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 第七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浙江召开

          10月21日至24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浙江温州大学召开。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管理处协办,并得到了中科院2013年海峡两岸会议资助。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段子渊、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安建基、台湾林业试验研究所前所长金恒镳教授、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和温州大学副校长赵敏等出席了会议。来自海峡两岸39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140名学者参会,其中台湾代表20人。 

          10月21日上午,东海大学的林宜静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台湾森林动态样区网络2013年开展的复查工作、获得的资助及举办的培训班、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未来研究方向等内容,并就台湾在空间变化对物种组成影响、评估生境筛选对树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及评估生物/非生物因子和系统发育树相对重要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点评。 

          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了2013年大陆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研究与建设进展。2013年,CForBio出版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和《浙江百山祖森林动态样地——树种及其分布格局》2本样地手册,共计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27篇,平均影响因子为3.52。网络的数据共享得到进一步推动,7个样地实现了红外数据共享。马克平还对2012年大陆森林动态样区网络的交流与培训、获得资助与CForBio未来工作重点等方面作了总结和介绍。 

         金恒镳教授、东华大学陈毓韵博士、浙江大学丁平教授、中科院地理所郭大立研究员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研究员应邀作了大会报告,分别就数据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共存机制、鸟类群落动态与监测、林窗结构与更新、根系研究网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报告。还有27位报告人就森林动态与更新、空间分布格局与多样性维持机制、群落谱系学、生物量与碳及动物多样性等议题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就关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最后,段子渊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1.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发展迅速,研究人员要更着重思考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既要关注森林生态系统核心机制,更要关注大尺度问题。科研人员只有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在形成生物多样性联网研究之后,才能更好地研究生态系统维持机制。2.发展数据共享的机制和策略,在大数据时代使数据整合并结构化,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真正做到联网研究。3.关注全球尺度,与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TFS)进一步合作。4.突破本领域学科限制,应用新技术,关注地上、地下,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面回答科学问题。5.大样地的研究要从调查观测深入到机理探讨,要从数据驱动的研究转变为假说和科学问题驱动的研究。6.大样地已经建设了十年,希望科研人员以森林为基础,争取在5-10年内建立覆盖草原、荒漠等更多生态系统类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并积极争取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联盟。 

          23日至24日,参会人员考察了位于浙江庆元自然保护区的百山祖常绿阔叶林5ha样地和极度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

          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为系列会议,旨在为海峡两岸的大样地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探讨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功能性状、群落谱系等科学问题的平台。每届研讨会的报告内容与前一届相比都更为丰富,学术性更强。本届研讨会更是吸引了除台湾,CForBio网络外其他7个样地40余人参会,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专题报告都体现了研究方向多样性的增加,除了大样地研究人员关心的物种共存等核心问题之外,还涉及了野生动物、鸟类和土壤节肢动物的多样性监测,并开始关注根系、林窗动态等研究,这表明大样地的研究已从简单的科学问题研究开始向社会经济相关的领域转变,表明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正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平台。 

          注:百山祖样地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百山祖管理处共同构建,于2003年8月正式建立,面积为5 ha。样地植被为典型的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发育和保存较好,共记录到植物物种323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其中种子植物305种,蕨类18种。样地群落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和大量稀有种(每ha个体数小于1)。本样地的常绿阔叶林以中山特征性物种短尾柯、多脉青冈、尖连蕊茶为主要优势种。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发布日期:2013-11-01 浏览: 3459

  • 微信号:swdyx_wx

  • 淘宝店二维码

  • 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