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12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01

    内蒙古高原锡林河中游典型草原区河漫滩湿地, 中间为围栏, 左侧为封育湿地, 右侧为放牧湿地。李建玮等对该区域植物群落退化表征进行了研究(本期10–18 页)。(郭天舒摄)

      
    研究论文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3种不同草地利用模式下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的变化
    马建军, 姚虹, 冯朝阳, 张树礼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1-9.  doi:10.3724/SP.J.1258.2012.00001
    摘要 ( 2187 )   全文 ( 4 )   PDF (541KB) ( 2725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呼伦贝尔草原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群落为研究对象, 选取3块生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样地(250 m × 250 m) ——放牧场、割草场及公共草场, 每块样地设置3条样带, 每条样带上设置8个样方(1 m × 1 m), 研究了不同草地利用模式下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的功能群特征。结果表明: 在放牧场、割草场和公共草场3种不同利用模式下, 植物功能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发生了变化。灌木、半灌木的累积优势度在各利用模式间差异显著( p< 0.05), 在割草场中最高; 多年生禾草的累积优势度在各利用模式间差异显著(p< 0.05); 一、二年生草本的累积优势度在各利用模式间差异显著(p< 0.05)。旱生植物功能群在公共草场中所占比例最高, 为50%; 中旱生植物在割草场中的百分比最低, 为19%, 且在各利用模式间差异显著(p< 0.05); 各利用模式下, 灌木、半灌木功能群生物量均较低; 随着割草场、公共草场及放牧场3种草地利用模式下利用强度的增加, 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两大功能群的生物量递减, 而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生物量递增。草地利用强度的增加, 使得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脆弱。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场最低, 在割草场最高; 均匀度变化并不明显。割草场利用模式有助于改善草原的健康状况, 而放牧场及公共草场利用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放牧现象, 尤其是公共草场利用模式由于所有权不明确而缺乏有效的管理, 导致草原退化明显。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区河漫滩湿地植物群落退化表征
    李建玮, 王立新, 王炜, 梁存柱, 刘华民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10-18.  doi:10.3724/SP.J.1258.2012.00010
    摘要 ( 1796 )   全文 ( 6 )   PDF (611KB) ( 2083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草原区河流河漫滩草甸是生物多样性表现最充分和生物生产力最高的地段, 但由于过度放牧利用, 绝大部分草甸处于退化状态。该文以锡林河流域中游的河漫滩草甸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了围封保育湿地与放牧退化湿地的群落组成、地上生物量, 以及共有植物种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叶长、叶宽, 土壤含水量、容重, 群落地下根量及根的分布,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 1)放牧使得湿地植物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 原有湿生植物逐渐向旱生化转变, 同时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明显降低。2)退化湿地的植物呈现显著小型化现象。3)放牧退化湿地的土壤含水量较围封保育湿地低, 其垂直分布及地下根的垂直分布也发生变化。在低河漫滩, 土壤水分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 根量也趋于深层化。但在高河漫滩湿地, 土壤含水量接近典型草原, 根未出现深层化分布趋势。4)放牧践踏引起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增加。5)放牧使得低河漫滩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 而在过渡区及高河漫滩湿地, 放牧使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降低。

    荒漠河岸林植物木质部导水与栓塞特征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周洪华, 李卫红, 木巴热克∙阿尤普, 徐茜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19-29.  doi:10.3724/SP.J.1258.2012.00019
    摘要 ( 2438 )   全文 ( 8 )   PDF (797KB) ( 2101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同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和黑河下游(乌兰图格)断面为研究区, 比较了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spp.)、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在长期遭受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根、枝条木质部导水力和栓塞化程度的变化特征, 并分析了木质部导水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 1)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的导水能力显著高于塔里木河下游, 其中柽柳、胡杨、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根木质部的初始比导率(Ks0)分别高11.97、6.74、7.10和3.73倍, 枝条的Ks0分别高9.48、3.65、2.07和1.88倍, 地下水埋深导致的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是诱发荒漠植物导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 2)柽柳耐干旱能力最强, 适应范围较宽, 而花花柴、疏叶骆驼刺的耐旱性相对较弱, 适生范围较窄, 这可能与植物的根系分布有关; 3)干旱胁迫较轻时, 枝条木质部是荒漠河岸林植物水分传输的主要阻力部位, 干旱胁迫严重时, 根木质部是限制植株水流的最大阻碍部位; 4)荒漠河岸林植物主要通过调节枝条木质部的水流阻力来适应干旱胁迫, 且其适应策略与干旱胁迫程度有关, 干旱胁迫轻时, 植物通过限制枝条木质部水流来协调整株植物的均匀生长; 干旱胁迫严重时, 植物通过牺牲劣势枝条、增强优势枝条水流来提高植株整体生存的机会。

    吉林蛟河42 hm2针阔混交林样地植物种-面积关系
    姜俊, 张春雨, 赵秀海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30-38.  doi:10.3724/SP.J.1258.2012.00030
    摘要 ( 1848 )   全文 ( 7 )   PDF (614KB) ( 1837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中的基本问题, 其构建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以及最优种-面积模型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该文利用吉林蛟河42 hm2针阔混交林样地数据, 分别采用巢式样方法和随机样方法建立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和逻辑斯蒂克模型, 并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检验种-面积模型优度。结果表明, 种-面积关系受到取样方法的影响, 随机样方法的拟合效果优于巢式样方法。采用随机样方法构建的幂指数模型(AIC = 89.11)和逻辑斯蒂克模型(AIC = 71.21)优于对数模型(AIC = 113.81)。根据AIC值可知, 随机样方法构建的逻辑斯蒂克模型是拟合42 hm2针阔混交林样地种-面积关系的最优模型。该研究表明: 在分析种-面积关系时不仅应考虑尺度效应, 还需注意生境变化及群落演替的影响。

    青藏高原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繁殖分配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
    王一峰, 刘启茜, 裴泽宇, 李海燕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39-46.  doi:10.3724/SP.J.1258.2012.00039
    摘要 ( 1901 )   全文 ( 4 )   PDF (580KB) ( 1708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风毛菊属植物柳叶菜风毛菊(Saussurea epilobioides)、尖苞风毛菊(S. subulisquama)和钝苞雪莲(S. nigrescens)的30个居群的繁殖分配及其与海拔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采样调查法和烘干重量法, 检测了不同海拔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繁殖分配。结果显示: 1)海拔与植株个体大小呈负相关关系; 2)海拔与繁殖分配呈正相关关系, 将个体大小作为协变量, 去除其影响, 海拔与繁殖分配仍呈正相关关系; 3)个体大小与繁殖分配呈负相关关系, 将海拔作为协变量, 去除其影响, 个体大小和繁殖分配的相关性消失。研究表明, 海拔作为外界因子对繁殖分配有显著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依赖于植物的内部因素(如个体大小的差异)。

    基于空间技术的烤烟种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蒋样明, 崔伟宏, 董前林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47-54.  doi:10.3724/SP.J.1258.2012.00047
    摘要 ( 1935 )   全文 ( 1 )   PDF (605KB) ( 1931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照、气温、土壤类型、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海拔、坡度、重金属污染等自然生态环境对烤烟的分布、生长发育及品质有重要影响, 同时也是烤烟种植优化配置必不可少的基础信息。基于空间技术的烤烟种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分析的目的就是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空间技术, 实现烤烟种植区域生态环境信息的三维立体采集及烤烟种植生态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布信息评价。主要研究内容是分析影响烤烟种植及品质的生态因子, 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海拔、坡度因子, 应用常规的遥感模型反演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太阳辐射因子, 应用Kriging插值加密地球化学数据建立烤烟种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空间技术的烤烟种植生态环境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优化分析结果与实验区烤烟种植示范基地和烤烟种植区域的调整结果进行对比, 可知该方法是有效的。

    三种植被冠层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比较
    于颖, 范文义, 杨曦光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55-62.  doi:10.3724/SP.J.1258.2012.00055
    摘要 ( 1814 )   全文 ( 3 )   PDF (528KB) ( 1842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定量遥感技术的发展, 描述森林冠层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机理模型越来越多。该研究采用3种植被冠层BRDF模型——DART模型、4SCALE模型和MGEOSAIL模型, 模拟了不同郁闭度样地在红光、近红外波段各个观测角度下的场景反射率, 并比较分析了不同BRDF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 MGEOSAIL模型只适于模拟样地郁闭度较小、林木个体较大条件下的场景反射率, 且热点效果不十分明显; DART模型和4SCALE模型适于任何郁闭度条件下的场景反射率的模拟, 并且精度较高; 4SCALE模型模拟的场景反射率介于DART模型模拟的1次散射与5次散射之间。这3种模型在模拟近红外波段的场景反射率时, 均存在“碗边”效应。

    雄全同株植物簇花芹花期性别分配与开花式样
    张振春, 谭敦炎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63-71.  doi:10.3724/SP.J.1258.2012.00063
    摘要 ( 2013 )   全文 ( 6 )   PDF (602KB) ( 2108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簇花芹(Soranthus meyeri)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常见的、具雄全同株性系统的伞形科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该文对簇花芹花期性比(两性花数/总花数)与植株大小的关系及其开花式样进行了研究, 重点对花期大小依赖的性别资源分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2006-2008年簇花芹群体水平的性比分别为0.69 ± 0.03、0.62 ± 0.03和0.69 ± 0.02, 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p > 0.05), 表明其性比是相对稳定的, 可能受遗传因素的控制。雄花生物量与花粉量均比两性花的小, 说明产生雄花比产生两性花所需资源少。一级复伞形花序比二级复伞形花序具有较多的两性花, 说明前者易从植株上获得资源用于增加雌性适合度; 而后者产生较多的雄花以避免在雌性功能上资源投入的浪费, 增大花展示以吸引更多传粉者来增加花粉输出总量, 提高其整体适合度。植株水平的性比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间呈正相关关系, 说明较大个体对雌性功能的投资较大, 雌性繁殖成功受资源限制。复伞形花序内各伞形花序几乎同时向心开放, 且所有两性花及花序均为雄性先熟, 雌雄阶段完全分离, 但一级复伞形花序比二级复伞形花序早开放约5天, 彼此开花重叠期约为1天。这些特征对于一级复伞形花序进行异株异花授粉以及植株内不同级别花序间的同株异花传粉、避免雌雄功能间的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水分对苜蓿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孙东宝, 王庆锁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72-80.  doi:10.3724/SP.J.1258.2012.00072
    摘要 ( 1881 )   全文 ( 5 )   PDF (579KB) ( 199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田间试验, 对每茬灌水3次(W3)、2次(W2)、1次(W1)和不灌水(W0)四种条件下的土壤水分, 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灌水提高了苜蓿叶片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nTr, 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苜蓿叶片的Fv/FmPnTr的日均值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叶片的PnFv/Fm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乘积呈正相关关系。灌水还改变了苜蓿叶片Pn的日变化格局。灌水较多的处理(W3和W2), 苜蓿叶片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Pn的日变化趋势呈现“单峰”型。而灌水较少和不灌水的处理(W1和W0), 苜蓿叶片出现了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其Pn的日变化进程呈现“双峰”型。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 初花期苜蓿叶片的Pn高于再生期的, Tr则相反。

    淹水胁迫对青杨雌雄幼苗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杨鹏, 胥晓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81-87.  doi:10.3724/SP.J.1258.2012.00081
    摘要 ( 2080 )   全文 ( 1 )   PDF (368KB) ( 1947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青杨(Populus cathayana)雌雄幼苗对淹水胁迫的适应性, 在实验地内通过土培盆栽淹水方式从植株生理生态和生长发育方面探讨淹水胁迫对青杨扦插苗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和淹水2个处理, 处理时间为40天。结果显示: (1)淹水胁迫导致青杨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茎部淹水区的不定根数显著升高, 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株高、基径、总叶面积、比叶面积(SLA)、根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干重和根冠比(R/S)显著降低。(2)与雄株相比, 淹水胁迫显著增加了雌株幼苗的MDA含量, 降低了SOD活性、Pn、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叶绿素a/b、SLA、根生物量和R/S, 并导致雄株在淹水胁迫下具有比雌株更高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不定根数和株高。可见, 淹水胁迫对青杨雌雄幼苗的形态生长和生理过程均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但表现出显著的性别间差异。雄株可以通过维持更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增加不定根数量来维持植株的生长, 从而表现出比雌株更强的抗逆性。

    干旱区叶片形态特征与植物响应和适应的关系
    李永华, 卢琦, 吴波, 朱雅娟, 刘殿君, 张金鑫, 靳占虎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88-98.  doi:10.3724/SP.J.1258.2012.00088
    摘要 ( 2823 )   全文 ( 22 )   PDF (410KB) ( 441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叶片形态是指示植物适应特定环境的重要指标。由于植物叶片形态不仅对时空环境变化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可塑性, 而且能够通过叶片形态的调整调节自身的生存适应能力, 所以叶片形态学研究一直是植物生理及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该文在总结前人叶片形态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了简单的叶片形态指标分类体系; 结合物质能量交换的物理学原理, 回顾总结了叶片表观形态变化与叶片物质能量交换之间的相关关系; 应用叶片形态影响物质能量交换的物理学原理, 重点分析了干旱区植物叶片表观形态对低水分环境、高辐射(或高温)的响应与适应特征; 最后, 在回顾分析的基础上, 对叶片形态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