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7年,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2-10
      
    论文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矮嵩草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变异
    韩发, 贲桂英, 师生波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97-104. 
    摘要 ( 2221 )   PDF (438KB) ( 118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长在青藏高原4个不同海拔地区的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其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海拔最高的大坂山(4,000m)植株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比海拔依次较低的金羊岭(3,800m),海北站(3,200m)和西宁地区(2,200m)的分别高出9.9%,17.3%和39.4%;脂肪含量平均分别高出7.1%,77.8%和106.0%;淀粉含量也平均分别高出2.4%,21.6%和32.7%。同时表明,海拔高度对上述若干生化成分含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均有明显的影响。从而显示,高海拔地区的植物所以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适应逆境胁迫的能力,是与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淀粉)的大量积累增加密切相关。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郭柯, 李渤生, 郑度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05-114. 
    摘要 ( 2579 )   PDF (557KB) ( 11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在东经90˚以西仅有高等植物约827种,分属于60个科272属。其中,蕨类植物仅3科3属5种,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36种。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和藜科分别排列在第二至第六位,均含50种以上。区系地理成分组成以中亚的为主,青藏高原成分居第二位。但是,不同的地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昆仑山主脊南侧高原和中昆仑库木库勒山间盆地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高于中亚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中亚成分占有的比例下降,适应高寒气候的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急剧升高,在海拔4250m左右两者占有的比例相等,在海拔5000m以上青藏高原成分显著超过中亚成分。对该地区8个地段的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显示,昆仑山主脊南北两翼植物区系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及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异规律说明,昆仑山脉作为中亚植物亚区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常见种分布与气候的相关分析
    倪健,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15-129. 
    摘要 ( 3554 )   PDF (768KB) ( 125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泛收集植物的分布资料,包括杨梅科、胡桃科、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交让木科、杜英科、五加科、安息香科、冬青科、杜鹃花科、山矾科的优势种和常见种112个,利用目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较好的几种研究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方法;Penman公式;Thornthwaite方法与分类;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与方法,分析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与气候的生态关系,找出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气候指标特征,建立现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1)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和寒冷指数(CI)及徐文铎的湿润指数(HI),计算了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指标值,分析了树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并将优势种及常见种划分为5个Kira水热指标分布类群。(2)计算了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Penman可能蒸散(PET)和干燥度(A)值,划分了5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Penman水热指标分布类群。(3)计算了树种的Thornthwaite潜在可能蒸散(APE)及湿润指数(IH)、干旱指数(IA)和水分指数(IM),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Thornthwait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4)计算了树种的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PE)、降水量(P)及可能蒸散率(PER),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Holdridg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
    沙地云杉种群增长预测模型研究
    郑元润, 张新时, 徐文铎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30-137. 
    摘要 ( 2067 )   PDF (351KB) ( 131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沙地云杉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为基础,运用Leslie种群增长模型,预测了小腾格里沙地白音敖包地区有代表性的藓类云杉林中云杉种群的动态增长过程,揭示了沙地云杉各龄级植株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沙地云杉为缓慢增长型种群;种群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较高,而种群的世代周期及加倍时间偏低;在50年内种群1年生幼苗的数量及种群的总数量表现出持续递增的趋势,且种群总数目的变化幅度较小。
    武夷山木荷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蔡飞,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38-148. 
    摘要 ( 2082 )   PDF (634KB) ( 11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武夷山区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木荷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荷种群侵入黄山松幼林向木荷林以及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的发展过程中,种群结构由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衰退型,空间分布格局由随机型趋于集群分布,种群密度呈现负增长;在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中,由于种间和种内竞争的影响以及林窗效应,木荷种群结构和密度有一个波动性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木荷种群仍趋于集群分布。此外,对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中木荷种群不同大小级的分布格局动态进行了研究,表明其幼苗、幼树和中树等级的个体均呈集群分布,而大树等级的个体呈随机分布。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木荷种群动态机制作了探讨。
    邻体干扰指数通用模型及其应用
    洪伟, 吴承祯, 蓝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49-154. 
    摘要 ( 2082 )   PDF (302KB) ( 100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邻体干扰指数的通用模型并讨论邻体干扰指数模型中生长速度、邻体及基株大小的度量方法的选择,进而提出通用模型在马尾松优势种群的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树木年轮 δ13C 值及其对我国北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
    蒋高明, 黄银晓, 万国江, 陈业材, 耿龙年, 曾毅强, 王宏卫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55-160. 
    摘要 ( 2523 )   PDF (310KB) ( 101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样分析了承德市油松年轮中δ13C值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变化,用以揭示我国北方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承德市油松年轮中的δ13C值自1810年以来平均下降了0.839‰,下降范围0.682‰~1.120‰,指示了大气CO2浓度逐渐升高的特点。δ13C值与历史时期全球大气CO2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 –0.5609,P<0.01)。应用树木年轮δ13C值与大气CO2浓度之间的关系式,推测出我国北方大气CO2浓度从工业革命以前的约278.4μmol·mol-1上升到目前的340μmol·mol-1。从而为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CO2浓度历史变迁方面的证据。
    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年以来岩屑分析及对火发生可能性的探讨
    张佳华, 孔昭宸, 杜乃秋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61-168. 
    摘要 ( 2075 )   PDF (458KB) ( 106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是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本文通过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B.P.沉积物的炭屑、孢粉及烧失量(LOI)的分析,试图讨论北京地区15000aB.P以来火发生的可能性,提出火与植被中某些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火发生的一些因素,同时结合考古和历史地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火灾的情形和程度。
    大蒜品种生态型的数量分类研究
    樊治成, 陆帼一, 杜慧芳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69-174. 
    摘要 ( 2100 )   PDF (393KB) ( 100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实验分类学和数量分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将来自北纬22˚~45˚、东经77˚~127˚ 的73个大蒜品种分为3大生态型。不同生态型的主要区别性状是秋、春播的叶片数差比,它反映了鳞芽花芽分化对低温反应的敏感性。由此划分的3大生态型为:低温反应敏感型——秋、春播叶片数差比值大,越冬期叶片生长较快,但一般不耐寒,分布于北纬31˚以南的地区;低 温反应迟钝型——秋、春播叶片数差比值小,越冬期叶片生长缓慢,耐寒,分布于低纬高海拔地区和北纬35˚以北的地区;低温反应中间型——生态特征介于低温反应敏感型和低温反应迟钝型之间,分布于北纬23˚~39˚的地域范围内。
    丘陵红粘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
    王绍中, 茹天祥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75-190. 
    摘要 ( 2569 )   PDF (671KB) ( 94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豫西丘陵红粘土旱地小麦根系生长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根、次生根长度和根条数均随生育期后延而增加,根系最大入土深度可达340cm,根系生物量(Y,kg·hm-2的增长为5次曲线方程:Y=495.195-40.980X+1.3530X2-0.014985X3+0.0000699X4+0.000000116X5,表现出越冬前和冬后至抽穗期两个增长高峰,各生育期根条数和根系生物量在土体中的分布均符合Y=ae-bx的由上到下的负指数递减方程;土壤含水量与根系生长的关系表现为,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6%时,根系和地上部分均不能正常生长,根系入土深度(Y,cm)和根尖处土壤含水量(X,%)的函数关系为:Y=2.009e0.2204X;次生根的发生与主茎叶片数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与分蘖的发生相对应,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存在着正向协同关系;初生根条数增加可显著增加成穗数,次生根条数增加则主要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促进作用;用叶面宝、磷酸二氢钾等微肥、激素浸种可有效增加根的数量和根系入土深度,促进根系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旅游干扰对香山黄栌林的影响研究
    刘鸿雁, 张金海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2):  191-196. 
    摘要 ( 1811 )   PDF (309KB) ( 121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旅游生态学是生态学应用的一个新领域。香山公园是北京近郊重要的风景游览区,游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集中性。本文从种群、群落和土壤特性几个方面出发,根据道路状况确定旅游干扰程度,探讨了旅游干扰对香山最重要的旅游资源——黄栌林的影响,其结果可以为香山公园的旅游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