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84年,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1-10
      
    论文
    发挥海南岛的自然优势,建设大农业必须正确处理某些生态关系问 题
    侯学煜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1-14. 
    摘要 ( 1951 )   PDF (1186KB) ( 82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理解海南岛的自然优势,必须认识该岛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植物本性与生态因素的统一性、综合性、复杂性和联系性。因此,在生物资源利用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粮食增产方面,必须正确处理集约经营和广种薄收的关系;在发展热作方面,必须正确处理橡胶和其他热作的关系,在林业经营方面,必须正确处理采伐和营造的关系,在水利建设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关系;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必须正确处理集中经营和分散饲养的关系;在发展水产资源方面,必须正确处理捕捞和养殖的关系。所以,保持生态平衡是建设海南岛大农业必要的基本指导思想。
    高粱苗对干旱的反应和调节适应能力
    汤章城, 吴亚华, 王育启, 王洪春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15-24. 
    摘要 ( 2177 )   PDF (606KB) ( 97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实验在人工气候室的人工光照室内进行。利用不同低渗透势的培养液模拟土壤干旱条件,观察较抗旱的高粱品种“晋杂5号”在此条件下的生长、生理和代谢的变化。实验表明植株水势、脯氨酸量,总游离氨态氮量在外界渗透势为–2.5巴时就会发生显著变化,鲜重和相对透性在–5.0巴时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而干重则在–10.0巴时才发生明显变化。对于干旱的变化敏感性顺序为水势、脯氨酸量,总游离氨态氮量>相对透性、鲜重>干重。表明干旱首先引起植物水分状况和某些代谢过程的变化,最后才是干物质的积累。“晋杂5号”幼苗在干旱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表现在渐进干旱处理时受到的抑制小于同样程度的突然干旱处理。另外,在一定的干旱范围内随时间延长,生长、生理代谢变化,有趋于缓和或恢复的趋势。本文分析并讨论了脯氨酸含量的对数(log PRO),相对透性的对数(log RP),鲜重和干重的日相对生长率(RGR)和植株水势(φ)之间的关系。
    河西地区几种中生植物的蒸腾和传导率与叶内外环境的关系
    罗耀华, 张鹏云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25-35. 
    摘要 ( 1997 )   PDF (558KB) ( 89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LI-1600稳态气孔仪,测定了河西地区分布较广的五种木本植物的蒸腾和传导率及环境因子。只要光照不低于气孔开启所需的强度,植物蒸腾率最高点之前的高低变化与叶温上升的速率无关,而仅与每一时刻叶温高低密切相关。在种内,蒸腾率大致随叶的厚度和单位叶面积的栅栏组织表面积的增大而提高。但种间则无此相关性。同一样本叶的上下表面蒸腾率之比与其气孔数之比相对应,而种间则毫无关系。环境条件大致相同情况下,二白杨(Populus kansuensis)全天蒸腾量为78.2gH2O·dm-2,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为40,4gH2O·dm-2。分别是箭杆杨(P.nigra var.thevestina)的2.5和1.3倍。同一灌溉条件下,梨光杏(Prunus armeniaca var.glabra)为26.7gH2O·dm-2,比毛杏(P.armeniaca var.ansu)高0.6倍。
    马衔山林区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初步研究
    王孝安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36-40. 
    摘要 ( 2052 )   PDF (273KB) ( 126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点—四分法对马衔山林区阴坡半阴坡一定垂直带(2200—2700米)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把该林区优势植物种群山杨(Populus tremula var.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杆(Picea wilsonii)在不同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作为生态位重叠的计量,以优势植物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它的容纳量,应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描述了优势植物种群的竞争结局。1.优势植物种群的竞争是进展演替的主要动因。2.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结局与每个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和初始状态无关,只与种群间的竞争系数(α)和每个种群的容纳量(K)有关。3.优势植物种群间的竞争可作为研究植物群落的数学理论和一种方法。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植被的比较研究
    王仁卿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41-51. 
    摘要 ( 2452 )   PDF (722KB) ( 78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分析、比较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组成和自然条件,结果表明,两半岛的植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们属于不同的植被分区单位。温度的南北差异、海陆变迁及地形因素是引起两半岛植被分异的主要原因。
    四川省峨眉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李旭光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52-66. 
    摘要 ( 2430 )   PDF (901KB) ( 93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四川省峨眉山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采用数量分类的方法,结合对群落生态外貌特点和区系组成的分析,以及群落所处海拔高度,划分出森林植被的垂直带如下:1.常绿阔叶林带 1900米以下;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500米至2000米;3.针阔混交林带 2000米至2500米;4.寒温性针叶林带 2500米至3099米。
    夏谷群落的密度与消光系数(K值)关系的初步研究
    戚秋慧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67-73. 
    摘要 ( 3765 )   PDF (404KB) ( 92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门司、佐伯的大田切片法,研究不同密度夏谷群落的生产结构、群落内光的分布以及消光系数的变化。目的在于探讨一个比较合理的夏谷密度以及日平均消光系数的简易求法。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1.在不同密度的群落中,密度中等的群落(4.75万/亩),地上部生物量(724.5克/米2),穗重(289.81克/米2)和叶面积指数等是最高的。看出夏谷在4.5—5万/亩的密度较为适宜。2.群落的密度和消光系数之间呈正相关,群落消光系数随着群落密度的增加而加大。而群落消光系数与群落内日平均光强呈负相关。3.不同密度夏谷群落消光系数日变化的趋势均呈早晚高、中午低的谷型曲线。经实测,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测得的瞬时k值与群落的日平均k值较为接近。为此可以用这二时刻的任一瞬时k值作为日平均k值的近似值。
    福建沿海中部平潭、南日和湄州三岛的植被
    林鹏, 丘喜昭, 张娆挺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74-80. 
    摘要 ( 1790 )   PDF (513KB) ( 88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北地区第一次“生态学基础讲习班”情况简介
    罗耀华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82-84. 
    摘要 ( 1753 )   PDF (204KB) ( 74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在长春召开
    鹏祥
    植物生态学报. 1984, 8(1):  85-85. 
    摘要 ( 1541 )   PDF (77KB) ( 85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