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7): 0-.DOI: 10.17521/cjpe.2024.0228 cstr: 32100.14.cjpe.2024.0228
• • 下一篇
甄玉琪, 邓晨茜, 鲍梦林, 臧纱纱, 严芳, 吴红艳
收稿日期:
2024-07-12
修回日期:
2024-09-30
出版日期:
2025-07-20
发布日期:
2024-10-11
ZHEN Zhen-Yu-Qi Yu-Qi, DENG Deng-Chen-Xi Chen-Xi, BAO Bao-Meng-Lin Meng-Lin, ZANG Sha-Sha, YAN Yan-Fang Fang, WU Hong-Yan
Received:
2024-07-12
Revised:
2024-09-30
Online:
2025-07-20
Published:
2024-10-11
摘要: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合产量达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40%以上。阳光UV辐射增强和海水升温的耦合作用将会影响硅藻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其初级生产贡献。该研究主要探索升温对硅藻响应UVR辐射的光合生理调控,以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变化对硅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威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在18oC和24oC下培养,并置于高可见光(PAR,400-700nm)和UV辐射(PAR+UVR,280-700nm)下,以监测其PSII功能变化和相关生理响应。结果表明: PAR和PAR+UVR均对威氏海链藻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产生抑制作用,UVR存在下PSII光失活速率常数(Kpi)显著上升,但升温时,UVR下藻细胞具有与低温下相近的PSII修复速率常数与失活速率常数比值(Krec/Kpi)。对PSII蛋白亚基周转的分析表明,可见光下升温使藻细胞维持较高的PsbD库,而在UVR下升温则协同促进受损PsbA的快速清除。此外,升温条件下藻细胞维持较高的SOD和CAT酶活性,各处理下仅诱导产生较低水平的非光化学淬灭(NPQ)。我们研究结果表明,威氏海链藻在升温时可通过调节PSII修复循环以促进其光合性能对抗UVR的抑制效应。
甄玉琪, 邓晨茜, 鲍梦林, 臧纱纱, 严芳, 吴红艳. 海水升温及紫外辐射对威氏海链藻光合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0-. DOI: 10.17521/cjpe.2024.0228
ZHEN Zhen-Yu-Qi Yu-Qi, DENG Deng-Chen-Xi Chen-Xi, BAO Bao-Meng-Lin Meng-Lin, ZANG Sha-Sha, YAN Yan-Fang Fang, WU Hong-Yan. Effects of ocean warming and UV radiation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7): 0-. DOI: 10.17521/cjpe.2024.0228
[1] | 闫小红, 傅英健, 胡文海. 亚热带地区3种常绿阔叶植物光系统II功能对冬季短暂升温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331-342. |
[2] | 李伟斌, 张红霞, 张玉书, 陈妮娜. 昼夜不对称增温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汇能力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9): 1225-1233. |
[3] | 蒋海港, 曾云鸿, 唐华欣, 刘伟, 李杰林, 何国华, 秦海燕, 王丽超, 姚银安. 三种藓类植物固碳耗水节律调节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988-997. |
[4] | 刘海燕, 臧纱纱, 张春霞, 左进城, 阮祚禧, 吴红艳. 磷饥饿下硅藻光系统II光化学反应及其对高光强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2): 1718-1727. |
[5] | 吴霖升, 张永光, 章钊颖, 张小康, 吴云飞.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167-1199. |
[6] | 靳川, 李鑫豪, 蒋燕, 徐铭泽, 田赟, 刘鹏, 贾昕, 查天山. 黑沙蒿光合能量分配组分在生长季的相对变化与调控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8): 870-879. |
[7] | 武洪敏, 双升普, 张金燕, 寸竹, 孟珍贵, 李龙根, 沙本才, 陈军文. 短期生长环境光强骤增导致典型阴生植物三七光系统受损的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4): 404-419. |
[8] | 叶子飘, 于冯, 安婷, 王复标, 康华靖. 植物气孔导度对CO2响应模型的构建[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4): 420-428. |
[9] | 李景, 王欣, 王振华, 王斌, 王成章, 邓美凤, 刘玲莉. 臭氧和气溶胶复合污染对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8): 854-863. |
[10] | 李旭, 吴婷, 程严, 谭钠丹, 蒋芬, 刘世忠, 褚国伟, 孟泽, 刘菊秀.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树种对增温的生理生态适应能力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2): 1203-1214. |
[11] | 刘校铭, 杨晓芳, 王璇, 张守仁.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辽东栎和五角枫生长和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3): 197-207. |
[12] | 李鑫豪, 闫慧娟, 卫腾宙, 周文君, 贾昕, 查天山. 油蒿资源利用效率在生长季的相对变化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10): 889-898. |
[13] | 张娜, 朱阳春, 李志强, 卢信, 范如芹, 刘丽珠, 童非, 陈静, 穆春生, 张振华. 淹水和干旱生境下铅对芦苇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2): 229-239. |
[14] | 韩吉梅, 张旺锋, 熊栋梁, 张亚黎. 植物光合作用叶肉导度及主要限制因素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8): 914-924. |
[15] | 蔡建国, 韦孟琪, 章毅, 魏云龙. 遮阴对绣球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5): 570-57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