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03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1-10
      
    论文
    生态学的时空特性(英文)
    James M. LE MOINE, 陈吉泉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10.  doi:10.17521/cjpe.2003.0001
    摘要 ( 2131 )   PDF (431KB) ( 9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生态学特征和现象都受限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相应的科学假设和相关的生态学结论也只能基于这些特定的时空尺度范围。我们利用颇为熟知的事例,引用生态学文献中的具体实例,提纲挈领地论述了时空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些实例包括我们在长白山对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Abies nephrolepis)林林冠结构的模拟、在北美应用遥感和气象方法对碳通量的估算,以及测定湿地生态系统对加温的反应等。文中所涉及的所有生态学现象,对时间和空间都有强烈的依赖性。因而, 从生态学问题的提出,到科学假设的演绎,以至试验设计和综合数据分析,都必须以时、空为前提,才不至于导致荒谬结论。

    温带阔叶林中氮的保留机制
    Matthew WARREN, 邹晓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1-15.  doi:10.17521/cjpe.2003.0002
    摘要 ( 2549 )   PDF (253KB) ( 9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模型的发展使得生态学者对矿物元素的来源、去处、转换速率及其干扰破坏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春坝”假设提出:在早春来临之际,林冠树木仍处于冬眠之时,林下地被植物先于林冠树木发芽开花,吸收土壤养分于植物体内,使得养分免于因雨水或雪水而造成的淋失而得以保留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本文对“春坝”假设的研究作一小结。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春地被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因不同生态系统而异;而土壤微生物对氮的吸收量远高于过去人们所认识的水平。早春地被物与土壤微生物都能在季节的变化中吸收土壤养分、共同起着“春坝”作用。两者所起作用大小因气候及生态系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

    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功能的比较研究(英文)
    刘世荣, 孙鹏森, 温远光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6-22.  doi:10.17521/cjpe.2003.0003
    摘要 ( 4366 )   PDF (322KB) ( 225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中国不同区域生态站的观测资料,着重从降雨截留(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截持和土壤蓄水)、调节径流和蒸散等3个方面对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各生态系统林冠年截留量在134~626 mm间变动,由大到小排列为:热带山地雨林,亚热带西部山地常绿针叶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温带山地落叶与常绿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竹林,亚热带、热带东部山地常绿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山区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热带西南山地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枯落物持水量可以达到自身干重的2~5倍,但也因林型而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变动在36~142 mm之间,平均89 mm。常绿阔叶林的非毛管持水量通常高于100 mm,而寒温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通常低于100 mm. 土壤的非毛管持水量通常占生态系统中截持水量的90%,其次是枯落物和林冠层。这说明,森林土壤在调节降雨截留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水文功能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结构和空隙度,而这些恰恰又受枯落物和森林植被特征的影响。森林皆伐后,一般地表径流会显著地增加,而适当抚育措施则对地表径流影响不大。流域径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植被、土壤、气候、地形、地貌以及人类影响导致的流域景观变化,比较研究表明森林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的规律性的结果。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森林的蒸散变化,发现随降雨量的增加,森林蒸散量略有增加,而相对蒸散率却在下降,相对蒸散率在40%~90%间变动。

    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进展
    王婷, 于丹, 李江风,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23-33.  doi:10.17521/cjpe.2003.0004
    摘要 ( 3777 )   PDF (401KB) ( 269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树木的生长和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的增加与温度、降水、太阳辐射、CO2浓度等气候因子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温度是限制树木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生长季开始时最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延长生长季,与年轮宽度正相关;但是当生长季温度过高时,即使降水非常充裕,当年也只能形成窄年轮。生长季的温度过高则会加快土壤蒸发失水量并提高蒸汽压差,使土壤水分不足而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生长季的高温多表现为与年轮宽度的负相关。生长期内降水量与树木的径向生长也成正相关,但当生长季的降水量充足或过多时,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不相关或负相关。受温度和降水共同调控的土壤湿度是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良好的水分状况对树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能量高常会导致高温少雨,故高强度的太阳辐射使表土的湿度降低而不利于树木的径向生长。而在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树木年轮宽度的增加与当年雨季的气候变化关系不大。当年季风到来之前的气候(温度和降水)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关CO2浓度的升高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的结果很不一致。一些温室实验及田间控制实验证明,CO2浓度的升高能对短命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和植物幼苗产生“施肥效应”,并有利于其生长;还有些研究证明CO2浓度的升高能使高海拔地带的树木年轮宽度增加;但也有些研究认为CO2浓度的升高对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然植被影响不大。近年来,有关树木径向生长和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研究在帮助人们了解和研究古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树木年轮宽度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概述了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希望能加快和拓宽这一领域的发展。

    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O2的响应
    苏培玺, 张立新, 杜明武, 毕玉蓉, 赵爱芬, 刘新民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34-40.  doi:10.17521/cjpe.2003.0005
    摘要 ( 3879 )   PDF (332KB) ( 300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叶形多变化,大致归纳为杨树叶(卵圆形叶)和柳树叶(披针形叶)两大类。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选择成年树同时具有卵圆形叶和披针形叶的标准株,将枝条拉至同一高度,通过活体测定,比较了其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对CO2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目前大气CO2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卵圆形叶(成年树主要叶片)(A)和披针形叶(成年树下部萌条叶片)(B)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为16.40 μmol CO2·m-2·s-1和9.38 μmol CO2·m-2·s-1;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1.52 mmol CO2·mol-1 H2O和1.18 mmol CO2·mol-1 H2O;A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 600 μmol·m-2·s-1和79 μmol·m-2·s-1,B的相对应值则为1 500 μmol·m m-2·s-1和168 μmol·m-2·s-1。当CO2浓度加富到450 μmol·mol-1时,A的光饱和点升高了150 μmol·m-2·s-1,光补偿点降低了36 μmol·m-2·s-1;而B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72 μmol·m-2·s-1,光补偿点则升高了32 μmol·m-2·s-1。这表明,柳树叶的光合效率较低,以维持生长为主;随着树体长大,柳树叶难以维系其生长,出现杨树叶,杨树叶更能耐大气干旱,光合效率高,通过积累光合产物,使胡杨在极端逆境下得以生存并能达到较高的生长量,这就是胡杨从幼苗到成年树叶形变化的原因。随着CO2加富,两种叶片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响应,柳树叶的光合时间缩短,光能利用率减小;而杨树叶的光合时间延长,光能利用率提高。如果地下水位下降,近地层空气变干燥,或随着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柳树叶可能会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香草醛对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陈龙池, 廖利平, 汪思龙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41-46.  doi:10.17521/cjpe.2003.0006
    摘要 ( 2831 )   PDF (255KB) ( 117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草醛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养分吸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浓度为1 mmol·L-1时,香草醛能够显著抑制杉木幼苗对NO-3、NH+4、SO24-及HPO24-离子的吸收和根系活力(p<0.01),而浓度为1×10-2 mmol·L-1时香草醛却促进了杉木幼苗对HPO24-离子的吸收(p<0.01)。这说明高浓度的香草醛能够通过化感作用对杉木幼苗产生影响,降低杉木幼苗的根系活力,进而减少了杉木幼苗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从而影响了杉木幼苗的生长。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郭水良, 方芳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47-52.  doi:10.17521/cjpe.2003.0007
    摘要 ( 4474 )   PDF (255KB) ( 25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来杂草已对我国的作物、果园、草坪、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对新传入的外来杂草开展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预测它们在我国分布的潜在范围和生境特点有实践意义,了解新外来杂草对逆境条件的生理适应方面的知识,对它们的综合管理也是有益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原产于北美,20世纪70年代作为花卉植物引入我国,现在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常见外来杂草。本项工作测定了不同酸碱度、不同NaCl含量、不同质地的土壤、不同温度处理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适生于偏酸、低NaCl浓度的土壤中;2)砂壤土、壤土比粘土更适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3)38 ℃的高温比5 ℃的低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更大的损伤作用;4)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

    不同风沙条件对几种植物生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于云江, 史培军, 鲁春霞, 刘家琼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53-58.  doi:10.17521/cjpe.2003.0008
    摘要 ( 2989 )   PDF (304KB) ( 13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野外风洞条件下,就不同风况的风沙胁迫对几种固沙植物生态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了沙坡头地区的野外植物和盆栽植物。在不同风速(5.9 m·s-1, 7.9 m·s-1, 9.9 m·s-1,14 m·s-1, 10 m·s-1,15 m·s-1, 20 m·s-1)和吹袭时间间隔(2 d, 4 d, 9 d)下测定了植物3个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净风和风沙流胁迫均可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降低,蒸腾速率(E)升高,从而导致水分利用效率(WUE)下降。净风和风沙流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显著不同。同样为14 m·s-1的风速时,风沙流使植物的Pn降低40.7%,而净风使其降低了35.88%。2)吹袭的时间间隔越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降幅越大;风沙流比净风的影响更大。在2 d, 4 d, 9 d为间隔的风沙流吹袭下,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Pn分别下降了20.13%、 11.76%、 7.72%。风沙胁迫强度越大,物质积累越少,植物的高生长越慢。3)由于风沙流降低了水分利用率,从而增加了对植物的干燥作用。从总体来看,沙生植物对风沙流胁迫有一定的适应响应,实验所用灌木较草本植物有更强的抗风性。

    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凋落物的特征
    罗辑, 程根伟, 宋孟强, 李伟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59-65.  doi:10.17521/cjpe.2003.0009
    摘要 ( 2245 )   PDF (229KB) ( 11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贡嘎山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凋落物量、凋落物特征及其N、P、K、有机碳的归还量,并探讨了它们在演替进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峨眉冷杉成熟林、中龄林和幼龄林的凋落物量依次为:2 809.925、2 787.086、2 043.585 kg·hm-2·a-1;其中N、P、K的归还量依次为:34.850、33.917、42.571 kg·hm-2· a-1。峨眉冷杉林凋落物量及其N、P、K的归还量较少,与我国其它森林区针叶林存在一定差异,而与美国西北部冷杉林相近。

    广西区西南桦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曾杰, 王中仁, 周世良, 郑海水, 白嘉雨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66-72.  doi:10.17521/cjpe.2003.0010
    摘要 ( 2461 )   PDF (282KB) ( 14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采自广西区11个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天然居群的种子培育出的幼苗为材料,取其嫩叶开展21种酶系统的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实验,运用作者改进的Tris-马来酸提取缓冲液 (含30%PVP 40 000和1%2-巯基乙醇),筛选出AMP(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FBA(果糖二磷酸酶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GDH(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I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M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PG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PGI(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hosphoglucoisomerase)、PGM(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和SKD(莽草酸脱氢酶Shikimate dehydrogenase)等10种酶,获得了清晰且可重复的酶谱。通过谱带遗传分析确定了15个位点,其中有6个单态位点,9个多态位点 (0.95标准),具40个等位基因。在居群水平上,西南桦的多态位点百分数 (P) 为55.2%,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 (A) 为2.00,平均预期杂合度 (He) 为0.204。均超过Hamrick (1992)等提出的远交风媒木本植物的平均值(53.0%,184%和0154),表明西南桦的遗传变异水平高。在11个西南桦居群内,实际杂合度 (Ho)均高于预期杂合度,出现杂合子过量,可能存在利于杂合子的自然选择。西南桦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相关不显著。居群2 (靖西地州)、5 (平果海城)、9 (田林者苗) 包含绝大部分的等位基因,而且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应加以保护和管理,作为其基因资源就地保存的基地。本研究解决了以西南桦嫩叶为材料进行等位酶分析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开展西南桦乃至桦木属树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掌握了西南桦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为其有效保护和合理经营以及西南桦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籼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徐富贤, 郑家奎, 朱永川, 王贵雄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73-77.  doi:10.17521/cjpe.2003.0011
    摘要 ( 2180 )   PDF (172KB) ( 130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II优7号'和`4228A/江恢15'两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处理,研究了灌浆期气象因子与杂交中稻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稻谷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5项指标中,显著受灌浆期气象因子影响的有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3项指标,显著影响这3项指标的是齐穗后0~20 d 6个气象因子中的相对湿度、日均气温、日最低气温3个,齐穗后21~30 d的气象因子对米质的影响不显著。从总体上看, 齐穗后0~20 d的日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低, 相对湿度大,有利于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

    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
    张淑萍, 王仁卿, 张治国, 郭卫华, 刘建, 宋百敏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78-85.  doi:10.17521/cjpe.2003.0012
    摘要 ( 2716 )   PDF (273KB) ( 129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水盐为主导生态因子,分析了黄河下游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形态变异的水平与格局。对基径、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节间数和穗长7个形态特征在15个种群中的变异分析表明:种群内个体间形态差异极显著,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内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节间长(0.284 6)、叶宽(0.253 6)、穗长(0.244 9)、叶长(0.208 5)、基径(0.187 5)、节间数(0.176 3)、株高(0.165 7); 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间的变异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叶长、节间长、叶宽、基径、节间数、穗长,但种群间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滨州种群(BZH)、淡水种群(ZHG、DPH、NYH,土壤总盐度<0.1%)、盐生种群(HS01、HS02、HS03、HS04、HS05、DWL、KD、GD、LZH、LJ、DLH,土壤总盐度>0.3%)之间,在来自相似生境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普遍不显著;7个形态特征均与水盐联合影响因子显著相关;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研究的15个种群分为显著不同的3类。因此,根据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规律和分化特点,建议将该地区芦苇分为盐生芦苇、淡水芦苇、巨型芦苇3个形态类型。

    苦瓜植株不同构件层次对支持物直径变化的行为反应
    陶建平, 钟章成, 黄林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86-92.  doi:10.17521/cjpe.2003.0013
    摘要 ( 2213 )   PDF (316KB) ( 115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在提供不同直径支持物的情况下,对攀援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不同构件层次的形态可塑性反应、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配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支持物直径对植株分枝出现的时机无明显影响,但分枝数量和分枝在主茎上的着生位置受支持物直径影响较大;2)植株个体水平比分枝水平对支持物直径的变化有更灵敏的反应,当支持物直径较大时,植株个体表现出对支持物较强的寻觅能力:主茎伸长受阻,比茎长变大,分枝数量和分枝率增大,分枝长度增加,比叶柄长度增加,根冠比减小;3)分枝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特征对支持物直径的变化均无显著反应;4)苦瓜植株个体水平上的形态特征变化、生物量配置格局的改变以及分枝行为的变化是植株对支持物有效性变化的响应,有利于增强植株“寻觅”支持物的能力。

    环境因素对天目山柳杉树轮方位分布的影响
    邓自旺, 钱君龙, 屠其璞, 濮培民, 黄纯朴, 柯善哲, 黄耀生, 唐劲松, 柯晓康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93-98.  doi:10.17521/cjpe.2003.0014
    摘要 ( 3365 )   PDF (274KB) ( 10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方差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合成分析,研究了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轮中 随方位的分布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探讨了这种分布特征的年际差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树轮 值有显著方位差异和年际变化,不同方位的差异可以用4个基本角分布型表示,其中一型表示各方位 C比多年平均值偏大,其中北(N)、西(W)、西南(SW)、南(S)较平均值偏大约0.5,而其余4个方位偏大不到0.2;二型各方位也较多年平均值偏大,但各方位差异不大,除N方位较小外,其余均在0.2~0.4之间。三型为各方位 较平均状况偏小,其中西北(NW)、东北(NE)方位约偏小0.4,其余方位偏小0.2~0.3。四型表现为NE、东(E)、东南(SE)与平均状况一致,西北(NW)方位较平均状况偏大约0.1,N方位偏小0.2,其余3个方位则偏小约0.3。而其年际变化既可用这4个角分布型的更替表示,也可以用第一、二主成分表示。 的第一主成分与前一年8~12月降水量负相关,与当年1~3月降水正相关。第二主成分与前一年8月至当年1月的6个月平均气温正相关。不同的角分布型与不同的气候状态相联系。一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少、R1~3多、T3~7低并且T8~1高;二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少、R1~3多、T3~7低并且T8~1低;三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多、R1~3少、T3~7高并且T8~1高;四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多、R1~3少、T3~7高并且T8~1低。可见角分布型的差异可能包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因此同时利用树轮整体平均 值的序列和角分布型序列来重建历史气候,可以得到更多的历史气候变化信息。

    林窗中植物竞争强度随林窗发育的变化
    向言词, 彭少麟, 蔡锡安, 任海, 周厚诚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99-102.  doi:10.17521/cjpe.2003.0015
    摘要 ( 2574 )   PDF (183KB) ( 116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野外移植外来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 ormis)和本地种荷木(Schima superba) 3种幼苗,挖沟排除根竞争和砍树创造林窗排除地上竞争的实验,来测定林窗形成后植物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强度的变化以及这些竞争对3种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林窗内,尾叶桉、大叶相思和荷木受到的地下竞争强度和地上竞争强度均呈现出随林窗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的趋势。外来种尾叶桉和大叶相思受到的地上竞争强度大于本地种荷木受到的地上竞争强度,而荷木受到的地下竞争强度大于两种外来种受到的地下竞争强度。在只有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时,这3种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均小于没有竞争时,这反映了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对3种幼苗的生长有抑制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本地种和外来种间存在差异。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下种植砂仁干扰对雨林净初级生产力影响
    郑征, 冯志立, 甘建民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03-110.  doi:10.17521/cjpe.2003.0016
    摘要 ( 2267 )   PDF (331KB) ( 132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砂仁(Amomum villosum)为耐荫多年生草本,喜生于雨林林窗中,果实药用。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下广泛种植。为了通过提高林下光照水平来促进砂仁生长、增加产量,种植地雨林下的灌木及草本被清除,约60%~70%的乔木遭到疏伐,林冠盖度由85%~95%降低到55%~60%,雨林受到严重干扰。对3块原始热带季节雨林和3块受种植砂仁干扰雨林样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原始雨林NPP(平均值±SE)为23.47±2.12 t·hm-2·a-1,其中各层次的NPP分别为:乔木层22.04±2

    木瓜榕传粉生物学
    彭艳琼, 杨大荣, 周芳, 张光明, 宋启示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11-117.  doi:10.17521/cjpe.2003.0017
    摘要 ( 3162 )   PDF (286KB) ( 167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 Lour.)是雌雄异株植物,它只有通过大果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 Mayr)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大果榕小蜂也仅在木瓜榕雄果内产卵才得以繁衍后代。经两年来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木瓜榕繁殖能力在不同季节随进蜂量的多少而变化,雌树在4月和11月出现的两次结果高峰期与进蜂量最多的时期相遇;同时雄树与雌树在11月挂果高峰期重叠,导致该期进入雄果产卵的雌蜂量减少,进蜂量高峰推迟到部分雄果成熟、只有稀少接受果的3月下旬和4月上旬。木瓜榕在与大果榕小蜂互惠共生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完善了自身保证远交的繁殖机制,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雌雄异熟、雌雄异株和短花柱雌花不亲和3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温湿度对大果榕小蜂访果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温湿度变化缓和的早晚,有利于榕小蜂出行,雌蜂访果最为频繁。大果榕小蜂活动最佳的温湿度是:温度20~24 ℃之间、湿度85%~93%之间;温度高于29 ℃、湿度低于58% 或风雨天均不利于该蜂出行活动。榕小蜂日活动高峰的出现先后在不同季节略有差异,高温高湿的夏季榕小蜂活动出现早,7∶40达高峰;秋季榕小蜂活动推迟,高峰出现在11∶00;干凉的冬季最晚,13∶00才到达高峰。通过人工套袋、放蜂传粉试验,平均进8头的隐头果传粉效率最高,单果平均种子数量为11 247粒,结实率50.8%,未受精的败育花8 207朵;平均进蜂4头以下或10头以上的隐头果,由于花粉量不足或者雌蜂争夺资源的损伤使种子量下降,平均结实率分别达37.2% 和44.4%;放蜂试验结果与大量调查自然界中每果进蜂量和结实率的结果一致。

    汉江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
    吴中华, 于丹, 王东, 夏盛林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18-124.  doi:10.17521/cjpe.2003.0018
    摘要 ( 2621 )   PDF (288KB) ( 157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是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对象。目前,有关汉江水生植物群落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在1998~2000年,运用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汉江沿途6个江段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在汉江上游与下游各江段,群落水平分布格局为斑块状,不象湖泊或池塘系统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均匀分布或带状分布特征,而在中游局部江段中表现为小范围的带状分布。群落垂直分布格局,在上游江段,以沉水层为主,浮叶层和挺水层不发达或缺乏;在中游各江段,群落表现出完整的垂直结构层次:挺水层、漂浮层、浮叶层和沉水层;在下游江段群落结构常为两层或一层结构,以浮叶层和挺水层为主,而沉水层在下游江段发育不充分且生物量很小。另外,对汉江上、中、下游的典型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汉江的不同江段,群落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等都不同,而水位、流速、基质状况、人为干扰是影响汉江水生植物群落生长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杜国祯, 覃光莲, 李自珍, 刘正恒, 董高生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25-132.  doi:10.17521/cjpe.2003.0019
    摘要 ( 2695 )   PDF (329KB) ( 243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物种组成较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革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为背景,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水平研究了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地上部生物量)关系的基本模式。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呈对数线性增加关系,这实际上是空间和时间尺度放大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相互作用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的一种总体模式;2)随着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改变,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但空间尺度比时间尺度对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

    简报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叶片气孔的影响
    张晓艳, 杨惠敏, 侯宗东, 王根轩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33-136.  doi:10.17521/cjpe.2003.0020
    摘要 ( 2826 )   PDF (164KB) ( 169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10、100、1 000、10 000株·m-2)的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叶片气孔密度以及气孔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不仅影响了叶片的气孔密度,而且也影响了其分布。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气孔密度增大,在1 000株·m-2时气孔密度达最大值;当种植密度从1 000株·m-2上升到10 000株·m-2时,气孔密度下降;叶基部气孔数占全部气孔数的比例最大,叶尖最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趋向均匀。干旱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升高气孔密度及分布的变化趋势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一致,但趋势更为明显。说明种植密度增大导致的气孔密度和分布的变化很可能是通过影响水分的供应而造成的。

    盐胁迫对大麦叶片类囊体膜上两种形态多胺含量和膜蛋白合成的影响
    赵福庚, 孙诚, 章文华, 刘友良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37-140.  doi:10.17521/cjpe.2003.0021
    摘要 ( 2718 )   PDF (161KB) ( 11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不同浓度NaCl处理6天龄大麦(Hordeum vulgare)幼苗3 d,以非共价键形式与叶片类囊体膜结合的多胺含量在低浓度盐处理时含量不变,随NaCl处理浓度的上升含量明显下降。在检测到的3种多胺中Spd(亚精胺)含量最高,约占膜上非共价键结合多胺总量的40%。以共价键形式与类囊体膜蛋白结合的多胺含量随NaCl处理浓度的上升一直呈下降趋势。在检测到的3种多胺中Put(腐胺)含量最高,约占膜上共价键结合多胺总量的60%以上。低浓度盐处理对14C-Glu向类囊体膜蛋白的掺入没有影响,随NaCl处理浓度的上升14C-Glu向类囊体膜蛋白的掺入明显下降。

    论坛
    隐没的群落: 重构生物学
    常杰, 葛滢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1):  141-142.  doi:10.17521/cjpe.2003.0022
    摘要 ( 1761 )   PDF (63KB) ( 10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