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11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01

    四川省洪雅县柳江镇森林和农田景观(“华西雨屏区”的核心地带)。涂利华等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该地区苦竹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本期125-136页)。(涂利华摄)

      
    研究论文
    中国区域478种C3植物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组成与水分利用效率
    任书杰, 于贵瑞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19-124.  doi:10.3724/SP.J.1258.2011.00119
    摘要 ( 2872 )   全文 ( 12 )   PDF (390KB) ( 295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 在中国区域关于植物碳稳定性同位素组成(δ13C)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 同时, δ 13C作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替代指标,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站点或小的区域尺度, 那么在整个中国区域尺度上, δ13C能否作为植物WUE的替代指标值得探讨。该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研究了中国区域187个采样点478种C3植物叶片的δ13C,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δ13C的变化范围为-33.50‰- -22.00‰, 均值为-(27.10 ± 1.70)‰。在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不同的生活型间, 叶片δ13C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中以草本的δ13C最高, 乔木最低, 这与在站点或小的区域尺度上的研究结果不同。对不同系统发育类型的植物而言, 种子植物的δ13C极显著地大于蕨类植物; 祼子植物与被子植物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单子叶植物极显著地大于双子叶植物。叶片δ13C值随经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但是随纬度的增加, δ 13C极显著地升高。随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 叶片δ13C值极显著升高。年均降雨量与δ13C间的这种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WUE和降水量间的关系一致, 这表明在大的区域尺度上, δ13C可以作为植物WUE的指示指标。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
    涂利华, 胡庭兴, 张健, 李仁洪, 戴洪忠, 雒守华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25-136.  doi:10.3724/SP.J.1258.2011.00125
    摘要 ( 2506 )   全文 ( 5 )   PDF (856KB) ( 2639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 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N)沉降试验, 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N·m-2·a-1)、低N (5 g N·m-2·a-1)、中N (15 g N·m-2·a-1)和高N (30 g N·m-2·a-1)。在N沉降进行1年后, 每月采集各样方0-20 cm的土壤样品, 连续采集12个月, 测定其土壤总有机C、微生物生物量C、浸提性溶解有机C、活性C、全N、微生物生物量N、NH4+-N、NO3--N、有效P和速效K。结果表明: N沉降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有机C、微生物生物量C、全N、微生物生物量N、NH4+-N和有效P含量, 对其余几个指标无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微生物生物量N的季节变化明显, 并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P、速效K与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沉降提高了土壤中C、N、P元素的活性, 并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固定作用使得C、N、P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增加。苦竹林生态系统处于N限制状态, 土壤有机C和养分对N沉降呈正响应, N沉降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土壤肥力并促进植被的生长, 进而促进生态系统对C的固定。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雨季的环境特征
    龙文兴, 丁易, 臧润国, 杨民, 陈少伟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37-146.  doi:10.3724/SP.J.1258.2011.00137
    摘要 ( 2965 )   全文 ( 8 )   PDF (680KB) ( 1811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中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群落为对象, 分析了热带云雾林雨季光照、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土壤和地形特征, 为分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等生态学过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 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在一天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曲线变化, 热带山地常绿林各时段的光合有效辐射显著低于热带山顶矮林; 5-10月两群落类型日平均空气温度分别为(21.76 ± 2.44) ℃和(19.33 ± 1.03) ℃, 且随时间变化呈单峰曲线, 热带山地常绿林日平均空气温度显著高于热带山顶矮林; 5-10月两群落类型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88.44 ± 2.90)%和(97.71 ± 0.80)%, 且随时间变化呈倒“S”型曲线, 热带山地常绿林各月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显著小于热带山顶矮林; 与热带山顶矮林相比, 热带山地常绿林的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机质、pH和土壤厚度显著大, 而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显著低; 热带山地常绿林的坡度、岩石裸露比例和海拔高度显著小于热带山顶矮林, 地形因子与其他生态因子显著相关; 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 空气温度、有效磷、全钾、全氮及地形因子对热带云雾林植被分布有重要影响。

    模拟夏季干旱对东灵山森林植被动态的影响
    李亮, 苏宏新, 桑卫国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47-158.  doi:10.3724/SP.J.1258.2011.00147
    摘要 ( 2488 )   全文 ( 4 )   PDF (778KB) ( 2531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 在耦合不同物种的干旱响应策略的基础上, 研究了夏季干旱化对东灵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气候变暖、降水减少、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 无论树种采取何种策略, 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的总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都有增加的趋势, 降水在未来近一个世纪内尚未成为本地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但森林植被的树种组成与树种的干旱响应策略密切相关, 不耐旱的物种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生物量水平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并没有降低, 而耐旱的物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在受到干旱化长期影响时, 其生物量有下降的趋势。这种响应策略也会导致植被蒸散等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差异。因此, 降水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长期模拟研究应该考虑物种对干旱的不同响应策略。

    长白山高山苔原雪斑大白花地榆群落土壤氮素动态与生产力的关系
    徐倩倩, 刘琪璟, 张国春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59-166.  doi:10.3724/SP.J.1258.2011.00159
    摘要 ( 2415 )   全文 ( 8 )   PDF (432KB) ( 2020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高山苔原冬季积雪覆盖的群落生长季短, 但明显比周围群落生长茂盛。为了说明雪斑地段群落生长机理, 对长白山苔原雪斑土壤氮素动态以及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群落生产力进行了连续测定。雪斑群落土壤冬季相对温暖, 最低日平均温度-1.4 ℃, 裸露地段-16.9 ℃, 全年水分条件充足; 积雪期凋落物分解和氮矿化均在进行, 土壤具有很高的氮素含量及矿化速率。大白花地榆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为4 046 kg·hm-2·a-1。正是独特的水热条件和养分条件, 以及具有很大的叶面积同化器官, 高山苔原雪斑地段的大白花地榆群落才得以维持生存并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水平。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变化
    马骏, 唐海萍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67-175.  doi:10.3724/SP.J.1258.2011.00167
    摘要 ( 2230 )   全文 ( 4 )   PDF (596KB) ( 2250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8-10月, 采用动态气室法观测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多伦县农田、弃耕和围封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 土壤呼吸速率从6:00到18:00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空间尺度上,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农田>弃耕>围封; 时间尺度上, 土壤呼吸速率在6:00-18:00的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 在12:00-15:00达到峰值, 随后降低, 在18:00基本恢复到6:00左右的呼吸水平, 同时, 土壤呼吸速率在9、10月显著降低。利用Van’t Hoff指数模型研究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发现, 10-1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中,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由高到低分别为: 农田>围封>弃耕。相反, 由于8-10月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小, 故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土壤含水量不能解释该时段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

    滤除自然光中UV-B辐射成分对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光合生理的影响
    师生波, 尚艳霞, 朱鹏锦, 张德罡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76-186.  doi:10.3724/SP.J.1258.2011.00176
    摘要 ( 2594 )   全文 ( 5 )   PDF (513KB) ( 2317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滤除自然光谱中UV-B辐射成分的方法, 探讨了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光合机构对青藏高原强UV-B辐射的响应和适应特性。结果表明, 强太阳光中的UV-B成分能引起净光合速率的降低。连续16天不同天气下的观测表明, 滤除UV-B处理时3 min暗适应的光化学量子效率有升高的趋势; 晴天下稳态光化学效率的分析也显示滤除UV-B处理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有升高趋势, 意味着自然光中的UV-B成分可限制美丽风毛菊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增加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降低进一步表明, UV-B辐射能导致有效光化学效率的降低和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增加。由上可知, 自然强UV-B辐射是限制美丽风毛菊叶片光合作用的一个因素。滤除UV-B辐射处理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无论以叶面积还是叶鲜重为基础的滤除UV-B处理仅有微弱的增加趋势, 说明强UV-B辐射具有加速光合色素的光氧化进程, 促进细胞成熟和叶片衰亡的潜在作用。同样UV-B吸收物质的含量也几乎没有变化, 表明强太阳辐射环境下生活的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叶表皮层中已具有较多的紫外线屏蔽物质, 足以抵御目前环境中强太阳UV-B辐射可能引起的伤害, 较少受UV-B辐射波动的影响。

    鄂东南低丘地区枫香林下枫香幼苗更新限制因子
    王传华, 李俊清, 陈芳清, 杨莹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87-194.  doi:10.3724/SP.J.1258.2011.00187
    摘要 ( 2389 )   全文 ( 3 )   PDF (396KB) ( 1807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入理解幼苗更新的生态过程及其限制因子是植物种群保育和森林管理的基础。在鄂东南的低丘地区, 采用控制试验研究了限制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幼苗在其自身林下更新的生态因子。由于枫香幼苗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偶尔更新良好, 在枫香林下几乎没有更新, 以马尾松林为对照, 设计了4个试验来检验: (1)低温和土壤湿度对枫香种子储藏过程中寿命的影响, (2)两种林型的土壤、凋落物对枫香种子越冬及存活的影响, (3)凋落物对枫香种子萌发是否具有化感作用, (4)林下的光强变化是否影响幼苗的存活。结果表明, 枫香种子在很低的温度下仍可以立即萌发, 这表明枫香种子没有休眠特性是影响枫香幼苗更新的重要因子; 土壤、凋落物和凋落物滤液对种子越冬后的存活没有影响, 不能解释“枫香林下没有枫香苗”的问题; 两种林型的主要凋落物滤液对枫香种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或促进作用; 一年生枫香幼苗遮阴试验的结果表明, 3%透光率下幼苗的死亡率接近90%。因此枫香林下弱的光环境和种子的低温萌发特性是影响枫香幼苗更新的重要因子。

    结实期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原因
    王维, 蔡一霞, 杨建昌, 朱庆森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95-202.  doi:10.3724/SP.J.1258.2011.00195
    摘要 ( 2478 )   全文 ( 2 )   PDF (603KB) ( 1993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结实期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Oryza sativa)籽粒中蔗糖向淀粉合成的生理代谢中关键酶活性及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 探讨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适度土壤水分亏缺诱导了灌浆高峰期(花后15-20天)水稻籽粒中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酶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增加, 提高了籽粒灌浆中前期(花后10-20天)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但在灌浆后期(花后20-30天)籽粒中, 上述关键酶活性下降较快, 籽粒活跃灌浆期明显缩短, 灌浆前中期灌浆速率的增加不能完全补偿灌浆期缩短带来的同化物积累损失, 导致水分亏缺处理水稻籽粒充实不良, 结实率、籽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研究认为, 灌浆期土壤水分亏缺引起的灌浆后期籽粒中蔗糖向淀粉合成代谢中一些关键酶活性快速下降和籽粒内容物的供应不足是籽粒淀粉积累总量减少、粒重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樊廷录, 马明生, 王淑英, 李尚中, 赵刚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203-213.  doi:10.3724/SP.J.1258.2011.00203
    摘要 ( 2557 )   全文 ( 4 )   PDF (561KB) ( 2059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我国北方12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系)和美国德克萨斯州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 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和拔节期有限补灌条件下, 比较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浆期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的差异, 以及δ13C值与产量和WUE的关系。旨在通过分析δ13C值与产量和WUE的关系, 明确δ13C值在评价植物WUE方面的可靠性, 为抗旱节水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不论旱作还是有限补灌,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之间产量、WUE、旗叶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 旗叶δ13C值呈缓慢增大的趋势, 而且旗叶δ13C值旱作高于有限补灌。不论旱作还是补灌条件, 旗叶δ13C值在4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与籽粒产量、W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 0.527 3-0.691 3)。小麦拔节期补灌100 mm水分后, 不同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水分超补偿效应。说明冬小麦灌浆期旗叶δ13C值在旱作条件下和在补灌条件下均可较好地评价WUE, 可将冬小麦灌浆期旗叶δ13C值作为筛选高效用水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外源酚酸对欧美杨‘I-107’水培幼苗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华田, 杨阳, 王延平, 姜岳忠, 王宗芹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214-222.  doi:10.3724/SP.J.1258.2011.00214
    摘要 ( 2328 )   全文 ( 3 )   PDF (539KB) ( 1760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可能与土壤中累积的酚酸存在密切的关系。土壤氮素供应是决定杨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而硝态氮是土壤无机氮化合物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酚酸作用下杨树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对于揭示酚酸化感机理、明确林地改良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欧美杨‘I-107’ (Populus × euramericana ‘Neva’)水培苗为试验材料, 采用改良Hoagland营养液培养, 以二代杨树连作人工林土壤酚酸的实际含量为参照浓度(X), 设置5个酚酸浓度水平(0, 0.5X, 1.0X, 1.5X, 2.0X), 分析不同浓度酚酸混合物对杨树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分别在酚酸处理后第1、5、10、20、30和40天测定分析与硝态氮吸收利用密切相关的生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酚酸处理导致根系伤害度明显提高, 根系活力受到酚酸物质的明显抑制, 处理后第40天各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 48 h动态测定发现酚酸物质对硝态氮的吸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p < 0.05); 处理后第40天, 低浓度酚酸(0.5X, 1.0X)导致硝态氮在植株体内发生积累, 而高浓度酚酸(1.5X, 2.0X)导致植株硝态氮含量下降; 酚酸物质明显抑制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 处理后第40天各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 酚酸物质处理后期则引起亚硝态氮含量的升高。酚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杨树水培苗硝态氮的生理效应关系可以用多元线性模型描述。

    水体阿特拉津残留对水葱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庆海, 张威, 却晓娥, 武菊英, 张国安, 肖波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223-231.  doi:10.3724/SP.J.1258.2011.00223
    摘要 ( 2402 )   全文 ( 2 )   PDF (706KB) ( 1658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营养液水培法, 研究了5个阿特拉津(atrazine)浓度(1、2、4、8和16 mg·L-1)下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 水葱在阿特拉津胁迫下, 鲜重、RWC、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根系活力和POD活性降低, 同时MDA含量上升, 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由于阿特拉津的降解, 这种不良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但其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具持久性; 培养60天内, 叶绿素含量仍显著低于正常水平。阿特拉津浓度越高, 对水葱的植物毒性越高, 当浓度高于8 mg·L-1时, 水葱的生长和生理活动受到显著影响(p < 0.05); 低于1 mg·L-1时, 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综述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根际环境功能研究进展
    黄艺, 王东伟, 蔡佳亮, 郑维爽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232-236.  doi:10.3724/SP.J.1258.2011.00232
    摘要 ( 3665 )   全文 ( 19 )   PDF (301KB) ( 3354 )   知识图谱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球囊霉素(glomalin)是丛枝菌根真菌产生的一种含有金属离子的耐热糖蛋白, 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 近期被更名为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该文从球囊霉素的定义、性质与环境功能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认为目前对球囊霉素的共识仍停留在理论假设蛋白的程度上, 包括: 1)该蛋白可能是热激蛋白60 (HSP 60)的同系物; 2)该蛋白所携带的阳离子可能随着土壤性质的改变而不同。目前还没有清楚确切地定义球囊霉素的真实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今后需从分子层面对球囊霉素予以深入研究。同时, 需要不断改进球囊霉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以便进一步探讨球囊霉素固定重金属离子的机理, 提高植物的重金属抗性。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