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00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00-05-10
      
    论文
    中国森林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英文)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13-517. 
    摘要 ( 2096 )   PDF (337KB) ( 160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周玉荣, 于振良, 赵士洞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18-522. 
    摘要 ( 4496 )   PDF (444KB) ( 364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平衡通量,分析了它们的区域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是258.83t·hm-2,基本趋势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植被的平均碳密度是57.07t·hm-2,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碳密度约是植被碳密度的3.4倍,其区域特点与植被碳密度呈相反趋势,随纬度升高而增加;凋落物层平均碳密度是8.21t·hm-2,随水热因子的改善而减小。2)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库包括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3个部分,采用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1989~1993年最新统计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估算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81.16×108t,其中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凋落物层碳库分别为62.00×108t、210.23×108t、8.92×108t。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云冷杉(Picea-Abies)林、落叶松(Larix)林占森林总碳贮量的87%,是我国森林主要的碳库。3)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中表现为碳汇,年通量为4.80×108t·a-1,基本规律是从热带向寒带,碳汇功能下降,这取决于系统碳收支的各个通量之间的动态平衡;阔叶林的固碳能力大于针叶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吸收生物物质、化石燃料燃烧和人口呼吸释放总碳量(9.87×108t·a-1)的48.7%。

    植物群落对景观温度特征指示作用的研究
    江源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23-527. 
    摘要 ( 2242 )   PDF (421KB) ( 79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德国Kraichgau地区为研究样区,根据转化糖方法获得的野外实测温度数据,就植物群落温度平均指示值在景观尺度上对生境温度的指示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群落温度平均指示值与测定的效应温度之间具明显线性正相关;2)群落温度平均指示值能够反映不同坡向条件造成的生境温度差异,但效果随计算方法不同而异。3种不同方法的比较结果说明,直接根据样方资料获得的计算结果,对坡向条件造成的生境温度差异反映明显;3)以样带数据为基础的研究结果对温度随坡向和坡位变化的反映均不够明显。样带没有达到足够的宽度以及样带中局部地段上的种类组成受人为影响严重可能是未达到预期对比效果的主要原因。

    光胁迫下杂种杨无性系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张守仁, 高荣孚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28-533. 
    摘要 ( 2029 )   PDF (475KB) ( 96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作用对光斑的响应
    张小全, 徐德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34-540. 
    摘要 ( 2128 )   PDF (754KB) ( 126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8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Pn)对不同时间和强度的猝发性辐射和模拟光斑响应的研究表明:经长时间低光或暗处理后针叶的Pn对猝发性连续强光的响应呈S形曲线,约需10~15min的光诱导才能达到相应光强下的最大值;猝发性辐射强度越大,所需光诱导时间越长;低光期越长,低光期辐射越小,所需光诱导期越长;但只要光斑间隔不是太长,针叶仍可保持原有的光诱导状态。针叶Pn对单个瞬时光斑的响应与光斑前的光诱导状态和光斑时间长短有关,充分诱导的针叶Pn对光斑的响应较未诱导或未充分诱导的针叶要灵敏得多,光斑时间延长可提高光诱导状态,从而提高Pn。光斑消失后Pn缓慢下降表明针叶对光斑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光后CO2固定,在瞬时光斑较多的林内,光后CO2固定可占总同化量的相当大比例。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沙地植物群落光合特征的动态研究
    崔骁勇, 杜占池, 王艳芬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41-546. 
    摘要 ( 2272 )   PDF (498KB) ( 13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群落是半干旱草原地区沙地的重要植被类型,分别在植物的生长前期、中期、盛期和后期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大型同化分析仪测定了沙蒿叶片和沙蒿群落的光合动态。单叶和群落的光合速率日进程类型随气候的不同而异,瞬时光合速率主要决定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土壤干旱大大降低了单叶和群落的光合能力,晴天土壤湿润时气温和空气湿度控制着叶片的光合速率,午间大气湿度降低是光合午休的主要外因。叶片的蒸腾速率与气温呈显著线性相关,植物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也主要取决于PAR和气温,随着PAR和气温的升高利用效率下降。沙蒿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在后期也能保持较高水平。沙蒿对土壤干旱和高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土壤湿润时能迅速提高光合速率,形成较大的生物量。但是沙蒿的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研究认为,沙蒿通过对土壤干旱和高温的忍耐机制而保持长时间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并在土壤湿润时迅速提高光合能力和积累干物质来适应半干旱的沙地环境,而且依靠高蒸腾速率和强的水分吸收能力来竞争性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模拟增温效应对矮嵩草草甸影响的初步研究
    周华坤, 周兴民, 赵新全, Julia Klein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47-553. 
    摘要 ( 2472 )   PDF (544KB) ( 148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寒山区牧草根丙二醛、渗透调节物、多胺季节动态与抗冻力关系的研究
    周瑞莲, 程国栋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54-559. 
    摘要 ( 1889 )   PDF (434KB) ( 100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的结构、物种组成及其变化的研究
    朱华, 许再富, 王洪, 李保贵, 龙碧云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60-568. 
    摘要 ( 2527 )   PDF (768KB) ( 15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种群结构、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等的变化及其规律。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热带雨林群落的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在生活型构成上,附生植物,大、中高位芽植物以及地上芽植物比例减少,藤本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高。在种群结构上,受轻、中度干扰的片断雨林,仅含1~2个个体的种类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有所增加,乔木种类组成变得不稳定,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那些仅有1~2个个体为代表的种类将首先消失。在单位面积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上,情况比较复杂,热带雨林片断化和受到一定干扰可能会增加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但干扰过度又会减低其多样性指数,附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则随干扰和隔离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总的说来,片断热带雨林单位面积上的种数远比原始林少得多,随着人为干扰和隔离的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次生群落10年演替过程中树种间的联结动态
    黄世能, 李意德, 骆土寿, 王伯荪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69-574. 
    摘要 ( 2234 )   PDF (542KB) ( 86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云南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人工植被恢复初期生物量及土壤环境动态
    盛才余, 刘伦辉, 刘文耀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75-580. 
    摘要 ( 2030 )   PDF (467KB) ( 163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云南南涧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人工恢复植被初期阶段(3~5年)主要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恢复植被后土壤水分及养分的相关动态。结果表明,几种外来植物的适应性强,早期生长迅速并能很快郁闭。人工群落生物量都高于当地次生的坡柳灌草丛。引进种的地上生物量和总平均生长量分别是坡柳的3~16倍和5~20倍,其生长速度也高于乡土树种云南松。雨季人工植被下土壤含水量比光坡地增加约100%,表土层则增加2倍以上。但在旱季,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光坡地相近甚至低于光坡地。植被的恢复使土壤养分朝着良性循环转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提高,全氮含量稍有降低但不明显,速效磷含量降低,pH值有所下降。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人工植被及其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三峡大老岭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分布的地形格局
    沈泽昊, 张新时, 金义兴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81-589. 
    摘要 ( 1849 )   PDF (756KB) ( 11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西翅果油树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张峰, 上官铁梁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90-594. 
    摘要 ( 2351 )   PDF (422KB) ( 128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X2拟合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翅果油树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分布格局呈随机型,其余22个优势种的分布格局皆为聚集型,这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有关,以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在判定物种分布格局的8种方法中,以方差/均值比率、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X2拟合检验联合运用效果较好,不仅生态学意义明确,而且结果具有严格的统计学意义。
    东灵山地区辽东栎幼苗的建立和空间分布
    王巍, 李庆康,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595-600. 
    摘要 ( 2253 )   PDF (524KB) ( 14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树木实生苗的建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调查了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实生和萌生幼苗在几种典型的植被类型中的空间分布以及辽东栎一年生实生幼苗在1个林窗梯度上的建立。选择几种典型的植被类型,研究辽东栎实生幼苗和萌生幼苗在森林中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辽东栎实生和萌生幼苗的密度存在空间差异,实生苗密度随幼苗年龄增大逐渐降低,种群的更新主要依靠萌生苗完成。在1个落叶阔叶林中选择1个林窗,在不同梯度(即林窗中间、林窗和树冠连接处,以及树冠下)上,播种辽东栎坚果,第二年秋季调查实生幼苗的2个生长指标和出苗率。结果显示,林窗对一年生实生幼苗的生长高度有影响。幼苗高度在林窗中比在树冠下大;林窗对辽东栎幼苗最长叶片长度和幼苗的出苗率没有影响。说明辽东栎实生幼苗的良好生长需要阳光比较充足的生境条件。本项研究结果建议,对辽东栎种群的更新,应该适当择伐一些较大个体,使森林形成一些林窗或林中空地,以利于辽东栎实生幼苗的建立,这样才能使辽东栎种群通过实生苗进行更好的自然更新。
    引入土壤种子库对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张志权, 束文圣, 蓝崇钰, 黄铭洪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01-607. 
    摘要 ( 2071 )   PDF (512KB) ( 9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土高原林草水土保持有效盖度分析
    焦菊英, 王万中, 李靖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08-612. 
    摘要 ( 2218 )   PDF (377KB) ( 11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安塞和离石等地林、草地径流小区降雨侵蚀资料,对不同降雨和坡度下林、草地水土保持有效盖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林地、草地水土保持临界有效盖度与降雨及坡度的关系式。在土壤和植被类型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林、草地的有效盖度随着降雨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临界有效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降雨和坡度的影响减弱;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同一水土保持作用所要求的有效盖度草地比林地大。并结合降雨频率分析,得出了林、草措施抵抗不同年遇暴雨时的临界有效盖度。
    香根草和水花生对垃圾污水中N、P、Cl的吸收效果
    夏汉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13-616. 
    摘要 ( 2463 )   PDF (293KB) ( 116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香根草和水花生对垃圾污水中不同“污物”的吸收能力差别较大。二者对N的吸收量均超过了各自净化的总N量,对P的吸收率亦较高,但植株体内的P浓度却随介质P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和净化量相比,植物对低浓度污水中Cl的吸收率较高,但对高浓度中的吸收率较低。和原液中的“污物”量相比时,根系对元素的吸收率都明显降低。这表明,植物净化系统中的去污方式除了根系的吸收外,还有其他方式,即根系是通过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来达到净化目的。总的来说,香根草对“污物”的吸收能力不比水花生强,尽管他比水花生有更强的净化能力。
    简报
    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 (Gordonia acuminata)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种子产量
    曾波, 张小萍, 钟章成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17-620. 
    摘要 ( 2207 )   PDF (343KB) ( 10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是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对缙云山3种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果实的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在同一群落中的不同龄级四川大头茶个体间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群落间表现出差异。常绿阔叶林中的四川大头茶个体具有最高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四川大头茶纯林中的次之,针阔混交林中的最低。分析发现,四川大头茶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果实的种子产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花粉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一种预测和比较相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四川大头茶种子产量的指标。
    小麦残茬落叶的分解与土壤生物化学动态关系的研究
    张崇邦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21-624. 
    摘要 ( 2187 )   PDF (279KB) ( 87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高寒地区小麦残茬落叶在农田土壤的分解与土壤生物化学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残茬落叶分解的最大速率在7月(12.14×10-3g·g-1·d-1),呈单峰曲线变化。14种土壤生物化学因素对小麦残茬落叶的分解和有机物质的转化既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作用特征。对小麦残茬落叶分解的灰色关联序为:x1(0.914)>x4(0.880)>x3(0.855)>x12(0.852)>x14(0.802)>x2(0.799)=x11(0.799)>x8(0.788)>x10(0.775)>x9(0.760)>x13(0.709)>x5(0.700)>x7(0.694)>x6(0.657),并选择性地建立了小麦残茬落叶分解的GM(0,6)灰色预测模型:y(k)=13.5x1(k)+23.75x4(k)-15.0x3(k)-16.5x12(k)-0.5x14(k)+5.0x2(k)-1.6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叶子寿命的研究
    王希华, 张婕, 张正祥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25-629. 
    摘要 ( 2005 )   PDF (369KB) ( 120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分梯度对沙地柏幼苗荧光特征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何维明, 马凤云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30-634. 
    摘要 ( 1899 )   PDF (439KB) ( 98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未来降雨变化对半干旱毛乌素沙地常绿灌木沙地柏(Sabina valgaris Ant.)荧光特征和气体交换的影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站开展了水分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水分梯度对初始荧光、可变荧光、最大量子产量、最大荧光/初始荧光比的影响均不显著;相反,显著影响净光合比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大气CO2,水分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和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这些结果指示,在一个实验期,土壤水分变化显著影响沙地柏幼苗的“表观性”气体交换和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显著影响光系统Ⅱ的“内在性”荧光特征。气体交换和资源利用效率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格局因生理指标不同而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对接近土壤最大持水量的施水处理最敏感。
    论坛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森林碳库可能远小于目前的估算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5):  635-638. 
    摘要 ( 2011 )   PDF (308KB) ( 169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