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8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3-10
      
    论文
    武夷山甜槠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研究(英文)
    李凌浩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193-201. 
    摘要 ( 2134 )   PDF (464KB) ( 10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比较大气降水的养分输入与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的养分输出,对武夷山甜槠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4月至1994年4月期间,通过大气降水进入甜槠林的养分元素以N最高,为34.207kg·hm-2,其余依次为Ca(22.99kg·hm-2)、S(12.722kg·hm-2)、Na(6.679kg·hm-2)、K(3.558kg·hm-2)和Mg(2.057kg·hm-2),以P的输入最低,仅1.779kg·hm-2;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的养分输出总量N、P、K、Ca、Mg、S、Na分别为5.68、1.016、7.345、3.430、0.620、0.534、0.576kg·hm-2,以K的输出量最高,S的输出最少。其中,通过地下渗流的养分损失占输出总量的85.97%~96.38%,而地表径流的养分输出仅占总输出的3.62%~14.03%;在该系统中,N、Ca和S有大量的积累(分别为28.527、19.560和12.188kg·hm-2),Mg和Na有少量积累(分别为 1.437和6.103kg·hm-2),P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0.763kg·hm-2),而K则为净的输出损失(-3.787kg·hm-2)。岩石风化对于该生态系统K的补偿可能起重要作用,而其他养分元素仅通过降水输入即可得到补充。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若干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
    李海涛,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02-213. 
    摘要 ( 1990 )   PDF (762KB) ( 12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PV技术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棘桦(Betula dahurica)、五角枫(Acer mono)、大叶白蜡(Fraxinus rhychophylla)及其林下灌木六道木(Abelia biflora)、山地针叶林的主要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以及次生灌丛主要树种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ansu)、山桃(Prunus davidian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的日最低叶水势Ψmin、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Ψs sat、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势Ψs tlp、初始质壁分离的渗透水的相对含量(ROWCtlp)、相对含水量(RWCtlp)、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6种水分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0种树种叶水势Ψw min的季节进程基本与土壤湿度的变化一致。乔木Ψw min季节均值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油松<辽东栎<大叶白蜡<棘皮桦<五角枫。次生灌丛4种树种Ψw min季节均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山杏<山桃<北京丁香<大果榆。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同为灌木、生长于落叶阔叶林下的六道木Ψw min均高于灌丛样地4类树种的同期值,且季节变幅较小。2)各树种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Ψs sat和初始质壁分离时渗透势Ψs tlp,表现出随季节进程而不断降低的趋势;Ψs tlp和Ψs sat的季节变化并未表现出与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的一致关系,而与树木自身生长发育的物候节律有关。从Ψs tlp和Ψs sat指标所反映的树木耐旱能力的季节变化来看,表现为随季节进程不断上升的趋势。一般在展叶和随后的生长旺盛期,上述树种的耐旱能力较弱。3)初始质壁分离的渗透水的相对含量(ROWCtlp)和相对含水量 (RWCtlp)的季节变化在各树种间呈现大体相同的趋势,5月下旬的生长高峰期,达到生长季中的最高值。而后随林木当年生叶的成熟和嫩枝的木质化,ROWCtlp和RWCtlp呈下降趋势。4)各树种质外体水的相对含量(AWC)表现为随季节进程而上升的趋势。
    松嫩平原碱斑进展演替实验群落的比较分析
    杨允菲, 郑慧莹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14-221. 
    摘要 ( 1900 )   PDF (517KB) ( 103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海海北地区高山蒿草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动态及能量分配
    王启基, 王文颖, 邓自发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22-230. 
    摘要 ( 2484 )   PDF (505KB) ( 11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青海海北地区高山草甸主要植物群落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矮嵩草(K.humilis)草甸、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动态和能量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年地上净生产量及其年际动态和主要植物类群生物量季节动态具明显的差异,其生物量季节动态可由如下模型表示: Wi=Ki/(1+exp(Ai-Bit)) 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呈典型的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模式。小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地上净生产量依次为368.4g·m-2·a-1、418.5g·m-2·a-1和518.4g·m-2·a-1,所固定的太阳能值依次为6655.16kJ·m-2·a-1、7610.09kJ·m-2·a-1、9488.77kJ·m-2·a-1。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1097%、0.1256%、0.1568%。
    生长不同年数星星草光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阎秀峰, 孙国荣, 肖玮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31-236. 
    摘要 ( 1968 )   PDF (373KB) ( 80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疆呼图壁绿洲边缘的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马茂华, 孔令韶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37-244. 
    摘要 ( 2023 )   PDF (479KB) ( 98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鼎湖山厚壳桂群落演替过程的组成和结构动态
    彭少麟, 方炜, 任海, 黄忠良, 孔国辉, 余清发, 张德强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45-249. 
    摘要 ( 2025 )   PDF (307KB) ( 124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片断小气候边缘效应的初步研究
    马友鑫, 刘玉洪, 张克映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50-255. 
    摘要 ( 1979 )   PDF (383KB) ( 115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田间增加紫外线(UV)辐射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侯扶江, 贲桂英, 颜景义, 韩发, 师生波, 魏捷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56-261. 
    摘要 ( 2293 )   PDF (695KB) ( 167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个增加的UV(UV-AB,280~400nm)辐射强度分别相当于大气臭氧减少3.6%和5.1%时增加的UV-B辐射。UV辐射增强明显降低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干重、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大豆生长受抑程度随人工UV光源照射时间和强度增加而增强,是增加UV辐射剂量的累积效应,叶绿素b的降幅大于叶绿素a,表明UV辐射对大豆幼苗捕光色素的破坏较严重。同时,增加UV辐射还使大豆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下降,作用效果与辐射强度正相关。与生长等比较,UV辐射条件下,冠/根比值减少幅度不大。分析认为,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下降可以使植物避免或减轻UV辐射的进一步伤害,对植物适应UV辐射有利。
    毛乌素沙地高效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诊断与优化设计
    郑元润,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62-268. 
    摘要 ( 1946 )   PDF (492KB) ( 9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毛乌素沙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条件与现状的基础上,诊断高效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行的限制因素及有利条件。运用线性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当降水量分别在80%保证率的280mm、中等雨量350mm、较强雨量400mm时,径流园林区中种植作物覆盖度分别为65%、82.5%、95%;高效农牧区的种植覆盖度分别为75%、92%、100%。但在毛乌素沙地降水达到400mm的保证率很低,350mm的降水保证率也较低,为保证高效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降水量以280mm计算为宜,也即径流园林区的种植覆盖度可达到65%;高效农牧区的种植覆盖度可达到75%,最大不超过80%。同时表明在毛乌素沙地高效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
    沙地云杉种内、种间竞争的研究
    邹春静, 徐文铎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69-274. 
    摘要 ( 2159 )   PDF (324KB) ( 10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灵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验
    于顺利, 马克平, 陈灵芝, 黄建辉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75-280. 
    摘要 ( 2197 )   PDF (303KB) ( 82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东灵山地区的三个地点进行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验,栽种了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等四种植物,通过五年的生长观察,实验证明日本落叶松在本区生长良好,在本地区可以作为绿化树种及用材树种,人工落叶松林新植被生态系统的引进是成功的;华北落叶松在本地区较高海拔1700m左右也可以成活,可以作为绿化树种,核桃楸和水曲柳在海拔600m左右的较干旱环境下生长较慢,核桃楸和水曲柳在干旱环境如果没有较好的抚育措施,则成活率低,作为绿化树种不可取。
    不同治理措施对闽东南沿海侵蚀性赤红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杨玉盛, 何宗明, 林光耀, 杨学震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81-288. 
    摘要 ( 2181 )   PDF (471KB) ( 123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赤红壤严重侵蚀地经不同措施治理后,土壤结构、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亦有所改善,土壤营养元素容量及供应强度得到明显加强,土壤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显著加强,土壤肥力处于恢复之中。其中豆科树种(大叶相思)改良土壤效果最好,单一种果措施则相对较差。引进豆科植物增加果园覆盖或敷盖是该地区侵蚀劣地治理及地力改良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