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6年, 第6期
    刊出日期:1996-06-10
      
    论文
    几个主要地面因子对草原群落蒸发蒸腾的影响
    宋炳煜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485-493. 
    摘要 ( 2090 )   PDF (668KB) ( 8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采用“土柱称重法”,观测了几个主要地面因子对草原群落蒸发蒸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因子的影响:(1)在通常情况下,草原群落蒸发、蒸腾及蒸散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大;当土壤水分过多时,群落蒸腾由于植物受涝而降低。(2)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群落蒸发随土壤粘粒含量增加呈线性降低;在高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群落蒸发随土壤粘粒含量增加而升高。(3)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群落蒸发,均随土壤紧实度增大而升高,并先后达最高值。土壤含水量愈低,蒸发达最高值愈滞后。 2.放牧因素的影响:群落蒸腾与牧压呈线性负相关;群落蒸发与牧压呈线性正相关。群落生物量随牧压增大而降低是导致群落蒸发和蒸腾与牧压呈正、负相关的主要原因。 3.退化群落及其恢复群落的蒸发蒸腾:群落退化导致群落蒸发升高,蒸腾降低;相应的群落恢复导致群落蒸发降低,蒸腾升高。在—定程度上,群落退化及其恢复演替虽然能明显改变群落T/E值1),但却不会引起群落蒸散值的明显变化。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
    王孟本, 李洪建, 柴宝峰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494-501. 
    摘要 ( 2307 )   PDF (667KB) ( 101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柠条的水分生理生态学研究表明,蒸腾速率为395.1±234.4mg·g-1·h-1(平均值±标准差);小枝水势为-1.588Mpa;叶含水率为60.12±3.29%;蒸腾系数为72.82±19.88gH2O·gDW-1。林地土壤水分含量与蒸腾速率、小枝水势和叶含水率的关系十分密切。响应于年生长发育节律和水分条件的变化,柠条的抗旱性在年生长期初(5月)和旺盛生长阶段(8~9月)较弱,在高温干旱阶段(6~7月)和入冬之前(10月)较强。在年生长期中间(6~9月),柠条的抗旱性与蒸腾速率、小枝水势和叶含水率之间均具有负相关性。
    任豆林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率
    张祝平, 何道泉, 敖惠修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02-509. 
    摘要 ( 2119 )   PDF (492KB) ( 119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粤北石灰岩地区以任豆(Zenia insignis)为主的自然林(萌生34年)的生产能力,并与任豆人工林(6年生)作对照。结果表明,在1992年7月调查时,自然林和人工林的现存生物量分别是125.38和10.34t·hm-2;平均增长量为3.69和1.72t·hm-2·a-1;木材蓄积量为86.35和9.93m3·hm-2;其乔木层总生产力为84284和21510kJ·m-2·a-1;对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利用效率为5.43%和1.39%。反映了任豆自然林现存生物量和生产力比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同龄萌生林,在1991年11月调查)现存生物量196t·hm-2低,而比热带和亚热带半干早区森林植物量分别107和98.7t·hm-2高。任豆人工林因盖度和叶面积指数比自然林低,故总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也比较低,说明任豆人工林尚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提高CO2浓度对两种亚热带树苗生物量及叶片特性的影响
    韦彩妙, 林植芳, 孔国辉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10-516. 
    摘要 ( 2098 )   PDF (609KB) ( 10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东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乔木树种荷木和黧蒴幼苗生长于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500±50μl·L-1或空气CO2(350μl·L-1)的气罩中3个月。高CO2浓度下生长的黧蒴和荷木植株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6.6%和16.6%,根部增加量最大,地上部分所占的比例降低,根冠比上升,基径增大而株高降低。高CO2浓度下生长的叶片密度及比叶重增加,叶肉细胞间隙体积减少。单位干重的黧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全碳、磷、钾含量在高CO2浓度下稍为下降,果糖、葡萄糖、蔗糖、全氮、镁含量及N/C比明显降低。而全钙含量无明显变化。
    二氧化碳加富对大豆叶片光系统II功能的影响
    张其德, 卢从明, 刘丽那, 白克智, 匡迁云, 郭建平, 高素华, 王春乙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17-523. 
    摘要 ( 2551 )   PDF (378KB) ( 8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长期CO2加富对大豆叶片光系统Ⅱ(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加富能促进大豆叶片PSⅡ潜在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以及电子传递量子产量的提高;增加荧光光化学淬灭组分,降低荧光非光化学淬火组分。CO2加富对大豆叶片PSⅡ功能的改善,可能是CO2加富条件下,大豆叶片光合速率的提高和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
    四川桤柏混交林生物量的研究
    石培礼, 钟章成, 李旭光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24-533. 
    摘要 ( 2383 )   PDF (872KB) ( 94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四川省盐亭县桤柏混交林单株干重、平均净生产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的系统研究表明:桤木和柏木不同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积累变异显著,积累最多的是树干,其它器官积累较少。桤木各器官平均净生产量在2~12年上升,在12~14年左右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其生物量结构和垂直分布也程相同的趋势,表明桤木在16年以后已成熟,主伐年龄可定在18~20年间。柏木叶积累量的增长在幼龄期有“超前现象”。其各器官平均净生产量在2~18年内增长呈“J”型曲线.生物量结构和垂直分布仍处于剧烈分化期。在我国人工混交林中,桤柏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都比较高。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研究
    莫江明, 布朗, 孔国辉, 兰娜玛丽尼, 张佑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34-542. 
    摘要 ( 2145 )   PDF (437KB) ( 97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的情况。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失重率在试验过程中均呈直线下降。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系数(K)分别为0.44a-1和0.37a-1。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氮是5个元素中唯—的1个元素,它表现出浓度和绝对量均首先呈上升然后下降的变化。磷和钙的浓度和绝对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表现相类似的变化模型。它们的释放速率较其它元素更类似于凋落物的失重率。钾是5个元素中最活跃的元素。其浓度和绝对量的变化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相类似:在分解初期(30到50天)迅速下降后呈缓慢的变化。镁的浓度和绝对量在分解初期以相对快的速率下降后,呈现两种绝然不同的变化:绝对量渐渐下降而浓度则慢慢上升。5个元素的流动性比较,在两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均早K>Mg>P>Ca>N的顺序变化。
    异质性生境中的植物克隆生长:风险分摊
    董鸣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43-548. 
    摘要 ( 2757 )   PDF (638KB) ( 13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异质生境中克隆生长使克隆分株处于不同的小生境中,从而将基株死亡风险以不同方式分摊。分摊有利于维持或提高基株适合度,因此,植物克隆生长被认为具有对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生态对策性意义。拟—年生克隆草本Trientalis europaea对养分梯度的反应给出了基株风险分摊的实例。文中提出—个关于分株间连接维持时间对生境异质性反应的假说。
    山西高原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分析及植被数量区划的研究
    米湘成, 张金屯, 张峰, 上官铁梁, 郑凤英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49-560. 
    摘要 ( 2246 )   PDF (715KB) ( 101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和数量区划的方法,研究了山西高原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数量区划。排序的结果表明:DCCA的第—轴代表山西高原植被和气候梯度的纬向性,热量梯度是决定植被分布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水分梯度中的年降水量也对第—轴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山西高原南北跨度大,植被与气候因子表现出明显的纬向性;DCCA第二轴代表山西高原植被和气候梯度的经向性,与DCCA第二轴相关性较大的是水分因子中的年降水量、年蒸发量,由于山西高原东西跨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地区处在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东西向的气候变化幅度不大,所以植被与气候梯度的经向性不明显。植被数量区划的结果表明:山西高原可划分为17个植被区,用图示的方法确定山西高原大致有三个极点和—个中心。
    逐步聚类法及其应用
    张峰, 上官铁梁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61-567. 
    摘要 ( 2466 )   PDF (471KB) ( 104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一种非等级分类方法——逐步聚类法,并将其应用于翅果油树灌丛的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逐步聚类法实现最优分类的目标过程,是依样方组内具有最小的离差平方和。样方组间具有最大的离差平方和为标准,使样方组内具有最大的同质性,样方组间具有最大的异质性,其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其次,逐步聚类法只需计算每个样方到该样方形心的距离,可缩短计算时间和节省计算机内存单元,提高工作效率。 与模糊c—均值聚类和TWINSPAN结果相比,逐步聚类的结果类似于模糊c—均值聚类,即样方组内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在不要求分类结果具有明显上下级关系的前提下,逐步聚类结果要优于TWINSPAN。
    广东黑石顶南亚热带森林幼苗的区系和生态研究(英文)
    孙章和, 张德明, 林丰平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20(6):  568-579. 
    摘要 ( 2115 )   PDF (570KB) ( 102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自然林下和深入林内2km新开公路的斜坡(当作特殊的林窗)的幼苗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生长。林下幼苗种丰富度(99种)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5.43)与所在林分立木种的丰富度(117种)和多样性指数(5.42)相当,而比公路斜坡相近面积上幼苗的相应值(59种,多样性指数4.21)高。林下幼苗的乔木种类占的比例(46%)较公路斜坡幼苗的乔木种类的比例(34%)高,而草本种类占的比例(23%)较后者(32%)低。林下幼苗的木本种类和林分立木的S ф rensen相似系数(0.500)较公路斜坡幼苗木本种类和林分的相似系数(0.171)高得多,林下幼苗的种类组成和公路斜坡幼苗的种类组成的相似性很低(S ф rensen 系数(0.247)。两个生境中大多数优势种群都表现为集群分布。公路斜坡上的幼苗种群似乎集群程度更高。先锋树种的幼苗在公路斜坡较瘦瘠的土壤条件下1~5年生幼苗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为:0.944~1.555g·g-1·a-1,比在林下耐阴树种幼苗的相对生长率(0.765~1.402)高或相当,但生物量积累较后者慢。在森林中,耐阴树种的幼苗未显出休眠的特性。先锋树种的幼苗有较高比例的叶生物量,而演替后期树种的幼苗则有较高比例的生物量分配给根。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