差异;溪流水中的pH值要显著高于土壤水溶液中的,而电导率又显著低于后者。同时,还发现取自不同地点的溪流水分的化学性质也显著的不同,采自溪流支流水分的pH,电导率和硝态氮都要显著高于取自主溪流中的水分的。另外,还分析比较了3个湿地样地的地上部分生产力以及土壤和生物量中的碳和全氮含量。最后,我们认为溪流两边的湿地对溪流中的氮的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叶的热值研究
    林鹏, 邵成, 郑文教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03-309. 
    摘要 ( 2221 )   PDF (515KB) ( 8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讨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各层主要优势植物种成熟叶的热值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雨林—年中主要树种叶片热值的含量范围:乔木层红栲、乌来栲、红鳞蒲桃、厚壳桂和茜草树分别为19.94~21.18、20.34~21.33、19.98~21.04、21.99~23.21和19.17~21.08kJ/g;灌木层罗伞树、九节木、柏拉木、斜基粗叶木、走马胎和草珊瑚分别为18.45~20.20、19.18~20.04、17.36~18.47、17.14~18.44、17.11~18.44和19.50~20.14kJ/g;草本层福建莲座蕨和单叶新月蕨分别为18.22~18.98和15.11~16.75kJ/g;层间植物花皮胶藤、密花豆藤和扁担藤分别为19.73~22.57、19.43~21.11和18.87~20.37kJ/g。各层叶热值含量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大藤本由于能达林冠利用充足阳光也具较高热值;同时含有乳汁、挥发性芳香油类等的植物热值较高。落叶的热值均高于各层成熟鲜叶的平均热值。
    广西英罗湾红树植物群落的研究
    梁士楚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10-321. 
    摘要 ( 2373 )   PDF (764KB) ( 128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广西英罗湾红树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演替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组成群落的优势红树植物有木榄、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和海漆6种,隶属6属4科。主要的群落类型有木揽群落、木榄+红海榄群落、红海榄群落、红海榄+秋茄群落、秋茄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白骨壤群落、桐花树群落、白骨壤群落、白骨壤+桐花树群落和海漆群落等11个群系。群落外貌由单叶、革质、全缘、中型叶的高位芽植物决定。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单层或两层。和陆地植物群落相比较,组成群落的红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低。受潮滩土壤质地、养分状况、环境盐度和潮淹程度以及红树植物自身对盐渍生境的适应性等因子制约,群落的分布形成了明显的生态系列。随着海平面的相对降低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群落具有向陆生植物群落演化的趋势。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獐茅耐盐碱特性的比较研究
    恽锐, 郑慧莹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22-329. 
    摘要 ( 2475 )   PDF (637KB) ( 80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学、生理学方面探讨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和獐毛耐盐碱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生长在含盐、潮湿而贫瘠的土壤上,朝鲜碱茅分布地段的土壤多含碱性盐(Na2CO3)。而獐毛所在地的土壤则多含中性盐(NaCl),这些体现出它们对盐碱适应性的差异。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胁迫对这两种植物的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有明显影响。均以logistic曲线y=k/(1+ea-bx)或直线方程:y=a+bx形式较好地表达出来。说明朝鲜碱茅对NaCl的胁迫敏感,獐毛则对Na2CO3的胁迫敏感。两种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态适应与实验条件下的生理适应相近。
    三裂叶豚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王大力, 祝心如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30-337. 
    摘要 ( 2532 )   PDF (574KB) ( 10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蔓延的菊科杂草—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对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通过对三裂叶豚草的不同部位(挥发物、茎叶、根、根区土壤)的化感活性的研究,发现三裂叶豚草的挥发物和根区土壤对作物无明显的作用;茎叶部分的水浸液对实验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幼根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使根系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根的水浸液对作物的幼芽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的活性组分进行了GC、GC/MS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化感成分可能为α-蒎烯、β-蒎烯、2-冰片烯、里那醇、冰片、4-萜品醇、樟脑、α-萜品醇、马鞭烯酮、橙花叔醇、法尼烯、勺叶桉醇等。由此我们分析三裂叶豚草主要是通过雨水淋溶的方式向周围环境释放化感物质,从而对其它植物产生影响,加强自身在自然界的竞争力。
    缙云山大头号茶幼苗种群构件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
    刘玉成, 杜道林, 黎云祥, 苏杰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38-347. 
    摘要 ( 2032 )   PDF (786KB) ( 91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构件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四川缙云山1989年风灾迹地林窗内大头茶(Gordonia acumenata)幼苗种群构件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缙云山大头茶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主要分为一级枝、二级枝、当年生枝、空间结构、叶片等几大部分。分别可以以一级枝数或茎粗或长度、二级枝数或茎粗或长度、当年生枝数、3年生一级枝数、总叶数等的变化特征来表达其动态特点。前四者间的相关性亦很高,后者(包括主茎上叶面积)和主茎上第一级枝离地面高、主茎上第一叶距地高为比较稳定的特征,受其它生态因子作用影响不十分显著。相对而言,土壤全N、全P、全K、有机质含量及其pH值是比较关键的环境因子;而海拔高度和林窗大小及地形坡度却比较次要。灰色关联度分析不失为一种比较简捷而有效的分析植物种群构件结构特征间及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方法。
    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幼树数量通径分析
    林全业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48-354. 
    摘要 ( 2018 )   PDF (621KB) ( 7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常规方法对山东半岛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状况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研究。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通径分析程序运算。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灌草层总盖度对赤松更新幼树数量的影响最大,二者都以直接效应为主,是影响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最重要的因子。坡度与上层厚度代表地形和土壤条件。对赤松更新幼树的数量的影响小于郁闭度和群落总盖度,二者主要通过影响其它因子而间接作用于赤松次生林的天然更新。赤松林木密度与赤松更新幼树数量的关系不密切,对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的作用较小。赤松林地一般无裸岩,故裸岩面积所占百分比对赤松幼树数量的作用不显著。通径分析能够表明变量之间作用的因果关系,更深刻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小良试验站三种景观类型地表径流效应的对比研究
    余作岳, 周国逸, 彭少麟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55-362. 
    摘要 ( 2073 )   PDF (848KB) ( 103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连续10年的观测,本文对比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效应,证明了混交林的水文效益无论从哪方面都较桉树林和裸地明显,并且随着年度的的推移,混交林的水文效益更加突出。发生产流的最小降雨量条件为:混交林30.2mm,桉树林5.1mm,裸地6.0mm。产流发生时饱和上层厚度分别为12.6mm,3.4mm,和6.3mm。理论上,作者阐明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产流类型,提出了桉树林下地表更易形成击实层这样一个设想,这就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提供了一个极富实际意义的例子,为在海岸台地这样一个特殊生境下综合研究水土保持效益提供了资料。
    豆科树种回接根瘤菌的研究
    王作明, 蚁伟民, 余作岳, 丁明懋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63-370. 
    摘要 ( 2008 )   PDF (567KB) ( 99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对八种豆科树种的根瘤菌回接进行了研究,不回接根瘤菌的对照植株不结瘤或有少且小的根瘤,而接菌植株的根瘤数量多且个体大;接菌植株的株高、干重及总氮量分别比不接菌的对照植株高出0.7~3.2、1.3~15.8和11.3~14.8倍。根瘤固定的氮量占幼苗生长所需氮的一半以上,固定的氮绝大部分运输到植株其它部位,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氮素多于根部。固氮量与幼苗生物量显著相关。固氮作用增加了植物对磷、钾元素的吸收和积累。速生树种南洋楹(Albizia falcata)和非速生树种格木(Erythrophloeum fordii)幼苗的结瘤、固氮及生长状况较好,表现出较高的结瘤固氮潜能。
    刈割频度对普通野生稻实验种群的影响
    周进, 陈家宽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71-379. 
    摘要 ( 1975 )   PDF (450KB) ( 85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考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实验种群对不同频度刈割的反应,揭示刈割对该种群的密度、株高、生物量、单枝生物量和有性生殖份额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累积株高增长和光合系统份额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刈割频度越大,作用越大。但对后两者的促进是以消耗地下部分的物质和能量为前提的,超过一定频度的刈割不仅可使其有性生殖份额降至零,还可导致种群消亡。提示过频破坏普遍野生稻地上部分是该种部分种群发生地方性绝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植物叶片脯氨酸的变化及其对亚硫酸伤害的防护作用
    韩素梅, 张晓何, 刘荣坤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4):  379-388. 
    摘要 ( 2168 )   PDF (248KB) ( 77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特定污染条件下,植物叶脯氨酸含量与K+渗出量(%)呈负相关变化,并因树种和叶片成熟度而异、脯氨酸含量为成叶>老叶,K+渗出量则是老叶>成叶,外施脯氨酸对植物亚硫酸伤害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