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DOI: 10.17521/cjpe.2024.0332
• • 下一篇
樊月玲,蒋正德,叶佳舒,郑立臣,陈欣
FAN YUELING,JIANG ZHENG DE,YE JIASHU,ZHENG LICHEN,CHEN XIN
摘要: 下辽河平原地区是辽宁粮食的重要产区,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沈阳站”)位于下辽河平原中心地带,处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 IGBP)东西向水分驱动因子和南北向热量驱动因子在我国境内两条样带的交叉区域。因此,沈阳站的农田长期观测数据能很好的代表该地区农田主要作物的性状,在指导本区域农业生产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数据参考。自1998年开始,沈阳站建立了10个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样地,对作物生长动态、收获期性状和产量等生物指标,以及土壤、水分、大气环境要素开展持续观测,积累了大量连续观测数据。本数据集来源于沈阳站10个农田长期观测样地2005-2015年的作物收获期性状和产量连续观测数据,由8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轮作体系表、主要农药除草剂等使用情况表、农田灌溉制度表、水稻收获期植株性状表、玉米收获期植株性状表、大豆收获期植株性状表、作物收获期测产表和样地肥料投入情况工作表。台站的长期观测严格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以下简称“CERN”)观测规范实施,从调查前的前期准备到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完成后的数据整理录入等,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以确保数据相对准确可靠。本数据集提供的下辽河平原区农田主要农作物收获期性状和产量动态数据集,可用于评估年际间产量波动,为优化区域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区域主栽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科学指导与决策依据,从而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