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7年, 第5期
    刊出日期:1997-05-10
      
    论文
    武夷山甜槠林水文学效应的研究
    李凌浩, 林鹏, 王其兵, 贺金生, 何建源, 刘初钿, 金昌善, 陈仁华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393-402. 
    摘要 ( 1792 )   PDF (611KB) ( 108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杉木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罗天祥, 赵士洞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03-415. 
    摘要 ( 2048 )   PDF (724KB) ( 117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大量的样地材料,从宏观上阐明了杉木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水热相关规律,建立的生产力地理分布模型客观地反映了杉木高产林区的地理分布规律。根据限制因子作用律建立了杉木林生物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模型显示杉木林生长最适宜的水热组合环境为:年均气温16~17℃,年降水量1700~1900mm,温暖指数145—150℃月,潜在蒸散量920~930mm,这时杉木林乔木层的生产力达17~18t·hm-2·a-1,全林生产力达21~22t·hm-2·a-1。
    尖峰岭热带森林土壤C储量和CO2排放量的初步研究
    吴仲民, 曾庆波, 李意德, 周光益, 陈步峰, 杜志鹄, 林明献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16-423. 
    摘要 ( 2384 )   PDF (483KB) ( 15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研究了海南岛尖峰岭林区主要森林土壤的有机C储量、热带山地雨林和半落叶季雨林凋落物的C储量和林地CO2的排放量、以及“刀耕火种”和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对土壤C的影响,对于进一步认识热带林的生态功能,弄清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正确评价中国森林在全球生物圈C平衡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混交林乔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郭志华, 卓正大, 陈洁, 吴梅凤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24-432. 
    摘要 ( 2168 )   PDF (602KB) ( 106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土地区森林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余新晓, 毕华兴, 朱金兆, 吴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33-440. 
    摘要 ( 2207 )   PDF (504KB) ( 127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黄土地区不同森林植被1)类型的两组4个试验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6年(1988~1993)近70场暴雨洪水的实地观测,对次暴雨(是指一场降雨从开始到终止这一时段)产沙量同森林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含森林覆被率的5因子次暴雨产沙模型,进而对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分析。木家岭小流域和庙沟小流域相比,无林流域的产沙量比森林流域高33.4倍,森林的拦沙效益达到96.80%;木家岭流域和庙沟流域相比,少林流域比多林流域产沙量高4.3倍,森林的相对拦沙效益可达75.53%。同时通过黄土地区森林植被减沙作用的分析,提出了森林植被的拦沙量计算公式,据此可以求得不同降雨条件下,对比流域森林植被的拦沙量。
    沱江流域亚热带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模型
    刘兴良, 鄢武先, 向成华, 蒋俊民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41-454. 
    摘要 ( 2300 )   PDF (780KB) ( 81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标准地法、标准木及回归分析法(乔木)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和草本)研究了沱江流域清水河支流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并从生物量协调性角度探讨了主要树种的适宜性。 1.应用11种回归模型研究沱江流域主要次生植被类型优势种生物量与胸径或材积因子的关系,表明以y=aXb模型相关性最好,应用性强,其相关系数范围在0.946~0.999。 2. 不同群落类型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柏木、栓皮栎林>桤木、柏木林>柏木林>铁仔、黄荆灌丛>马桑灌草丛,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95.721、77.546、38.719、11.969和4.073t·hm-2。另外两类墨西哥柏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21.065和16.810t·hm-2。 3.乡土树种和墨西哥柏根桩及粗根的生物量占各自总根量的比例分别为80.42%和62.09%,其地下部分生物量占各自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23.89%和7.44%,占各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17.67%和6.9%,表明引入沱江流域的墨西哥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不协调,存在潜在的易倒趋势。 4.对比分析和评价了主要次生植被类型及树种生物量分配及垂直结构,生产潜力和防护效能,提出较高演替阶段的群落为该区域多功能的优化模式。
    CO2倍增条件下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区的可能变迁
    倪健,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55-467. 
    摘要 ( 1872 )   PDF (648KB) ( 123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g、Cd及共同作用对烟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严重玲, 付舜珍, 方重华, 陈蓉蓉, 吴善绮, 沈芹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68-473. 
    摘要 ( 2061 )   PDF (320KB) ( 120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Hg、Cd及二者共同作用明显不同程度地影响烟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受Hg、Cd胁迫后,随着土壤中Hg、Cd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CAT活性逐渐减小,SOD活性先升后降,POD活性则逐渐增加。同时也表现出单一Hg、Cd对烟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明显大于Hg、Cd二者的共同作用。
    华山松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地理变异及其与树高生长的关系
    唐礼俊, 李渤生, 唐崇钦, 匡廷云, 汤佩松, 伍孝贤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74-479. 
    摘要 ( 2134 )   PDF (354KB) ( 113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叶片体内荧光测定技术,检测了南北5个地区华山松种源的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南方种源具有较强的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其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Fv/Fo)与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也明显高于北方种源,并与其树高生长成正相关。另一方面,北方种源的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比南方种源要大,与它们的树高生长成反相关,而与纬度成正相关。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利用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可以检测华山松的生长量潜力,在华山松种源选择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不同方法在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分析中的适应性研究
    郑元润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80-484. 
    摘要 ( 2342 )   PDF (331KB) ( 13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研究一直是一个争论性问题。本文通过各种方法在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方差/均值比率法运用统计方法确定T值的显著性,数学推导严密,运算简单,是较为优越的方法。聚集指数的分析结果有时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会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需要多种指数互相验证,且没有进行统计检验,在指数值接近临界值时难以判断,应慎重使用。
    马尾松林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武红敢, 乔彦友, 陈林洪, 严小君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5):  485-488. 
    摘要 ( 2149 )   PDF (241KB) ( 125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