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13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06-01

    黄河三角洲湿地秋季景观(远处为渤海的莱州湾, 近处为黄河), 主要植被是芦苇、盐地碱蓬、柽柳和白茅等占优势的群落。杨利琼等研究了开垦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本期第503–516页); 朱敏等研究了氮沉降对该区域芦苇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本期第517–529页) (韩广轩摄)。

      
    研究论文
    温带-亚热带栓皮栎种子形态的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周旋,何正飚,康宏樟,孙逍,刘春江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481-491.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0
    摘要 ( 1083 )   全文 ( 4 )   PDF (21169KB) ( 161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区域尺度上(25.14°-40.25° N, 99.87°-122.07° E), 采集20个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种群的种子样品, 测定种宽、种长, 并计算宽长比形态指标, 探讨了区域尺度上种子形态变异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栓皮栎种子的宽度和长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21-2.18 cm和1.20-2.96 cm; 宽长比的变化幅度为0.57-1.10。栓皮栎的种宽与种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种宽、种长和宽长比在种群间差异显著(p < 0.001)。种长与等效纬度呈负线性(R2 = 0.18; p = 0.05), 与经度呈凸型的变异关系(R2 = 0.43; p = 0.009)。种宽和种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2 = 0.35; p = 0.006; R2 = 0.30; p = 0.012), 而与最湿季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2 = 0.28, p = 0.019; R2 = 0.24, p = 0.017)。种子宽长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大致趋于恒定(0.88 ± 0.08)。

    流域水碳过程耦合模拟——WaSSI-C模型的率定与检验
    刘宁,孙鹏森,刘世荣,孙阁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492-502.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1
    摘要 ( 1239 )   全文 ( 15 )   PDF (39196KB) ( 1483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复杂的气候变化条件下, 利用水碳耦合模型进行生态水文学研究成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和途径。该文以杂谷脑河上游流域为例, 在确定生态水文模型WaSSI-C模拟尺度的基础上, 探讨水碳耦合模型在中国西南湿润地区的适用性。杂古脑河上游流域位于岷江上游, 隶属于长江流域。在分析和讨论了模型结构和机理的基础上, 分别对模型蒸散和融雪计算进行了补充改进, 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将1988-1996年作为模型的率定期, 1997-2006年作为模型的验证期, 分别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利用实测的径流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的总初级生产力、蒸散(ET)数据, 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利用决定系数(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两个指标对模拟效果进行评价。流域总径流率定期和验证期对比验证的R2分别为0.86和0.78; NS分别为0.82和0.67。总生态系统生产力和ET验证期的R2分别为0.89和0.78。可见模型模拟结果的两个评价指标都处于较为理想的区间内, 说明WaSSI-C模型在研究区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对模型的蒸散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开垦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
    杨利琼,韩广轩,于君宝,吴立新,朱敏,邢庆会,王光美,毛培利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03-516.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2
    摘要 ( 978 )   全文 ( 4 )   PDF (16379KB) ( 1510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 由于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 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地垦殖为农田, 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该研究通过涡度相关法, 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和开垦多年的棉花(Gossypium spp.)农田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对比观测, 以探讨该地区典型生态系统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揭示开垦对芦苇湿地NEE和碳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生长季, 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NEE的日平均值各月均呈明显的“U”型变化曲线, 非生长季NEE的变幅很小。生长季湿地生态系统日最大净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为16.04 g CO2·m-2·d-1(8月17日)和14.95 g CO2·m-2·d-1(8月9日); 农田生态系统日最大净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为18.99 g CO2·m-2·d-1 (8月22日)和12.23 g CO2·m-2·d-1 (7月29日)。生长季白天两个生态系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呈直角双曲线关系; 非生长季NEE主要受土壤温度(Ts)的影响; 生态系统生长季夜间NEETs和土壤含水量(SWC)的共同影响; 湿地和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熵(Q10)分别为2.30和3.78。2011年生长季, 黄河三角洲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CO2的汇, 总净固碳量分别为780.95和647.35 g CO2·m-2, 开垦降低了湿地的碳吸收能力; 而在2011年非生长季, 黄河三角洲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CO2的源, CO2总释放量分别为181.90和111.55 g CO2·m-2。全年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总净固碳量分别为599.05和535.80 g CO2·m-2

    氮沉降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朱敏,张振华,于君宝,吴立新,韩广轩,杨利琼,邢庆会,谢宝华,毛培利,王光美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17-529.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3
    摘要 ( 1004 )   全文 ( 11 )   PDF (37831KB) ( 142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 对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 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kg N·hm-2·a-1)、低氮(LN, 50 kg N·hm-2·a-1)和高氮(HN, 100 kg N·hm-2·a-1)。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 氮沉降促进了芦苇湿地土壤呼吸作用, LN和HN处理使芦苇生长季(6-10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比CK分别提高19%和58%。积水改变了芦苇湿地土壤呼吸日动态。地面无积水时, 各处理土壤呼吸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 地面有积水时, 土壤呼吸日动态峰值推后或无单峰型波动规律。积水影响土壤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地面无积水时, 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与气温呈极显著的正指数相关关系, 气温分别解释了CK、LN和HN处理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69.9%、64.5%和59.9%; 地面有积水时, 各处理土壤呼吸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CK、LN和HN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分别为1.68、1.75和1.68, 表明LN处理增强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HN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

    狼针草光合特性对放牧干扰的响应
    晏欣,龚吉蕊,张梓瑜,黄永梅,安然,祁瑜,刘敏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30-541.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4
    摘要 ( 1215 )   全文 ( 1 )   PDF (26417KB) ( 1216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围封草地和放牧草地为实验样地, 通过对两种草地类型中狼针草(Stipa baicalensis)的光合特性、水分关系、植物渗透调节等生理生态学特性测定分析, 比较研究放牧干扰对狼针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放牧干扰下, 狼针草通过增强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叶绿素含量、改变电子流的方向和速率、增强光系统II (PSII)活性(p < 0.05), 促进同化物的累积和植物的补偿生长, 应对放牧干扰的影响。放牧干扰下狼针草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而围封草地中呈“双峰型”, 出现“午休”现象, 正午RuBPCase的羧化能力下降是造成围封草地狼针草光合“午休”的非气孔因素之一, 而磷元素的缺失可能是导致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下降的原因。在光合能量分配方面, 两种样地狼针草的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出现光抑制现象。放牧草地中狼针草对光照增强较为敏感, Fv/Fm值下降趋势明显(p < 0.05)。和围封样地相比, 放牧样地的狼针草光化学猝灭(qP)值升高, 而非光化学猝灭(NPQ)值降低(p < 0.05), 分配更多的能量于光合反应中心, 有利于同化物累积, 提高光合能力来适应放牧的影响。在放牧干扰下, 狼针草叶片水势与叶片含水量降低, 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p < 0.05), 狼针草的蓄水性变弱, 需要通过增加体内渗透调节物质, 主动降低水势, 以保证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维持自身生理活性。同时, 放牧干扰促进了狼针草对氮元素的吸收利用。放牧样地中狼针草光合氮、磷利用率均与叶比重呈负相关关系。

    山东半岛潮上带沙草地的物种多度格局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张敏,潘艳霞,杨洪晓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42-550.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5
    摘要 ( 944 )   全文 ( 6 )   PDF (2704KB) ( 1766 )   数据集    英文版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沿海岸线分布的潮上带沙滩是受风暴潮影响的独特生境, 蕴含着独特的植物群落与植物资源。很多沙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人们尚未了解潮上带沙滩植物群落的构建方式, 也忽视了各种人为干扰对它的影响。该文以几何级数模型、分割线段模型、重叠生态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 剖析了山东半岛潮上带3处典型沙草地的物种多度格局, 同时研究了滩涂养殖和旅游践踏两种最重要的干扰方式对潮上带沙滩植物群落的影响。对于这3处植被, 中性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其次是几何级数模型, 而分割线段模型和重叠生态位模型的拟合效果不够理想。旅游践踏和沙滩养殖使潮上带沙草地的植被盖度降低, 不利于珍稀特有植物的生存。在潮上带沙滩上很多植物具有不少相似的特征, 导致它们在个体水平上的空间替代有强烈的随机性, 服从群落中性理论。然而, 它们的性状毕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些差异难免对各种植物的资源分配或竞争能力产生微弱的影响, 经过很多年的积累, 这种影响必然在群落水平上逐渐显现出来, 以至于用几何级数模型也可拟合物种的多度格局。作者建议应控制人为干扰对潮上带沙滩珍稀植物的不利影响。

    氮磷施肥对拟南芥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严正兵,金南瑛,韩廷申,方精云,韩文轩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51-557.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6
    摘要 ( 1350 )   全文 ( 13 )   PDF (7650KB) ( 2557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 有助于了解C、N、P元素的分配规律和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 理解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该研究基于盆栽施肥试验, 测定不同N、P供应水平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生物量和C、N、P含量, 分析拟南芥的限制元素类型、验证生长速率假说、探讨N、P的内稳性差异和C、N、P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盆栽试验基质中限制元素是P, 施N过多可能引起毒害作用; 拟南芥的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 即随着叶片N:P和C:P的增加, 比生长速率显著减小; 叶片P含量存在显著的调整系数(3.5), 但叶片N含量与基质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叶片N和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 但不符合N-P3/4关系, 施P肥导致表征N、P异速生长关系的幂指数(0.209)显著低于施N肥处理(0.466)。该研究首次基于温室培养实验分析了拟南芥C、N、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N、P添加的响应, 研究结果将为野外研究不同物种、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化学计量特征提供参考。

    方法与技术
    气温上升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实验的介绍
    刘菊秀, 李跃林, 刘世忠, 李义勇, 褚国伟, 孟泽, 张德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58-565.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7
    摘要 ( 1207 )   全文 ( 10 )   PDF (9331KB) ( 1652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温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该文简要介绍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展的大型实验——气温上升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介绍了实验设计及其创新性, 实验研究内容等, 为相关实验的设计提供指导与依据。

    资料论文
    北京西北部山地两个垂直样带内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张维康,李贺,王国宏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66-570.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8
    摘要 ( 1323 )   全文 ( 27 )   PDF (328KB) ( 3347 )   附录附件    数据集    英文版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基于个体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炜平,潘莎,贾昕,储诚进,肖洒,林玥,白燕远,王根轩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71-582.  doi:10.3724/SP.J.1258.2013.00059
    摘要 ( 1619 )   全文 ( 14 )   PDF (2444KB) ( 2438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对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野外实验已经揭示了正相互作用(互利)在群落中的普遍存在及其重要性。为了弥补野外实验方法的不足, 模型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正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的研究中。该文基于个体模型研究, 探讨了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介绍了植物间正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发生机制、植物间相互作用与环境梯度的关系。正相互作用是指发生在相邻的植物个体之间, 至少对其中一个个体有益的相互作用。植物通过直接(生境改善或资源富集)或间接(协同防御等)作用使局部环境有利于邻体而发生正相互作用。胁迫梯度假说认为互利的强度或重要性随着环境胁迫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认为胁迫梯度假说需要改进。以网格模型和影响域模型为例, 介绍了基于个体的植物间相互作用模型方法。基于个体模型, 对近年来国内外正相互作用对种群时间动态(如生物量-密度关系)、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如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关系)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对正相互作用概念和机制的理解, 新的模型, 新的种群、群落, 甚至生态系统问题, 以及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进行相关的研究。

    论坛
    如何写好数据分析和几个相关的统计问题
    胡凤琴,李硕,牟溥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83-588.  doi:10.3724/SP.J.1258.2013.00060
    摘要 ( 1596 )   全文 ( 20 )   PDF (502KB) ( 3826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文就生态学论文“材料和方法”部分中“数据分析”的写作规范进行讨论, 希望对论文写作有所帮助。还讨论了在生态学论文数据分析部分常遇到的几个统计问题, 如采用更有效的统计方法、相关因变量、方差不齐性、统计显著性与生物学/生态学显著性、伪重复问题。

    《植物生态学报》资料论文栏目征稿启事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89-589. 
    摘要 ( 541 )   PDF (153KB) ( 14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生态学报》征稿简则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90-590. 
    摘要 ( 508 )   PDF (185KB) ( 263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