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的数据, 2011 年被引频次前10 名的文章如下:
排名 | 第一作者 | 文章题目 | 发表年 | 卷 | 期 | 页码 | 被引次数 |
1 | 周玉荣 |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 nb量和碳平衡 | 2000 | 24 | 5 | 518-522 | 40 |
2 | 张金屯 |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 1998 | 22 | 4 | 344-349 | 23 |
3 | 朴世龙 |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 2004 | 28 | 4 | 491-498 | 22 |
3 | 朴世龙 | 利用CASA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 2001 | 25 | 5 | 603-608 | 22 |
4 | 方精云 |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 2001,291: 2320-2322)的若干说明 | 2002 | 26 | 2 | 243-249 | 21 |
5 | 袁文平 | 标准化降水指标与Z指数在我国应用的对比分析 | 2004 | 28 | 4 | 523-529 | 20 |
6 | 谢高地 |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 | 2006 | 30 | 2 | 191-199 | 17 |
7 | 王艳芬 | 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地区主要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1998 | 22 | 6 | 545-551 | 16 |
8 | 杨洪晓 | 毛乌素沙地油蒿种群点格局分析 | 2006 | 30 | 4 | 563-570 | 15 |
8 | 曾德慧 | 生态化学计量学:复杂生命系统奥秘的探索 | 2005 | 29 | 6 | 1007-1019 | 15 |
8 | 周广胜 | 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 | 1996 | 20 | 1 | 11-19 | 15 |
8 | 张新时 |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 | 1994 | 18 | 1 | 1-16 | 15 |
9 | 祝燕 | 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结构 | 2008 | 32 | 2 | 262-273 | 14 |
9 | 朱文泉 | 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 | 2007 | 31 | 3 | 413-424 | 14 |
9 | 周先叶 |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联结性 | 2000 | 24 | 3 | 332-339 | 14 |
10 | 王华田 | 利用热扩式边材液流探针(TDP)测定树木整株蒸腾耗水量的研究 | 2002 | 26 | 6 | 661-667 | 13 |
10 | 高贤明 |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的径级结构、种群起源及生态学意义 | 2001 | 25 | 6 | 673-678 | 13 |
10 | 董鸣 | 异质性生境中的植物克隆生长:风险分摊 | 1996 | 20 | 6 | 543-548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