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6年, 第5期
    刊出日期:1996-05-10
      
    论文
    荒漠草地生态优化的调控原则和总体模式
    许鹏, 安沙舟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389-396. 
    摘要 ( 2049 )   PDF (511KB) ( 95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扬长避短,开发利用荒漠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分析了荒漠区草地的基本生态问题和优化目标,着重探讨了必须从区域和系统的水平上实行调控;以扩大人工饲草料生产能力为调控的驱动力;以深化农牧结合,发挥山地—平原—绿洲复合系统整合效应为调控核心的原则。提出了以新疆南准噶尔荒漠区为代表而又有普遍意义的草地利用优化总体模式。
    干旱区不同草地土壤植物系统水盐的特征
    肖明, 安沙舟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397-403. 
    摘要 ( 2254 )   PDF (418KB) ( 71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水盐状况对干旱区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3年对土壤水盐动态(1m土壤含盐量、潜水埋深和矿化度)的定位定点监测,系统地划分出水盐等级指标,并结合草地调查,阐述了不同草地类型与水盐状况的关系,将新疆呼图壁草地生态试验站天然草地划分为沼泽化低地草甸、盐化低地草甸、重盐化低地草甸、盐土荒漠和重盐土荒漠五个亚类。
    盐胁迫下苗期与拔节期碱茅植株生长及与离子关系的比较研究
    闫顺国, 沈禹颖, 朱兴运, 郑文菊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04-413. 
    摘要 ( 2091 )   PDF (566KB) ( 80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碱茅植株,测定和比较苗期与拔节期植株的生物量,K、Na与Cl含量和吸收与运输速率。苗期与拔节期植株的地上生物量分别在66及134mmol/L浓度下达最大值,根系生物量在66mmol/L下达最大值,根/冠比在苗期随盐浓度增加线性降低,而拔节期显著低于苗期且不受盐浓度影响。拔节期植株Na、Cl含量及由此产生的渗透调节能力、以及K,Na与C1的吸收与运输速率均高于苗期,而K/Na比及对K离子的选择性则低于苗期,两生长期植株K含量无显著差异。苗期与拔节期植株对K都存在着选择性吸收与运输,且吸收与运输速率与相对生长率呈显著正相关;苗期植株的Na与Cl吸收与运输速率与相对生长率无关,而拔节期呈显著正相关。从盐胁迫下,K、Na与Cl离子含量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渗透反应分析,Cl主要用于维持植株的“基础”渗透势,在高胁迫下也参与渗透调节;Na主要用于维持植株的渗透调节;而K从数值上不参与渗透调节,在维持植株的“基础”渗透势中的作用也较小。
    生态因子对碱茅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影响的数量分析
    闫顺国, 沈禹颖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14-422. 
    摘要 ( 2281 )   PDF (531KB) ( 89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种子在盐溶液中的相对发芽率作为种子萌发期耐盐性指标,定量分析了种子生产条件与萌发期温度,盐分(类型与浓度)等生态因子对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影响,生产条件选取了3个生产年份或贮藏时间(年)。用3个不同的种批表示,处理溶液有不同浓度(或渗透势)的NaCl,CaCl2与Na2SO4 3种盐溶液和渗透胁迫剂PEG(6000)组成,处理温度有两个变温10(16h)~25℃(8h)与15(16h)~25℃(8h)条件组成。随溶液渗透势降低,种子相对发芽率线性下降,线性回归关系式中的回归系数与回归截距分别反映溶液的渗透与离子效应的相对大小。本试验条件下、碱茅种子生产条件对种子活性(以水中的发芽率表示)有显著影响,但对耐盐(NaCl)性无显著影响。溶液类型与温度条件主要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效应影响种子耐盐性,对渗透效应无显著影,两种变温条件下,4种溶液对碱茅种子的渗透效应是溶液渗透势每降低1.0Mpa,相对发芽率降低52.31%。10~25℃变温条件下,与PEG溶液相比,3种盐溶液的离子效应是使碱茅种子相对发芽率分别增加14.0%。15.1%与21.6%,表现为对种子萌发的促进效应;15~25℃变温条件下,NaCl溶液的离子效应比10~25℃下约低17.0%。
    毛乌素沙化草地景观生态分类与排序的研究
    陈仲新,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23-437. 
    摘要 ( 2187 )   PDF (934KB) ( 10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毛乌素沙地景观生态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广泛应用于植被科学的数量分类方法TWINSPAN为工具,对毛乌素沙地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等级式的数量分类研究,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毛乌素沙化草地景观生态分类系统。然后又利用算法上与TWINSPAN相似的DCA对沙化草地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排序分析,并与数量分类结果相结合,辅以逐步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所划分的各景观生态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毛乌素沙化草地具有较为丰富的景观生态类型,地下水位,覆沙厚度,基质类型控制着沙化草地景观生态类型的发生与演化;提出了毛乌素沙化草地景观生态的演化模式。本文还表明,TWINSPAN和DCA是景观生态研究比较有效的数量分析方法。
    毛乌素沙地草地种植管理咨询系统的开发
    梁宁,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38-448. 
    摘要 ( 2080 )   PDF (736KB) ( 75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初步开发了一个用于毛乌素沙地草地种植管理咨询的专家系统ASSG。这个系统将当地生态系统管理专家们的经验知识和对土壤水分动态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以产生对于土地利用和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品种的最优管理策略和最适的植被覆盖率。本系统利用3个层次的推理过程和结构化的知识库,通过咨询过程—步步地引导用户得到最优种植管理策略。在每—层次的推理中,本系统提供给用户多重选择,根据用户的意愿进行下一步的推理。这一推理的交互作用机制为用户获得适宜的咨询结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性。本系统的主体部分山Turbo Prolog语言完成,该语言是一种用于开发专家系统的描述性语言。基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的最优植被覆盖率模型由C语言实现,并应用多语言编程技术将之嵌入程序主体中。系统的样本运行结果表明本系统运行便利,并能产生合理的种植管理策略。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I. 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
    王炜, 刘钟龄, 郝敦元, 梁存柱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49-459. 
    摘要 ( 2827 )   PDF (733KB) ( 145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项研究自1983年起在锡林河中游对放牧退化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占优势的草原群落变型进行封育恢复实验与长期监测。每年在植物生长季以15天为间隔进行取样测定,即每年测定9期,每期做10或20个1m×1m的样方。测定项目包括:群落中各植物种群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密度、高度、花(果)枝数等。还采用改进的样方方差法监测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并同时在保护良好的羊草+大针茅(Leymus chinensis+Stipa grandis)群落中进行测定取得完全对应的数据,作为对照系列。以上两种群落的土壤水分与养分动态的长期监测由本站土壤组承担。根据连续十二年监测数据的分析,对退化草原群落的性质与特征提出以下的认识,并对退化草原恢复演替的驱动因素进行厂探讨。1.草原退化演替阶段是与一定强度的放牧压力保持平衡而相对稳定的群落变形,退化阶段取决于牧压强度与持续的年代。2.当群落退化到冷蒿为主要优势种的阶段时,与原生群落的种类组成相比,只发生一定的数量消长变化,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3.退化群落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的均匀性较高,随着恢复演替的进展,因一些种群斑块增大而使空间不均匀性增强。4.退化群落与其原生群落的种—生物量关系呈对数正态模式,其演替过渡阶段成为分割线段模式,也反映出群落资源分配格局与群落空间格局的关系。5.退化草原的显著特征是植被生产力下降,冷蒿群落的生物量下降到原生群落的30%~40%,家畜嗜食的植物种减少50%~70%总生产力不足原生群落的30%。6.退化群落在自然封育条件下能够迅速恢复的原因,可归结为植物在削除放牧干扰后的种群拓殖能力与群落资源(水分,矿质养分等)的剩余。群落资源条件是种群拓殖的物质基础,从而成为恢复演替的动力。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II. 恢复演替时间进程的分析
    王炜, 刘钟龄, 郝敦元, 梁存柱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60-471. 
    摘要 ( 2259 )   PDF (805KB) ( 128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变型一冷蒿群落封育12年(1983—1994)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群落恢复演替轨迹取得以下认识: 1.依据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及主分量分析结果可将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冷蒿优势阶段、冷蒿+冰草阶段、冰草优势阶段、羊草优势阶段。 2;退化草原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生产力的变化表现出阶梯式跃变和亚稳态阶面相间的特点。第一次跃变发生在1984年,上升到第二个阶面,第二次跃变发生在1990年,进入了第三个阶面,已接近于原生群落的生产力。 3.群落生产力与水资源量的关系因恢复演替阶段不同而异。第一亚稳态时期,群落地上现存生物量大体处于166g·m-2的水平上,生长季降水量达176mm以上时,增加降水对群落生产力的提高不发生显著影响。第二亚稳态时期,群落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推算出群落于物质生产用水量介于1.1~1.6mm·g-1之间。此值在1.1mm·g-1时,群落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而在1.6mm·g-1时群落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4.在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密度的位点常数约为271.5株·m-2,循此常数上下波动,表现出拥挤与稀疏交替发生的过程,构成了恢复演替的节奏性变化。群落生物量的跃变与亚稳态的形成,以及群落密度的拥挤与稀疏交替作用是群落恢复演替的内在机制。恢复演替的速度,到第10年发生了1.78个半变的生态距离。5.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按照其节奏性及生产力跃变与亚稳态的规律,调控放牧利用强度或采取技术措施,调节群落拥挤和稀疏的交替过程可加速恢复演替进程。
    松嫩草原碱化草地角碱蓬群落水分生态的研究
    王仁忠, 李建东,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72-477. 
    摘要 ( 2072 )   PDF (382KB) ( 83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自行设汁的蒸散仪和加拿大Campbe 11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自动气象设备测定了松嫩草原碱化草地角碱蓬群落的蒸散、蒸腾量、太阳辐射及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的睛天条件下,角碱蓬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的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且各月份间差异很大。群落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紧密相关,其中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长季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在角碱蓬群落水分循环与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1992年6~8月的生长季中,角碱蓬群落总的水分亏缺较少(6.3mm),但各月份间差异很大,其中6月份水分亏缺最高(30.1mm)。
    东北盐碱化羊草草地生物治理的研究
    郭继勋, 马文明, 张贵福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5):  478-484. 
    摘要 ( 1938 )   PDF (443KB) ( 8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盐碱草地的生物治理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人工建立枯草层,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质,直接种植羊草,恢复植被;二是种植耐盐碱植物,自然积累有机质,逐渐恢复植被。枯草层可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状,当枯草量达1.5kg·m-2时,与对照区相比,土壤容重由1.71g·cm-3减少 到1.10g·cm-3,土壤孔隙度和空气含量分别提高了41.7%和1.7倍,土壤含水量增加31.7%。土壤pH值由10.05下降到8.5,含盐量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34.1%和40%,碱化度由64.59%下降到35.75%。种植虎尾草改良盐碱化草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4年后,光碱斑已全部被植被覆盖,群落产量达450g·m-2,羊草在群落中大量出现,约占总产量的4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枯草量达1.5g·m-2时,播种羊草即可在盐碱上壤上存活,4年后,羊草群落的产量可达600g·m-2,基本上恢复到了羊草草地。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