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7): 0-.DOI: 10.17521/cjpe.2024.0137
• • 下一篇
邱志濠, 赵亭亭, 张庆芬, 刘佳怡, 苑晓彤, 杨逢建
收稿日期:
2024-04-29
修回日期:
2024-10-30
出版日期:
2025-07-20
发布日期:
2024-11-13
Qiu Zhi-Hao, Zhao Ting-Ting, Zhang Qing-Fen, Liu Jia-Yi, Yuan Xiao-Tong, Jian Yang Feng
Received:
2024-04-29
Revised:
2024-10-30
Online:
2025-07-20
Published:
2024-11-13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4种林型(白桦(Betula?platyphylla)林、落叶松(Larix?gmelinii)林、乔木层优势种为白桦与落叶松的针阔混交林以及偃松(Pinus pumila)林)下杜香(Rhododendron tomentosum)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适应性, 并对各林型下杜香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以全面探讨杜香在不同林型下的生理生态特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 不同林型对杜香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在白桦林下, 杜香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 其光合色素含量高, 同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 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 体现出强大的光合生长和抗逆能力, 说明该林型下杜香适应性较强。针阔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下杜香具有较高的挥发油含量, 其余指标处于适中水平, 其适应性适中。而在偃松林中, 杜香的光合能力弱, 抗氧化酶活性低, 抗逆能力相对较弱, 但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及花青素含量高, 以适应高寒环境, 对该环境体现出一定的适应性。该研究为深入了解杜香在不同林型下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杜香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林业生产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邱志濠, 赵亭亭, 张庆芬, 刘佳怡, 苑晓彤, 杨逢建. 不同林型下杜香生理生化特性与适应性.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0-. DOI: 10.17521/cjpe.2024.0137
Qiu Zhi-Hao, Zhao Ting-Ting, Zhang Qing-Fen, Liu Jia-Yi, Yuan Xiao-Tong, Jian Yang Feng.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daptability of Rhododendron tomentosum under different forest type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7): 0-. DOI: 10.17521/cjpe.2024.0137
[1] | 陆珍, 谢光杰, Qaisar KHAN, 覃英, 黄毓燕, 郭道君, 杨婷婷, 杨丽涛, 邢永秀, 李杨瑞, 王震. 伯克霍尔德菌通过改善生理适应性及调节铝响应基因的表达增强甘蔗对铝胁迫的耐受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3): 475-487. |
[2] | 冯珊珊, 黄春晖, 唐梦云, 蒋维昕, 白天道. 细叶云南松针叶形态和显微性状地理变异及其环境解释[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16-1130. |
[3] | 和璐璐, 张萱, 章毓文, 王晓霞, 刘亚栋, 刘岩, 范子莹, 何远洋, 席本野, 段劼. 辽东山区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特征与林木生长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523-1539. |
[4] | 张宏祥, 闻志彬, 王茜. 新疆野苹果种群遗传结构及其环境适应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1098-1108. |
[5] | 孟庆静, 樊卫国. 刺梨的适钙类型及对高钙生境的适应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2): 1562-1572. |
[6] | 白天道, 余春兰, 甘泽朝, 赖海荣, 杨隐超, 黄厚宸, 蒋维昕. 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变异与地理气象因子的关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2): 1224-1235. |
[7] | 田大栓. 氮磷供应量及比例对灰绿藜种子性状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9): 963-970. |
[8] | 王丽华, 薛晶月, 谢雨, 吴彦. 不同气候类型下四川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3): 297-306. |
[9] | 赵乐文, 陈梓熠, 邹滢, 付子钊, 吴桂林, 刘小容, 罗琦, 林忆雪, 李雄炬, 刘智通, 刘慧. 九种维管植物水力性状的演化趋势[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2): 220-228. |
[10] |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中的谱系地理间断及其形成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9): 1003-1019. |
[11] | 周晓旋, 蔡玲玲, 傅梅萍, 洪礼伟, 沈英嘉, 李庆顺. 红树植物胎生现象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12): 1328-1343. |
[12] | 龚容, 高琼. 叶片结构的水力学特性对植物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3): 300-308. |
[13] | 梁冬, 毛建丰, 赵伟, 周先清, 袁虎威, 王黎明, 邢芳倩, 王晓茹, 李悦. 高山松及其亲本种群在油松生境下的苗期性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2): 150-163. |
[14] | 张凯, 慕小倩, 孙晓玉, 汪梦竹, 胡胜武. 温度变化对油菜及其伴生杂草种苗生长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12): 1132-1141. |
[15] | 覃凤飞,李强,崔棹茗,李洪萍,杨智然. 越冬期遮阴条件下3个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其光生态适应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4): 333-34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