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5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95-04-10
      
    论文
    羊草无性系植物种群觅养生长格局与资源分配的研究
    王昱生, 盖晓春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293-301. 
    摘要 ( 2074 )   PDF (622KB) ( 89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按照理论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生长参数的形态功能变化和发育参数的时间变化入手,系统地研究了羊草无性系植物种群觅养生长格局与资源分配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无性系种群适合于用ψ=0.5、μ=1.0、Tr=7和Ts=2的分配函数模型描述其觅养生长格局与资源分配。文中建立了大小—制约分配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了与觅养生长格局有关的资源分配。这一研究深刻地揭示了较为动物种群搜索途径复杂得多的无性系植物种群的觅养行为。
    叶幕PAR光能截留和分配对葡萄群体光合同化物源库关系的调控
    张大鹏, 姜红英, 陈星黎, 娄成后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02-310. 
    摘要 ( 2429 )   PDF (569KB) ( 114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田间自然条件下在葡萄园群体水平上多年的研究证明:叶幕PAR光能截留率与葡萄群体净光合速率、叶幕和单叶PAR光能截留率与果实干物质总量占地上部生物量干重的百分比、与果实总糖产量占果实本身干物质总量的百分比、以及与果皮色素产量占果实本身干物质总量的千分比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叶幕结构变异调节叶幕PAR光能截留和分配,可以对光合同化物源库关系和果实中物质代谢方向进行有效的调控。PAR光能截留率较高和分配合理的叶幕,不但通过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为产量和品质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同化物“源”,而且通过调节器官间“库”关系使同化物以较高的比例流向果实,同时使果实中物质代谢过程有利于合成构成品质的要素。
    鼎湖山植被演替过程中椎栗和荷木种群的动态
    彭少麟, 方炜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11-318. 
    摘要 ( 2018 )   PDF (488KB) ( 99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是以各优势种群的动态为其表现特征的。本项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鼎湖山森林植被演替过程各优势种群的动态。本文研究演替顶极建群种椎栗和荷木等阳生性种群的动态,结果表明其生态位宽度在演替过程中由入侵针叶林起逐渐开始增大,至阳生性为优势常绿阔叶树阶段时为最大,此后渐渐下降,但不会下降为零。在其演变过程中,这些阳生性的种群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趋于随机分布;其与早期先锋种马尾松树种的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由高向低转变,而与中生性树种却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但这两方面的值在后期有减弱的趋向。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该种群的先锋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成熟群落的循环更新使群落结构出现不均匀与镶嵌,使这些阳生性先锋种群 在演替的后期仍以一定数量存在。
    草原区不同植物群落蒸发蒸腾的研究
    宋炳煜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19-328. 
    摘要 ( 2190 )   PDF (614KB) ( 90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采用“土柱称重法”对典型草原群落蒸发蒸腾进行实验观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原沙地、羊草草原和河漫滩草甸是本地区差异明显的三种群落。草甸蒸腾最大(9.2 mm·d-1),比另两种群落高2—3倍;草甸蒸发最小(0.4mm·d-1),约为沙地的1/4,草原 的l/8。2.羊草草原在本区分布广,大针茅草原是本区半干旱地带性代表。由于这两种群落主要有关背景值的不同,羊草群落蒸散值(4.4—5.Omm·d-1)明显高于大针茅群落(3.5—3.8 mm·d-1),而且羊草群落的T/E1)值(~2)也明显大于大针茅(~1)。在生长季节中,羊草草原蒸散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在盛夏达最高值,然后随气温降低而降低。然而由于降雨变化的影响,羊草草原蒸发蒸腾的季节变化时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3.根据1989年实测的降水和羊草群落蒸发蒸腾的季节变化,分析羊草群落的水分收支,可以看到实验区羊草草原的水分收支是大体平衡的。
    闪电河流域6种农作物磷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蒋高明, 韩荣庄, 孙建中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29-336. 
    摘要 ( 1975 )   PDF (464KB) ( 97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闪电河流域15种植物磷含量特征及6种农作物含磷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闪电河流域植物平均含磷量为1.38±0.62mg·g-1,最高达2.25mg·g-1,最低只有0.88mg·g-1,与海河流域及锡林河流域植物磷含量基本一致。 6种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磷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为三种类型: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莜麦(Avena nuda)和油料作物类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果实成熟期>幼苗期>营养期(P<0.05);豆科作物豌豆(Pisum se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幼苗期>营养期≥果实成熟期(P<0.001);块茎类作物马铃薯(Solanum luberosum)则表现为营养期>幼苗期>果实成熟期(P<0.001)。6种农作物不同器官部位中根、茎、叶表现为幼苗期>营养期>果实成熟期(马铃薯除外),而果实则为成熟后期>果实形成期。不同器官磷含量比率的变化可反应磷在根、茎、叶、果4个器官的迁移情况,研究认为植物磷在幼苗期及营养期,通过根→茎→叶迁移,而在果实成熟期则通过根→茎→果途径运输。
    冬小麦单产的光谱数据估测模型研究
    池宏康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37-344. 
    摘要 ( 1950 )   PDF (459KB) ( 93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在分析冬小麦群体经济产量与叶面积系数关系的基础上,以地面实测冬小麦反射光谱数据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VI-产量模型,即LAD-产量模型。该模型具有冬小麦生育后期(抽穗一灌浆末期)光合面积和光合时间等信息,其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简称单产)估测精度为98%。另外,本文根据常用的某一特定生育期VI-产量模型,用冬小麦各生育期的VI值分别估测小麦单产,确定山东省禹城市冬小麦的灌浆中期为最佳估产时间。此时期.小麦单产估测精度为96%。
    秋季牧草根系中营养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和及其抗寒性研究
    周瑞莲, 赵哈林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45-351. 
    摘要 ( 2048 )   PDF (413KB) ( 86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秋季高寒山区垂穗披碱草(Clinelymus nutans)根系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及与牧草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随着气温的下降,牧草根系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CAT和SOD活性增强。其中火烧地的全期平均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SOD活性明显高于未火烧地,总增幅度也较大。秋季牧草根系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是多年生牧草贮藏能量物质安全越冬和翌年再生芽萌动的能量需要,而CAT和SOD活性的增强可阻止低温下细胞中氧自由基的积累,使植物生物膜系统免受伤害,是决定植物抗寒性的另一重要因子。火烧地牧草春季萌动早,长势强,产量高,秋季其根系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及CAT和SOD活性强是重要原因。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研究
    由振国, 姜德锋, 李孙荣, 王幼敏, 蔡立强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52-357. 
    摘要 ( 2034 )   PDF (367KB) ( 89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北京和唐山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田苗后放任和免除自生一年生杂草生长的相对时间与夏玉米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并据此导出了该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计算模型。结果发现,该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处在夏玉米苗后总生育期的(天)第11.2—50.9%之间。该区夏玉米生长季节中只要此期田间保持无草,便可望以最小的代价和费用,最大限度地使杂草弃害扬利,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态经济除草效益。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构成初步研究
    朱守谦, 魏鲁明, 陈正仁, 张从贵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58-367. 
    摘要 ( 2080 )   PDF (622KB) ( 89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用收获法测定了30株样木的生物量,建立相对生长关系式用以估测群落生物量。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典型群落圆果化香、青冈栎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68.02t/hm2,属低生物量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了山脊,坡地,漏斗喀斯特森林的生物量变化;乔木层生物量按生活型、层次和物种的分配;喀斯特森林树种的生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
    张崇邦, 杨靖春, 管致锦, 祖元刚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68-374. 
    摘要 ( 1931 )   PDF (363KB) ( 95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分布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数量、生理群的数量及微生物总生物量在羊草和杂草群落土壤生境中均最高,而碱茅和碱蓬群落生境中最低,隐子草群落生境居中。土壤全磷、全氮、全钾、pH和活性有机质对微生物有较大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为6.15—2.02。全氮—全磷、活性有机质-全磷、pH-全磷、pH-全钾、全钾—全磷、活性有机质—全氮、活性有机质—全钾和有机质—全氮之间的间接作用对微生物影响最明显,作用系数为5.94—2.90,其余因素的作用相对不显著。
    米心水青冈林采伐地的早期植被恢复和土壤环境动态
    沈泽昊, 金义兴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75-383. 
    摘要 ( 1836 )   PDF (538KB) ( 81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神农架太阳坪米心水青冈林及其采伐迹地早期植被的样方调查,和对林下土壤取样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群落相似性以及样方物种的生活型和适宜生境等的对比分析,表明该群落中不同生境和年龄的迹地恢复迅速而稳定,但物种构成、植被结构和土壤养分等的恢复存在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差。
    川中丘陵人工幼草本层动态研究初报
    毛凯, 蒲朝龙, 任佰文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19(4):  384-388. 
    摘要 ( 1817 )   PDF (228KB) ( 107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中丘陵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本文对荒山荒坡种植柏木、桤木及补播牧草后的植被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幼林期,随树木郁闭度的增加,林下草本植物的盖度也随之提高,生物量增大,林草之间具良好的共生效益;补播草种可大大加快幼林地植被覆盖。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