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7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04-10
      
    论文
    辽东栎对大气CO2倍增的响应
    林舜华, 顶斌, 高雷明, 黄银晓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297-303. 
    摘要 ( 1899 )   PDF (352KB) ( 14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CO2加浓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典型自然群落建群种辽东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理学方面,CO2倍增下气孔阻抗略增大,为对照的106%,蒸腾速率略下降,为对照的92%,暗呼吸速率与对照很接近,但略微下降为对照的98.9%。净光合速率、昼夜净光合量、水分利用效率都明显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55%,172%和179%。可以看出C02倍增对辽东栎的生理过程有促进作用,属正效应。其中以生长旺季6、7月增长更为明显。在生长方面,CO2倍增下生长各项指标增长也较明显,叶面积为对照的107%,叶干重为对照的140%,以植株高度增加最明显,为对照的331%,清楚的看出辽东栎的生长与生理过程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属正效应。也就是说在其他环境资源满足植物要求时,CO2倍增对树木具有“施肥”作用,它可促进植物的生理过程和提高其生物生产力。
    放牧影响下羊草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研究
    王仁忠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04-311. 
    摘要 ( 2689 )   PDF (486KB) ( 134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和Pianka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三维生态因子梯度上测定了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演替系列12种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植物种群长期适应由放牧引起的群落和土壤环境因子梯度变化是种群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原因。优势种羊草种群生态位宽度最大,三维上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10、0.869和0.930。五脉山黧豆和湿生植物生态位宽度均很窄。增加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生态位宽度都较大。在放牧演替的先锋植物中,只有虎尾草生态位宽度较大(三维上平均0.707),角碱蓬和星星草种群生态位宽度均很窄。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分布于相同或相邻放牧阶段及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放牧条件下,羊草群落的演替过程也就是种群生态位分化的过程。
    沙地云杉种群调节的研究
    郑元润, 张新时, 徐文铎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12-318. 
    摘要 ( 2253 )   PDF (404KB) ( 102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运用种群密度调节的-3/2原则研究沙地云杉种群的自疏过程,模拟种群密度变化的动态规律。由于可塑性生长的影响,不同林型中沙地云杉种群的平均胸径、单株平均干重与种群密度关系之间的变化幅度也不相同,但都表现出幂函数的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沙地云杉种群密度调节的主要因素,表明影响沙地云杉种群自疏过程的主要因子为:坡向、群落类型、坡位、土壤含水量、海拔、土壤平均容重、针叶密度7个因子。分析了沙地云杉种群自疏过程的机制及其在种群密度管理中运用的可能性,对沙地云杉种群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严国安, 马剑敏, 邱东茹, 昊振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19-327. 
    摘要 ( 2712 )   PDF (596KB) ( 97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狐尾藻阶段→微齿眼子菜消失阶段→大茨藻阶段→大茨藻+狐尾藻+苦草阶段。同时,还从物种生理生态、补偿和再生能力、生活史及生殖对策、种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其演替模式,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毛乌素沙地主要飞播植物种群的消长动态
    沈渭春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28-334. 
    摘要 ( 2104 )   PDF (346KB) ( 96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讨论了毛乌素沙区3个主要飞播植物种在不同沙丘类型区域飞播后种群盖度的消长动态。研究表明,在与其它植物种混播的情况下,籽蒿在群落中作为优势种或共优种的时间很短,一般在飞播后3~5年内种群盖度达到最大值,然后以不同的速率从播区中退出,播区沙丘越高大,其衰退速率越慢。羊柴在飞播后的前10~15年内种群盖度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它在播区内作为优势种的时间要比籽蒿长得多,而且以它为优势种的单优群落具有强烈的排它性。花棒由于其散生的习性,飞播后在群落中的优势作用不是很强,一般在飞播后前5年种群盖度呈增长趋势,然后缓慢下降或基本保持稳定。
    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氨动态研究
    莫江明, 郁梦德, 孔国辉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35-341. 
    摘要 ( 2367 )   PDF (351KB) ( 10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lon exchange resin bag method),测定了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情况。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季最高和夏季最低。硝态氮在0~10cm和10~20cm两土层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22和1.429μg.d-1·g-1干树脂,铵态氮在0~10cm和10~20cm的年平均值则分别为19.137和14.696μg·d-1·g-1干树脂。硝态氮和铵态氮在试验的大部分季节表现出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表明了铵态氮供应是调节硝化速率的一个重要因子。
    青冈种群克隆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陈小勇,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42-348. 
    摘要 ( 2049 )   PDF (354KB) ( 105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等位酶分析测定了6个青冈种群的克隆多样性。种群和种水平上每基因型含有的个体(克隆分株)数分别为1.270和1.508。青冈种群中克隆多样性较高,Simpson’s指数平均为0.9882,均匀度平均为0.7921。81.3%的基因型为局部分布,仅有1种(0.5%)基因型分布于75%以上的种群中。相关分析表明Simpson’s指数与总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分布类群
    倪健,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49-359. 
    摘要 ( 2913 )   PDF (647KB) ( 89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植被—气候相关分析的气候指标,如Kira的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徐文铎的湿润指数,Penman的可能蒸散和干燥度指标,Thornthwaite的潜在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以及气温和降水等单一气候因子,综合对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可将植物种分为8个水热分布类群,较好地反映出优势种及常见种沿热量和水分梯度的分布格局。并总结了这8个水热分布类群的气候指标范围。这8个类群是:Ⅰ高温湿润型,Ⅱ高中温湿润型,Ⅲ低中温湿润型,Ⅳ高低温中湿型,Ⅴ低低温中湿型,Ⅵ低温半湿润型,Ⅶ高低温低湿型,Ⅷ低低温低湿型
    胜红蓟地上部化感作用物的分离与鉴定
    韦琦, 曾任森, 孔垂华, 骆世明, 曾强, 谭惠芬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60-366. 
    摘要 ( 2191 )   PDF (315KB) ( 119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杂草,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本文利用色谱和波谱技术对胜红蓟地上部化感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化学结构鉴定,得到两个化感作用物质:胜红蓟素(6,7—二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和5,22—二烯—3β—豆甾醇。对这两个作用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表明:胜红蓟素对受体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500×10-6处理对稗草生长达到完全抑制,对萝卜的抑制率也高达90%。浓度降到25×10-6对稗草和萝卜幼苗生长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白杨杂种无性系抗寒性生理指标动态分析
    杨敏生, 裴保华, 程志鹏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67-375. 
    摘要 ( 2013 )   PDF (456KB) ( 9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6个毛白杨双杂交无性系为材料,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原生质膜透性等指标在冬季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无性系SOD活性冬季变化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它指标变化模式基本一致,但各无性系间指标值差异显著;各无性系原生质膜透性均在12月达到最小,抗寒能力最强;以各指标值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定,无性系间差异明显,各指标与综合评定结果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绵阳官司河流域长江防护林的群落高度级结构分析
    陈晓德, 李旭光, 王金锡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76-385. 
    摘要 ( 1994 )   PDF (499KB) ( 8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绵阳市官司河流域11个长江防护林模式径流场植被类型作了高度级个体数、盖度、种数结构统计;并提出了以高度级(年龄级或相对年龄级)为参考坐标,衡量种群及群落结构动态的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盖度分布的均匀度种类的分享度等指标和公式;应用这些指标和公式对系列模式径流场植被类型的高度级结构动态,作了定量分析评价。
    广东中部两种常见灌木的生态学比较
    任海, 彭少麟, 孙谷畴, 余作岳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4):  386-392. 
    摘要 ( 2672 )   PDF (429KB) ( 114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广东中部的阳生性灌木桃金娘和阴生性灌木九节的形态学、解剖学、植物生态学以及植物生理学等方面的比较发现:处于强光照下的桃金娘通过大的根系、多的枝叶和小的叶片在水分和养分竞争中处于优势,并利用小的枝角和叶毛来避免强光的伤害,而九节则是通过其叶、枝的最经济数量和最佳位置排列来充分利用阴暗不足的光线;桃金娘通过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以及短的小脉间距在强光下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并尽快运出光合产物,而九节的叶片则可充分利用森林底层有限的光照;在南亚热带,30%左右的透光率是林下耐荫性树种九节入侵和阳生性灌木桃金娘消亡的辐射条件;九节的生态对策为K对策,而桃金娘遵循r对策;九节和桃金娘的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为5.9±1.6μmol CO2·m-2·s-1和11.9±0.4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0.005和0.012m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0.04和0.39μmol CO2·m-2·s-1,气孔传导率分别为0.053±0.037μmolCO2·m-2·s-1和0.101±0.013 mol·m-2·s-l,暗呼吸速率分别为0.42±0.0lμmol CO2·m-2·s-1和0.16±0.15μmolCO2·m-2·s-1,这些生理学差异、形态解剖学差异等与其生境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