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4年, 第1期
    刊出日期:1994-01-10
      
    论文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1-16. 
    摘要 ( 2531 )   PDF (1249KB) ( 14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全面分析了毛乌素沙地生态过渡带的自然环境、植被的现状和历史变迁过程,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环境和植被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草地建设的原则及优化生态模式,其中包括:水分平衡原则,半固定沙丘持续发展原则,网带状种植原则,滩地草、农、林复合系统模式、软梁半人工草地复合系统模式和硬梁天然草地放牧系统模式。
    羊草草原植物-土壤之间主要营养元素动态的研究
    郭继勋, 仲伟彦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17-22. 
    摘要 ( 2160 )   PDF (330KB) ( 9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羊草草原土壤中N、P、K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是生长季初期较高,6—8月生长旺季较低,生长季末再度升高。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是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地下部分N的贮量为地上部分的3.6倍,K为2.9倍,P为2.8倍。地上部分3种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从生长初期开始上升,最大值出现在8月,生长末期逐渐下降。地下部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大体上在整个生长季内呈上升趋势,随着根系的生长,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不断增加。对植物—土壤之间营养元素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N、P、K在各状态中的比例趋于恒定。在稳定状态下,3种元素在土壤中的比例逐渐减少,与初始量相比N、P、K的含量分别减少21.23%、5.14%和2.99%。在其它状态中,3种元素的含量均有提高,特别在枯枝落叶和死根中增加的幅度较大。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天然碱地肤种群的密度制约规律
    杨允菲, 张宏一, 张宝田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23-33. 
    摘要 ( 1994 )   PDF (610KB) ( 10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两个生长季的调查测定为基础,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天然碱地肤种群不同数量性状的密度制约规律及其数量调节机制。两个生长季取样合并拟合的幂函数模型,是碱地肤种群平均植株重、平均植株籽实重、单位面积籽实重、籽实重比率以及在籽实成熟期的地上生物量等性状密度制约的最好描述模型。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条件而变化,在环境容纳量和密度制约上,两个生长季均表现为籽实成熟期比开花期大。密度制约作用是一个连锁反应过程,碱地肤种群最终是以增减对生殖生长能量分配的生殖对策来实现其种群的数量调节。
    松嫩平原草原5种耐盐牧草体内K+, Na+ 的分布与积累的研究
    殷立娟, 石德成, 薛萍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34-40. 
    摘要 ( 2364 )   PDF (448KB) ( 9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生长的5种耐盐牧草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星星草(Puccinelia tenuiflora)、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獐茅(Aeluropus littoralis var. sinensis)和碱蓬(Suaeda glauca)体内K+、Na+的积累与分布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含量Na+μmol/克干重,碱蓬最高为5419—5668,其次是獐毛为225—326和星星草为177—216,虎尾草和羊草变化较大,分别为20—699和11—217。体内Na+含量受土壤中Na+水平的影响。Na+/K+以碱蓬最大为10.47—25.74。随着土壤盐含量(x1)、pH(x2)的增加,羊草和虎尾草体内Na+μmol/克干重(Y)积累动态符合公式:Y=Ym/[1+e(a+b1x1+b2x2)],碱蓬、星星草獐毛符合公式Y=a+b1x1+b2x2。植物体内Na+的积累率依次为:虎尾章>羊草>星星草、獐毛和碱蓬。K+主要分布在代谢旺盛的幼嫩组织中。茎叶是Na+的主要积累部位。虎尾草各部位Na+的积累率均呈显著增大,同时K+均降低,碱蓬各部位K+积累率均随Na+积累而增大。
    松嫩平原主要盐碱植物群落生物生态学机制的初步探讨
    杜晓光, 郑慧莹, 刘存德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41-49. 
    摘要 ( 2227 )   PDF (548KB) ( 111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初步探讨松嫩平原三个盐碱植物群落的生物生态学机制,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盐碱含量是决定盐碱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导因素。在植物群落的生态分布上,表现出虎尾草群落、星星草群落和碱蓬群落对盐碱的耐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2)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群落的建群种碱蓬、星星草、虎尾草对盐碱生境的生理适应性依次减弱。(3)在盐碱含量不同的土壤上,星星草体内脯氨酸含量与土壤总含盐量,特别是土壤中Na+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植物通过调节体内某些生理反应来适应盐碱生境。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松嫩平原主要盐碱植物群落的生物生态学机制。
    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退化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张为政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50-55. 
    摘要 ( 2214 )   PDF (344KB) ( 120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羊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Ⅳ)。相对盖度(C′)和相对地上生物量(W′)为植被退化程度指标,以土壤电导率(E1ectrical Conductivity,EC)和碱化度(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ESP)为土壤盐渍度指标,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重要值(Ⅳ)与电导率(EC)及碱化度(ESP)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Ⅳ=60.1×0.69EC和Ⅳ=64.03×0.97ESP。相对盖度(C′)与电导率(EC)及碱化度(ESP)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C′=96.2×0.56EC和C′=95.48×0.95ESP。随着土壤电导率(EC)和碱化度(ESP)的增大,羊草重要值(Ⅳ)和相对盖度(C′)呈指数曲线形式下降。并讨论了羊草生物量对土壤有机质(OM)和水解氮(N)含量的影响。羊草相对地上生物量(W′)与土壤有机质及水解氮含量均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OM=0.6486**(和rN=0.8809**。 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准。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羊草生物量(W′)呈直线上升。而土壤电导率(EC)和碱化度(ESP)则呈指数曲线形式迅速下降。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EC=8.84×0.85OM和ESP=38.93×0.96OM来表示。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土壤肥力,恢复植被,改善植物生长状况,增加草地生物量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松嫩平原盐渍土改良治理的有效途径。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环境系统的仿真模拟
    高琼, 郑慧莹, 李建东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56-67. 
    摘要 ( 2169 )   PDF (691KB) ( 101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系统仿真的方法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环境系统进行模拟。模型的系统变量包括植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水分、有机质。可溶性和交换性Na+和Ca++浓度和植物的凋落物生物量。模型所考虑的过程有:不同土壤碱化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季节动态;土壤水、盐运动;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表面的蒸发;凋落物的积累和分解;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矿化;地下生物量对土壤持水和导水特性的控制作用,以及收获强度对系统平衡的影响等。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植物生物量形成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耦合、相关作用。模拟结果说明:与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的碱化和脱碱过程有极强的相关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饱和持水量来实现的。非毛管孔隙度随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饱和含水量增加和脱碱作用加强。收获强度过大导致地下生物量的减少、非毛管孔隙度的减少和碱化作用的加强。
    内蒙古草原草场放牧退化模式研究及退化监测专家系统雏议
    李永宏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68-79. 
    摘要 ( 2521 )   PDF (823KB) ( 13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将定位研究与路线考察相结合,将放牧影响下草原的动态演替及其在牧压梯度上的空间变化相对比,研究了内蒙古主要草原草场的放牧退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判别草场退化的数量指标和退化监测专家系统。1)植物种与牧压关系的分析,区别出放牧的定性和定量指示植物及宜中牧植物,并划分植物为不同的放牧生态种组。2)退化草原恢复过程的研究表明,根茎禾草的恢复快于丛生禾草;群落恢复过程是单稳态的,且恢复演替动态与其牧压梯度上的空间变化相对应。3)内蒙古高原主要草原草场在持续放牧影响下均趋同于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草原。冷蒿是最可靠的正定量放牧指示植物,但同时又是优良牧草和草原退化的阻击者。4)讨论了草原草场退化的概念,论述了草原逆向演替与草场退化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区分草原的逆向演替为草场熟化和退化两个过程,并依草场群落与牧压的关系建立了判定草场是否退化及退化程度的数量指标。5)初步设计了草原草场退化监测—决策专家系统,包括监测、判别和决策三个步骤。
    鄂尔多斯沙地草地实验站生态制图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潘代远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80-85. 
    摘要 ( 2272 )   PDF (362KB) ( 79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制图是借助于图形对植被及生态因子的格局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生态制图使得植被生态分析不仅由定性走向定量,而且由定量向图形和图象化发展。本项研究利用EPPL7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鄂尔多斯沙化草地实验站生态制图系统并用该系统编制了潜在沙化强度分级图、植被生态规划图、综合生态图及沙化监测图。
    几种沙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董学军, 杨宝珍, 郭柯, 刘志茂, 阿拉腾宝, 韩松, 赵雨兴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86-94. 
    摘要 ( 2352 )   PDF (494KB) ( 118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毛马素沙地一些沙生植物尤其是沙生灌木的蒸腾作用,并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体系水势梯度的变化,得出下列结论:1.根据植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叶子水分平衡的差异,将旱生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分为1)非蒸腾午休型;2)轻蒸腾午休型;3)强蒸腾午休型。2.在分析了土壤—植物体系的水流控制后,认为干旱区灌木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对叶子气孔阻力变化的敏感程度与植物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
    河西走廊盐化草甸主要植物群落分布特点及其土壤环境特征
    沈禹颖, 阎顺国, 朱兴运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1):  95-102. 
    摘要 ( 2193 )   PDF (393KB) ( 97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系统网格法调查河西走廊盐化草甸典型地段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因素,用DCA排序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来划分该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并以土壤环境指标(有机质、全盐含量、pH值、潜水位埋深)解释其所形成的5个样方组,反映出内陆干旱次生盐渍化区土壤水盐分布的差别同潜水位的关系。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