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1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91-04-10
      
    论文
    亚硫酸对PSII颗粒活性的伤害及Ca2+的影响
    刘荣坤, 蒋放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297-302. 
    摘要 ( 1905 )   PDF (317KB) ( 67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SⅡ1)颗粒的荧光产值依SO32-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pH7.3以上受害严重;SO32-对新鲜叶绿体的光化学活性不产生伤害,对老化叶绿体伤害严重,其叶绿素的分解速度低于DCIP2)光还原的降低速度。Ca2+能减轻或消除SO32-对叶绿体的伤害;对于PSⅡ颗粒则有加剧SO32-伤害的作用,其规律可用Logistic方程表示。
    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的研究
    胡承彪, 朱宏光, 韦源连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03-311. 
    摘要 ( 2137 )   PDF (571KB) ( 106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宜山县庆远林区、岑溪县七坪林区和田林县老山林区四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及各类群数量均以龙胜县里骆林区和田林县老山林区杉木人工林土壤最高,岑溪县七坪林区次之,宜山县庆远林区最低。2.土壤生化活性包括土壤氮的转化强度,土壤碳的氧化代谢能力和土壤酶活性,也均以龙胜县里骆林区和田林县老山林区杉木人工林土壤最强,岑溪县七坪林区次之,宜山县庆远林区最弱。3.四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人工林生长状况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生化活性表现相似规律,龙胜县里骆林区和田林县老山林区杉木人工林林木生长最好,岑溪县七坪林区次之,宜山县庆远林区最差。
    模糊ISODATA在草地植物群落分类上的应用
    高琼, 郑慧莹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12-318. 
    摘要 ( 2173 )   PDF (433KB) ( 8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糊集合理论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引入了连续变化的隶属度,因而能适应植物群落作连续和明显间断分布同时存在的情况。本文运用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的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对松嫩平原草地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说明模糊ISODATA聚类比传统的分类方法有更为客观、灵活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植被数量分类方法。
    宁夏盐池长芒草草原和苜蓿人工草地水分利用研究
    李凤民, 张振万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19-329. 
    摘要 ( 2529 )   PDF (626KB) ( 10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离体快速称重法对宁夏盐池长芒草天然草地和苜蓿人工草地的水分利用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很干旱的苜蓿草地具有较高的生物量,而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长芒草草地中生产力却很低。苜蓿草地的蒸腾耗水量占蒸散量的86.9%,而长芒草草地中只占40.7%。水分利用强度苜蓿草地为137.32%,而长芒草草地为88.72%,而且有迹象表明,苜蓿草地的水分利用深度超过了180cm,而长芒草草地则保持在180cm范围之内。两草地的蒸腾效率在整个生长季中基本一致,而蒸散效率苜蓿草地为0.82‰,长芒草草地为0.54‰。经过一个生长季,苜蓿草地水分亏缺达-101.8mm,而长芒草草地为-17.6mm。
    不同施肥水平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立新, 荆家海, 王韶唐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30-343. 
    摘要 ( 2408 )   PDF (766KB) ( 89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7—1988年,研究了旱地施肥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Shanhe No.6)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以肥调水”的生理机制。施肥不仅提高了旱地土壤含水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壤水势和土壤水的有效性,从而增加了有效水分利用。施肥增大旱地冬小麦绿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从而降低土壤蒸发,增加蒸腾用水潜势和光合潜势,但净同化率不一定提高。施肥增加旱地冬小麦总的水分利用(ET,即蒸散量)和蒸腾(T)用水,增加地上部生物产量,提高了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施肥使冬小麦同时具有耗水和节水以抵御干旱的能力,对植株具有调节作用,使之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
    木兰科树种幼树生长特性的研究
    李淑琴, 张纪林, 肖开生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44-354. 
    摘要 ( 1951 )   PDF (638KB) ( 123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地区引种的13种木兰科树种进行了生长特性的分析和比较。1.主成分(PCA)排序出的速生树种,幼林年平均生长量大于对照树种广玉兰,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速生点多数在梅雨季节。 .2.木兰科树种的季节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模型。通过对模型求导或参数求解,能够分别揭示出各树种的速生点、速生期和速生长量等信息,从而为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3.树木速生时间和最大生长速度的乘积与树木的生长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不同种源马尾松水分生理生态的比较研究
    俞新妥, 卢建煌, 王锦上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55-365. 
    摘要 ( 2176 )   PDF (541KB) ( 7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来自广东高州等9个种源的10年生马尾松的含水量、蒸腾作用、水分亏缺等水分生理方面的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马尾松水分关系性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与生长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马尾松抗旱机制除根系强大具吸水能力外,还包括较高的避旱和耐旱两种能力,各种源的这几种能力差异是导致它们抗旱性、生长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南带种源因为具有较低的蒸腾速率和自然饱和亏,较高的用水效率、临界饱和亏和光合生产率,因而能获得较高的生长量。文章还将九个种源划分成三个水分关系性状类型和五个亚类。
    稗草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
    江荣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66-373. 
    摘要 ( 2780 )   PDF (390KB) ( 105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概述了稗草(Echinochlon spp.)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效果。试验证明稗草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稗草种子在充足的水分条件下,当有效积温达33.8—49.5℃(生物零度为10℃)时,出现田间稗草的发生高峰期。提出消除稗草要从秧田入手,并应掌握在稗草3叶期以前、化学防除应以药效期相吻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试验对9种除草剂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践证明化学防除配套技术和农业措施协调应相结合,能有效地控制稻田稗草的危害。
    连栽杉木林的根系研究
    张其水, 俞新妥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74-379. 
    摘要 ( 2706 )   PDF (345KB) ( 106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福建三明连栽杉木林的根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连栽林地上的根系重量、组成、形态和分布发生较大的差异,第一代杉木林地的单株根量分别比第二代、第三代高出24.93%、49.69%,全林分别为31.93%、55.22%;第一代的杉木林根系的组成和分布较合理,营养空间大,利于杉木的生长发育。
    东北主要造林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李俊清, 宫伟光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80-385. 
    摘要 ( 2282 )   PDF (311KB) ( 86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分析测定了东北地区9个主要针阔叶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和季节动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树种之间的营养元素相互关系。从而证明了N,P,Ca是植物重要的临界营养元素,Fe和Mn是表土中高度积累元素,树木对前者的吸收与土壤表土中含量有关,而对后者则表现相对的独立性和选择吸收能力。从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角度考虑,红松与胡桃楸混交,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硬阔叶树与软阔叶树混交,针阔叶树之间混交或白桦与其它各树种混交都是合理的。
    小麦在拉萨生态条件下一些生育特点的分析
    吴东兵, 曹广才, 赵世平, 王先明, 扎桑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86-391. 
    摘要 ( 2243 )   PDF (359KB) ( 101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2—1985年,在拉萨进行了小麦生态试验。辽春6号属于强春性品种,泰山4号属于强冬性品种。小麦在拉萨抽穗晚,成熟迟,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明显加长、千粒重增大是其主要生育特点。温度较低、日长较短是使参试品种生育期长的重要原因。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昼夜温差大、夜温低和太阳辐射强烈综合作用,是使小麦在拉萨的千粒重增大的重要原因。
    干旱地区高耐盐植物国际会议简报
    胡嘉琪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92-392. 
    摘要 ( 1651 )   PDF (89KB) ( 85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