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列表     年代列表     年期列表    

2023,47 (12)

2023,47 (11)

2023,47 (10)

2023,47 (9)

2023,47 (12) 
极度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树干与树皮、小枝与叶(Zs. DEBRECZY和I. RACZ提供), 雄球花、球果(陈小荣摄)。百山祖冷杉目前仅存3株成年大树, 是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全球最受威胁的12个物种之一, 在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杨玲等对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和资源冷杉(A. ziyuanensis)的群体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基因组群体遗传研究, 澄清了长期存疑的物种划分问题, 发现湖南大院的冷杉与百山祖冷杉亲缘关系更近(本期1629-1645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4502 KB)


2023,47 (11) 
吉林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秋季季相(赵秀海摄)。李杰等基于分布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区域天然林中的209个森林样地调查数据, 对比分析了树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如何通过生态位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进一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维持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期1507-1522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4357 KB)


2023,47 (1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的退化草地景观(马全会摄)。王德利等针对退化草原的状态转移与环境变异,强调从系统生态角度,开展渐进式、人工辅助干预、放牧干扰等多种恢复方式,以实现草原长期稳定的多功能性(本期1464-1470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11734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盐碱化草原的系统性恢复

2023,47 (9) 
被子植物蜜距的多样性(金晓芳摄)。从左到右: 上: 二叶舌唇兰(兰科), 木鱼坪淫羊藿(小檗科), 中甸乌头(毛茛科), 华北耧斗菜(毛茛科)。中: 早开堇菜(堇菜科), 囊距紫堇(罂粟科), 大花花锚(龙胆科), 摩洛哥柳穿鱼(车前科)。下: 黄花狸藻(狸藻科), 凤仙花属(凤仙花科), 油点草(百合科), 旱金莲(旱金莲科)。杨明威和金晓芳基于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和文献, 总结了蜜距的发育来源及其系统分布、蜜距的形态多样性及其适应意义, 分析了不同科植物蜜距长度的差异, 介绍了蜜距植物的主要传粉者和盗蜜者类群, 以及调节蜜距长度的进化机制, 展示了被子植物蜜距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期1193-1210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3163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多样化的蜜距,博弈中的创新

2023,47 (8)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赤坎岛对岸一片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为优势种, 群落结构比较完整的红树林湿地景观(郑艺摄)。红树林是全球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一种特殊滨海湿地类型, 主要分为“印度-西太平洋区”与“大西洋-东太平洋区”两个大区。其中, 环南海区域位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红树植物的中心地带。杨鑫和任明迅对环南海区域的红树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迁移历史开展了系统研究, 解析了环南海8个地区的红树植物物种数量、分布格局和长距离扩散路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为揭示东南亚和中国南方植物区系的历史联系、预测气候变化对红树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规律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期1105-1115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4116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红树植物的环南海之旅

2023,47 (7) 
野生食草动物-家畜共牧系统下的海北高寒草甸生长季景观(张法伟摄)。植被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龙胆科和毛茛科植物为主。其中, 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为建群种, 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为主要优势种。放牧家畜主要为藏绵羊(Ovis aries)和牦牛(Bos mutus)。野生食草动物主要有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和高原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i)等。李红琴等基于海北高寒草甸养分添加和降水改变实验平台研究了其表层土壤和优势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的响应, 发现年际效应或物种效应大于实验处理效应, 凸显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响应的复杂性(本期922-931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3229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养分添加和降水改变实验平台

2023,47 (6) 
四川省若尔盖县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胡昭佚摄)。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沼泽植被单一,以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为优势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区。胡昭佚等研究了不同水位下木里薹草叶片养分的重吸收特征(本期847-855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10905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最大的高原沼泽——若尔盖湿地

2023,47 (5) 
四川省理县毕棚沟国家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森林景观(王壮摄)。亚高山森林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以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 faxoniana)等耐寒针叶树种为优势种,冬季有明显的季节性降雪,积雪覆盖和土壤冻融可持续5-6个月。杜婷等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窗内外不同位置下6种常见植物凋落叶总酚和缩合单宁在3年分解过程中的动态特征(本期660-671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1862 KB)


2023,47 (4) 
新疆伊犁天山野杏疏林景观(刘立强摄)。新疆野杏林多呈片状、带状、疏林状,常伴生新疆野苹果、野山楂等树种和天山绣线菊、黑果小檗、新疆锦鸡儿等灌木;草本层平均盖度约35%,常见物种有狗牙根、短距凤仙花、狗尾草等。石荡等研究了新疆野杏种群天然更新幼株的生长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期515-529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1916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伊犁之“杏”——携手并进

2023,47 (3) 
陕西吴起人工柠条林景观(贺洁摄),这是政府生态工程实施较为典型的区域景观。贺洁等研究了实施退耕还林()政策20年以来黄土高原植被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本期306-318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11145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光影黄土,植被探秘:黄土高原光合和非光合植被盖度遥感提取方法分享

2023,47 (2) 
互花米草入侵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黄昊摄)。王文伟等研究了漳江口滨海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片的性状沿潮位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为认识和预测滨海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适应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期216-226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5057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海岸线上的植物大战——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

2023,47 (1) 
西藏自治区班戈县高寒草原景观(王冠钦摄)。杨元合等综述了草地群落多样性、植被生产力、碳分解过程、土壤碳库及其组分、氮循环过程对外源氮输入的非线性响应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为准确评估大气氮沉降等外源氮输入的生态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期1-24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3365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多水平氮添加控制实验

2022,46 (12) 
青海海北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e)灌丛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站生长季景观(张法伟摄)。海北通量观测站(37°40′ N,101°20′ E,3400 m)建于2002年,是我国开展高寒脆弱区通量观测研究时间最长的站点之一。2017年,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组建了“北方生态脆弱区通量监测网络”。该网络由20个观测站点组成, 分布在以内蒙古高原为主的干旱脆弱区和以青藏高原为主的高寒脆弱区。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 涵盖了我国北方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的主要类型。站点均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已经获取了近150站年的通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碳水通量过程研究”专题,包括通量数据处理方法、能量平衡、碳水通量耦合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我国脆弱区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本期1433-1522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3932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碳水通量监测

2022,46 (11) 
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高山杜鹃灌丛(邓强摄)。灌丛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植被调查、控制试验及群落理论的发展为研究灌丛群落多样性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助于深化对灌丛多样性格局形成过程的认知。本专辑分别就中国典型灌丛的群落结构、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变化规律、物种相互关系与生态适应、土壤化学计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以期推进我国灌丛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的研究。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779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西南山地的灌丛——以巴塘海子山为例

2022,46 (10) 
天空地一体化生态遥感监测示意图。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是理解生态过程与机理、预测生态系统变化的基础。生态遥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多尺度、高效率和高精度监测提供了新维度,极大强化了连续时空领域的观测能力。本专辑分别就多/高光谱遥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激光雷达等生态遥感新方法及其在自然保护地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推动遥感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促进生态学研究领域对生态遥感新技术的关注和重视。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779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生态遥感新方法及应用

2022,46 (9) 
四川王朗亚高山暗针叶林动态监测样地航拍景观(董磊摄)。樊凡等基于王朗亚高山暗针叶林25.2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首轮清查数据, 分析了样地木本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为深入研究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的多样性维持与更新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本期1005-1017页)。 ■封面及目次下载(PDF 3476 KB)
■ 封面照片背后的故事 | 王朗亚高山暗针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