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青海云杉生长状况及其潜在分布区的模拟
彭守璋, 赵传燕, 许仲林, 王超, 柳逸月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6): 605-614.   DOI: 10.3724/SP.J.1258.2011.00605
摘要   (2328 HTML6 PDF(pc) (817KB)(1764)  

根据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概念以及物种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构建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在三维环境资源空间中的生物-地理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 青海云杉在生长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太阳直接辐射三维环境资源空间上的最佳配置为9 ℃、360 mm和1.9 × 103 kW·h·m-2; 用三元方程式的拟合结果在大范围上预测了青海云杉的潜在分布区, 并给出了其在对应地理位置上的生长状况。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1 模拟的青海云杉生长状况与样地基底面积的散点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的海拔高度控制着气温和降水量的组合, 根据海拔高度进行分带, 统计不同高度带内青海云杉出现的频率(青海云杉栅格数占不同高度带栅格数的比率) (图10), 频率越高说明环境越适宜。从图10明显地看出, 在海拔2 800- 3 100 m高度带内, 青海云杉出现的频数最多, 说明该带的适宜性好, 在小于2 500 m和大于3 500 m的海拔带中青海云杉出现的频率较小, 说明该区域适宜性比较差。用观测点的数据进一步对适宜性进行验证。理论上, 如果环境相同, 在树木年龄相同的样地内, 树木的生长情况(树高、胸径及树木密度)应一致。在104个样地中找出年龄段相同的样地, 统计各样地单位面积的树木基部面积, 并对应找出它们所在的高度带, 分析基部面积与青海云杉出现频数之间的关系(图11)。从图11可以看出, 在相同的年龄段里, 基部面积与模拟的青海云杉出现频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在环境资源配置好的地方青海云杉生长状况好。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