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90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3-10
      
    论文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栎林的特点与分类
    杨钦周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197-211. 
    摘要 ( 2535 )   PDF (834KB) ( 7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林,研究了它的主要特点和分类系统。根据硬叶栎林地区各气象站气候图解的特点(“A”字形),认为硬叶栎林是夏雨区的硬叶林,它不同于世界上冬南区的(“U”字形气候图解)硬叶林。 根据硬叶栎林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环境,它不属于亚热带的照叶林和地中海型的硬叶林,而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夏雨硬叶林,在中国西部高山地区的阳坡上常为顶极群落。根据硬叶栎林的优势树种和海拔、气候、土壤及伴生树种,分为10个群系和两个群系组。
    安徽沿江圩丘农区夏收作物田杂草群落分布规律的研究
    强胜, 李扬汉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12-219. 
    摘要 ( 2322 )   PDF (424KB) ( 88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创用了七级目测调查取样,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夏收作物田杂草群落进行分类研究,揭示了安徽沿江圩丘农区夏收作物田杂草群落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土壤类型和轮作制度制约。看麦娘杂草群落分布于水稻土田,猪殃殃,野燕麦杂草群落分布于丘岗区旱地,卷耳、婆婆纳杂草群落分布于灰潮土旱地。首次提出综合草害指数,用以评定杂草群落类型中每种杂草的危害性,从而,提出了不同土壤类型和轮作制度的田块中恶性杂草的定量化指标与防除策略。
    直接模糊聚类的截取水平选择及其在植被数量分析中的应用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20-225. 
    摘要 ( 1940 )   PDF (299KB) ( 740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被生态研究中常用的聚类法,是着眼于研究区域中植被和环境因子呈间断分布或变化梯度较大的一类情况,对原始数据中各个体按其属性进行归类。直接模糊聚类法则以各个体间的属性相近程度来定义一模糊关系矩阵,然后对矩阵取不同的水平截集,从而得出一等级分类。当模糊关系确定以后,截取水平的选择就成了聚类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至目前为止,直接模糊聚类中的截取水平通常由分析者主观给定,或者是以逐步试验,逐步修改的方法确定的。这样,聚类结果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大的主观和任意性。笔者认为截取水平应选在模糊关系变化较大之处,使聚类结果尽可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结构特征。这一原理已被实施于一通用软件中,实例分析表明,如此选择的截取水平确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原始数据的特征,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聚类结果。
    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丁宝永, 刘世荣, 蔡体久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26-236. 
    摘要 ( 2237 )   PDF (594KB) ( 7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海拔300—350m的24年生,四种结构类型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的群落学特性、生物量和生产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及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不同组合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生产力。四种结构群落总平均生物量为159.445t/ha,净生产量为12.237t/ha·a;其中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为149.560t/ha,净生产量为9.627t/ha·a。乔木层盖度制约着群落的空间结构,使群落叶量及叶面积指数等叶的数量指标产生差异从而影响群落的生物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在一定范围内,乔木层郁闭度由0.9减少至0.7,其叶面积指数由3.07增加到6.66,整个群落总的累积叶面积指数由3.315增加到9.220群落平均净生产量增加了105.28%,乔木层的平均净生产量增加了39.89%。
    陕西省不同气候区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肖瑜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37-246. 
    摘要 ( 2283 )   PDF (751KB) ( 84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初步研究了陕西省3个气候区域内7个地区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根据55块标准地的295株伐倒木资料,建立了油松各器官生物量的估计方程。经研究比较不同区域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年平均净初级生产量、现实生产量和叶片的干物质生产效率,结果表明,秦岭山地的油松林一般优于陕西北部的油松林,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油松林各项指标相差不大,但明显高于温带油松林。树干(带皮)生物量比例从南向北逐渐降低,树冠生物量比例从南向北逐渐增大。各调查区油松林分的林下植物种类不多,生物量约占群落总生物量的1%。林地凋落物重量在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未分解层比例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经比较发现,陕西省大部分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结构的遥感图象分析
    孙雪峰, 张振万, 雍世鹏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47-257. 
    摘要 ( 2134 )   PDF (752KB) ( 80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遥感图象分析技术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各层次空间结构(大、中、小、微)及其与相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类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及理论载畜量给予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明显;植被的大结构主要受大气候因素及大的地貌单元控制:地形、水文网络是影响植被中结构的主要因素;而植被微、小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局部地形、地表水、基质及人为干扰因素的制约。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与牧草产量相关性的分析
    王艳荣, 雍世鹏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58-266. 
    摘要 ( 2322 )   PDF (515KB) ( 86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论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分析了各波段反射率与不同植被牧草产量的相关关系,利用6种比值植被指标和正交指标拟建立产草量的估算模式,并进行了精度检验,确认:比值指标G与ND以及二维正交指标(PVI)可以成功地用以估测牧场产草量,这种估测方法最大误差为10%左右。
    安徽黟县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生产力的研究
    金小华, 刘宏纲,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67-274. 
    摘要 ( 2276 )   PDF (418KB) ( 75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地处中亚热带安徽黟县的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以及常绿阔叶幼林的地上部分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黟县常绿阔叶幼林、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1.94,6.84和3.80(t/ha·a),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生产力较低,对亚热带优越的水热资源利用不充分。所调查的九个样地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可回归成线性方程ŷ=4.27+0.15x,净生产力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即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越高,净生产力越大,所以利用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植被,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鲁北的贝沙岗与贝沙植被类型
    谷奉天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75-280. 
    摘要 ( 2238 )   PDF (391KB) ( 97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关鲁北贝沙岗的植被,已往对它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概述了在鲁北渤海湾浅海这一特异环境条件下,植被的组成成分、生态特性、外貌结构和系统类型。
    水分亏缺对蚕豆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夏明忠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81-286. 
    摘要 ( 2204 )   PDF (347KB) ( 64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蚕豆现蕾至饱荚期不同时间土壤水分亏缺情况下的光合特性、光合产量及蚕豆水分亏缺敏感期。蚕豆现蕾后给予土壤干旱处理,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气孔开度、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下降,但气孔密度和呼吸速率增加。水分亏缺使叶片光饱和点由50kLx降至30kLx,气孔开度日变化呈单峰(9—11时)曲线。始荚至盛荚期对土壤干旱最敏感,此期是蚕豆灌水的关键时期。
    吉林柳河T302孔饱粉组合及泥炭发育过程的初步研究
    汪佩芳, 夏玉梅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87-292. 
    摘要 ( 1935 )   PDF (367KB) ( 862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吉林省柳河县T302孔的孢粉分析,14C年代测定、残体分析,表明该区泥炭地形成于早全新世。作者初步提出了该区泥炭的发育经历初级的低位发育阶段演替到中位阶段,进而演替为高位发育阶段。
    法国路易·昂贝尔热功能与进化生态学中心简介
    李永宏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93-295. 
    摘要 ( 1777 )   PDF (179KB) ( 63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生态图的编制
    潘代远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3):  296-296. 
    摘要 ( 1614 )   PDF (83KB) ( 77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