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01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04-10
      
    论文
    天山中段主要植被类型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的关系
    娄安如, 周国法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385-391. 
    摘要 ( 2379 )   PDF (553KB) ( 131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空间相关图及空间相关指数方法研究了天山中段主要植被类型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主要考虑了山地荒漠、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3种植被类型,以及30年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海拔、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等9种环境及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天山北坡荒漠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是海拔。结果表明:影响天山越高分布越少,而7月平均温度越高分布越广;影响南坡荒漠优势物种空间分布的因子较复杂,但土壤中N含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子。影响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空间分布的因子较多,但比较重要的因子包括土壤CaCO3含量及1月平均温度为负面因子,而降水量是比较重要的正影响因子;影响高山草甸优势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虽然很多,但是降水量、1月平均温度和7月平均温度等是主要影响因子。
    基于种群分布地形格局的两种水青冈生态位比较研究
    沈泽昊,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392-398. 
    摘要 ( 2059 )   PDF (770KB) ( 143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研究
    王周平, 李旭光, 石胜友, 齐代华, 何正明, 许文蔚, 邓先宝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399-404. 
    摘要 ( 2199 )   PDF (460KB) ( 150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重庆缙云山大面积分布的亚热带次生性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预测了该类型林林隙演替趋势。结果表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表现出强烈的相互更替模式,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等常绿阔叶树种自我更替与相互更替两种模式共存;林隙现实树木更替过程不能维持群落现有组成;Markov转移矩阵分析表明未来林冠层组成中马尾松种群将失去优势地位,整个群落将由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
    两种山黄麻属植物在近一世纪里气孔密度和潜在水分利用率的变化
    郑凤英, 彭少麟, 赵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05-409. 
    摘要 ( 2333 )   PDF (397KB) ( 13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统计了狭叶山黄麻(Trema angustifolia BL.)和光叶山黄麻(Trema cannabina Lour)腊叶标本在近一世纪里的气孔密度,并利用叶中δ13C值推算了它们在这段时期的潜在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狭叶山黄麻和光叶山黄麻的气孔密度分别降低28.1%和40.0%;潜在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19.5%和42.2%。相关分析表明,在这70年里,两种植物的气孔密度与大气CO2浓度成显著负相关,而它们的潜在水分利用率与大气CO2浓度成显著正相关。
    高CO2浓度对百合某些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魏胜林, 刘业好, 屈海泳, 傅松玲, 傅玉兰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10-413. 
    摘要 ( 2145 )   PDF (342KB) ( 116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生产力的“4P”概念、估算及其相互关系
    方精云, 柯金虎, 唐志尧, 陈安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14-419. 
    摘要 ( 2869 )   PDF (622KB) ( 208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落叶松林生物量和净生长量估算模式
    王玉辉, 周广胜, 蒋延玲, 杨正宇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20-425. 
    摘要 ( 2133 )   PDF (474KB) ( 128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丰富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是了解各类森林材积准确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果能将这些资源用于估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不仅对于科学地指导森林的经营管理,而且对于全球变化的研究,特别是区域尺度的生产力模型验证,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落叶松(Larix)林生物量和材积的实际调查资料,探讨了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森林材积V和林龄A)估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方法,指出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落叶松林的生物量与其蓄积量、生产力与其年均净生物生产量(B/A)和年均净蓄积生产量(V/A)均呈双曲线关系,但落叶松林的生产力与其生物量(B)关系不明显,并分别建立了人工和天然落叶松林的相关模型;所建模型克服了将森林生物量与其蓄积量之比作为常数的不足,并考虑了林龄对于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华山新麦草开花物候期观测和自然种群基因流的间接估测
    刘占林, 宋颐, 李珊, 赵桂仿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26-430. 
    摘要 ( 1922 )   PDF (376KB) ( 116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乌兰布和沙区紫花苜蓿根系吸水模型
    白文明, 左强, 李保国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31-437. 
    摘要 ( 2027 )   PDF (504KB) ( 11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优势植物水分适应特性
    张文辉, 孙海芹, 赵则海, 祖元刚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38-443. 
    摘要 ( 1756 )   PDF (529KB) ( 108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浇水量对毛乌素沙地沙柳幼苗气体交换过程及其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肖春旺, 周广胜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44-450. 
    摘要 ( 2104 )   PDF (672KB) ( 11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沙柳(Salix psammophila)幼苗,研究气体交换及其PSⅡ的光化学效率对4种浇水量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浇水量明显影响沙柳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片温度日变化动态;除幼苗叶片温度随着浇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外,其它以上因素均随浇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浇水量少时,幼苗净光合速率明显有“午睡”现象,而充足浇水能有效消除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午睡”现象;浇水量增加降低了沙柳幼苗光补偿点,提高了饱和光强和表观量子效率;浇水量显著影响幼苗的PSⅡ光化学效率,随着浇水量减少,幼苗的最大荧光、可变荧光、最大荧光比和最大光化学效率逐渐减小。相关分析反映了在不同施水量处理下,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及其生理变量气孔导度、叶片温度、胞间CO2浓度均显著影响幼苗净光合速率。
    调控活性氧代谢对渗透胁迫时杨树光合作用光抑制的影响
    冯玉龙, 张亚杰, 朱春全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51-459. 
    摘要 ( 2074 )   PDF (670KB) ( 110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照强度调控4种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的抗氧化能力
    李美茹, 王以柔, 刘鸿先, 林植芳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60-464. 
    摘要 ( 2288 )   PDF (418KB) ( 119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亚热带林木荷树(Schima superba)和黧蒴(Castanopsis fissa)(乔木)、九节(Psycotria robra)和罗伞(Ardisia- quinguegona)(灌木)为材料,盆栽苗给予100%、36%及16%自然光照处理,同时在自然林中选择两种低光强区并采用疏伐措施使部分幼树暴露于全自然光下。在夏、冬两季采样分析叶片的抗氧化剂(AsA、GSH)含量和抗氧化酶(APX、SOD)活性,研究光强对4种亚热带树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在自然光下,灌木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其AsA含量,APX.SOD活性高于乔木;随生长光强的减弱,4种幼树叶片的AsA.GSH含量和APX、SOD活性均下降,而光强改变对灌木的影响大于乔木。夏、冬季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说明光是自然条件下影响植物叶片抗氧化能力因子,但温度等亦有一定的作用。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土壤类型和植物硫状况的研究(英文)
    汪诗平, 王艳芬, 陈佐忠, 崔骁勇, E. Schnug, S. Haneklaus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65-471. 
    摘要 ( 2281 )   PDF (463KB) ( 113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的演变
    王空军, 郑洪建, 刘开昌, 张吉旺, 董树亭, 胡昌浩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72-475. 
    摘要 ( 2195 )   PDF (305KB) ( 133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土柱栽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研究指出:玉米根系的生长动态符合水蒸汽压力模型(Vapor Pressure Model),1990s品种根系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增加迅速,直到成熟期仍维持较高水平,开花后根重持续时间长,且在深层土壤中的优势明显。在深40~100cm土层内根系重量1990s品种分别比1970s品种和1950s品种高出75%和1060%,当代品种根系在深层土壤中所占比率也明显增加;在距离植株0~10cm的水平范围内,当代玉米品种根系分布数量多、比率大。随玉米品种更替根系的空间分布呈“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特点。
    黄淮海平原麦玉玉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复合群体生态效应研究
    李新平, 黄进勇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76-482. 
    摘要 ( 2077 )   PDF (575KB) ( 10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报
    去劣疏伐对油松种子园交配系统及遗传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张冬梅, 李悦, 沈熙环, 周世良, 张春晓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83-487. 
    摘要 ( 2116 )   PDF (522KB) ( 94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去劣疏伐对种子园群体交配系统和遗传组成的影响程度,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10个等位酶位点上,分别用混合交配模型(MLT)和Biosys-Ⅰ程序,分析了去劣疏伐前后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3个年份群体的交配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变化。种子园去劣疏伐前(1993年)种子试样多位点异交率为0.962,而疏伐后2个年份(1996年和2000年)试样的多位点异交率明显减小,分别为0.795和0.801。疏伐后种子园的自交率有升高的趋势,从疏伐前的0.038到疏伐后的0.205和0.199。近交系数也有明显变化,疏伐前为0.141,疏伐后分别为0.341和0.239。去劣疏伐后种子园的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文对影响种子园交配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的因素作了探讨。
    紫椴幼苗的叶片运动与光截获*
    徐程扬, 翟明普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88-493. 
    摘要 ( 1795 )   PDF (487KB) ( 9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蛇莓克隆构型对光照强度的可塑反应
    罗学刚, 董鸣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94-497. 
    摘要 ( 1911 )   PDF (369KB) ( 13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北站矮嵩草和珠芽蓼玉米黄质含量的变化及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易现峰, 杨月琴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498-500. 
    摘要 ( 2198 )   PDF (202KB) ( 84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 )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505 nm处的吸光度值(A505/A652)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测定发现:矮嵩草和珠芽蓼叶片内玉米黄质的相对含量在一个生长季内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与海北站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呈正相关;玉米黄质的日变化也呈现单峰曲线,于中午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与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呈正相关;玉米黄质在非辐射能耗散以及防止过氧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密云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密度
    杜桂森, 王建厅, 武殿伟, 赵盼, 张为华, 刚永运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501-504. 
    摘要 ( 2208 )   PDF (324KB) ( 12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8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密云水库库区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为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型,细胞密度为358.76×104·L-1。湖泊的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1988~1998年库区水体总氮增长48.7%,总磷增长31.2%,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增长41.7%,库区水体已为中营养,并出现了富营养型浮游植物指示种类,例如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Kütz.),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湖泊色球藻(Chroococcus limneticus Lemm.)。水体向富营养化发展趋势明显。应加强水环境保护,增加密云水库流域植被覆盖度,净化、涵养水源,以保证密云水库向北京市供水的质量和数量。
    论坛
    关键种,关键在哪儿?
    黄建辉, 韩兴国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4):  505-509. 
    摘要 ( 2719 )   PDF (423KB) ( 11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种在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这已经是一个普遍接受的事实,而关键种和冗余种被认为是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两类极端的生物类群。由于关键种通常被认为在生态系统功能方面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假如我们能够甄别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及其多方面影响的作用机制,我们就有可能得到整个或大部分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信息。因此,在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为了有效保护它们所产生的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时,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们引入了关键种的概念。通过对关键种的保护,更有效地保护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通过对有关关键种研究的回顾,阐述了关键种的定量测度方法,关键种在保护生物学中的意义、应用及其局限。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