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82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82-04-10
      
    论文
    湖南省会同县两个森林群落的生物生产力
    冯宗炜, 陈楚莹, 张家武, 王开平, 赵吉录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257-267. 
    摘要 ( 2192 )   PDF (554KB) ( 79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就我国亚热带分布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森林群落——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并从群落的现存量、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群落中光照分布和消光系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云南东北部三江口地区包石栎、三脉水丝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初步研究
    邱学忠, 刘伦辉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268-280. 
    摘要 ( 1944 )   PDF (2705KB) ( 99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系笔者通过1973年5—8月对云南东北部三江口林区的全面调查后而写成的。文中主要以本区的包石栎,三脉水丝群落为对象,着重讨论了森林群落的生态条件、森林的性质和现状、演替动态及其利用方向等问题,为合理开发该区的森林和植物资源,提出了科学根据,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
    川西亚高山森林植被的区系、种间关联和群落排序的生态分析
    蒋有绪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281-301. 
    摘要 ( 2073 )   PDF (1422KB) ( 88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西亚高山林区海拔高差悬殊,地貌条件复杂,森林植被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本文试就森林植物区系的形成,植物种间关联,植物种在生态序列上的分布格式,以及群落的二维、三维空间排序作了初步分析。本区植物区系可认为受外区成分的水平辐凑、垂直分异和区域内部差异分化三过程的影响;根据关联分析,植物种可区分为阴湿高寒、中生、半旱生等生态组合;植物种在生态序列上的分布格式具有不同的生态指示意义,从6个主要群丛的二维、三维空间排序可明显看出群丛随海拔高低和生境干湿、土壤肥力等座标的变化。
    英国 Hampsfell 蕨菜草地生态系统中枯叶分解作用的研究
    陈灵芝, D. K. 林德莱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302-313. 
    摘要 ( 2185 )   PDF (618KB) ( 82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三种独立的方法估算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草地生态系统中蕨菜枯叶的分解速度。尽管所用的技术不同,但所有的估算量都属于同—幅度范围。 1.蕨菜枯叶的失重率在田间放置40周后为20一22%,由此应用枯叶的残留重量的自然对数与时间关系的指数回归,导出年腐解率为0.317一0.321克/克/年,即每年每克枯叶失去的重量。2.根据枯叶呼吸作用的测定所估算的氧的年总消耗量,指出21.04—24.38%的失重率是由枯叶上的微生物呼吸所造成。3.由枯叶的年输入量和地面积累的现存量计算而得的地表蕨菜枯叶的常数消失率为0.26。
    我国荒漠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旱生结构
    刘家琼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314-319. 
    摘要 ( 2415 )   PDF (411KB) ( 152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我国荒漠15种不同类型植物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超旱生和旱生植物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尤以超旱生植物明显,例如沙冬青、梭梭。 旱生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叶片及角质层厚,具表皮毛、腺毛、瘤状或乳状突起,气孔下陷,栅栏组织及贮水组织发达,构成等面叶及肉质叶,具含晶细胞和粘液细胞;维管束鞘、维管束帽及纤维细胞的存在,增强了植株的坚固性。中生植物叶片及角质层较薄:气孔平置或拱起,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同等发育,胞间隙大,为背腹叶,这是典型的中生结构。
    土壤中镉、铅、锌及其相互作用对作物的影响
    任继凯, 陈清朗, 陈灵芝, 韩荣庄, 姚依群, 孔凡志, 缪有贵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320-329. 
    摘要 ( 4758 )   PDF (572KB) ( 125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作物盆栽模拟试验(砂壤质褐土、pH值8.2)揭示:土壤中分别施入镉(CdCl2)、铅[Pb(CH3COO)2]或锌(ZnSO4)其影响表现为,植物各器官镉的含量超过对照植物的数倍至500倍。土壤镉浓度<5ppm和<10ppm分别造成某些蔬菜和水稻的污染。铅主要积累在植物根部,土壤铅污染对作物的影响较小。锌主要积累在植物叶片和根部,对水稻产生生长抑制的土壤锌浓度临界值不大于200ppm,此浓度对旱作无影响。土壤中同时施入镉和铅,植物对镉的吸收增加。而土壤中镉的增加却减少了植物体内铅的含量。土壤中由于镉、锌或铅、锌相互作用的结果,水稻对它们的吸收都有增加。在旱地土壤锌浓度的增高,降低了植物对镉、铅的吸收。镉、铅、锌同时施入土壤由于相互作用的结果,除锌之外,植物对镉、铅的吸收有明显下降。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要看它们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而且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或拮抗)特点。
    闽南几种植物对极端低温反应的表现
    林鹏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330-332. 
    摘要 ( 1552 )   PDF (120KB) ( 749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旱气候对大针茅草原的群落结构和土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王义凤, 姜恕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333-338. 
    摘要 ( 1751 )   PDF (329KB) ( 87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陈佐忠, 黄德华, 张鸿芳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339-341. 
    摘要 ( 1805 )   PDF (175KB) ( 72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黔西南、黔南生态平衡和大农业考察简报
    音召
    植物生态学报. 1982, 6(4):  342-343. 
    摘要 ( 1887 )   PDF (143KB) ( 74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