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黔西南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孙彩丽, 仇模升, 黄朝相, 王艺伟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 (7): 834-845.   DOI: 10.17521/cjpe.2021.0430
摘要   (739 HTML60 PDF(pc) (1147KB)(1262)  

为明确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以及它们对环境变异的生态响应规律。该研究以5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与方法, 系统研究石漠化对6种胞外酶(β-1,4-葡糖苷酶(BG)、β-1,4-木糖苷酶(BX)和纤维素二糖水解酶、β-1,4-乙酰-葡糖胺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 并分析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无石漠化、潜在和轻度石漠化阶段BG、BX、LAP和AP胞外酶活性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阶段, 但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差异不显著。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质量大体分为3类, 其中, 无石漠化土壤生化性状最优, 潜在和轻度石漠化土壤次之, 且均优于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 并且, 无石漠化、潜在和轻度石漠化土壤存在缺磷现象(酶矢量角度大于45°), 而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氮缺乏(酶矢量角度小于45°)。此外, 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全氮、速效磷、硝态氮、氨态氮和枯落物磷含量的影响, 总体表现为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趋同性并受枯落物磷含量的限制。综上, 石漠化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过程中, 需考虑在潜在和轻度石漠化阶段补充磷, 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阶段补充氮, 以缓解相关养分限制。


石漠化程度
Degree of rock desertification
酶C:N
Enzyme C:N
酶C:P
Enzyme C:P
酶N:P
Enzyme N:P
矢量长度
Vector length
矢量角度
Vector angle
无 No 0.882 ± 0.145a 0.706 ± 0.238a 0.81 ± 0.299a 0.620 ± 0.068a 49.289 ± 5.402a
潜在 Potential 1.006 ± 0.170a 0.705 ± 0.192a 0.699 ± 0.121a 0.645 ± 0.067a 50.817 ± 2.829a
轻度 Slight 0.828 ± 0.093a 0.655 ± 0.111a 0.793 ± 0.128a 0.600 ± 0.042a 49.029 ± 2.763a
中度 Moderate 0.789 ± 0.105a 1.090 ± 0.491a 1.354 ± 0.514a 0.669 ± 0.107a 42.000 ± 6.153a
重度 Severe 0.884 ± 0.213a 1.158 ± 0.360a 1.305 ± 0.289a 0.701 ± 0.106a 41.612 ± 2.813a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3 黔西南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及矢量长度和角度(平均值±标准差)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为明确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以及它们对环境变异的生态响应规律。该研究以5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与方法, 系统研究石漠化对6种胞外酶(β-1,4-葡糖苷酶(BG)、β-1,4-木糖苷酶(BX)和纤维素二糖水解酶、β-1,4-乙酰-葡糖胺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 并分析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无石漠化、潜在和轻度石漠化阶段BG、BX、LAP和AP胞外酶活性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阶段, 但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差异不显著。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质量大体分为3类, 其中, 无石漠化土壤生化性状最优, 潜在和轻度石漠化土壤次之, 且均优于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 并且, 无石漠化、潜在和轻度石漠化土壤存在缺磷现象(酶矢量角度大于45°), 而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氮缺乏(酶矢量角度小于45°)。此外, 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全氮、速效磷、硝态氮、氨态氮和枯落物磷含量的影响, 总体表现为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趋同性并受枯落物磷含量的限制。综上, 石漠化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过程中, 需考虑在潜在和轻度石漠化阶段补充磷, 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阶段补充氮, 以缓解相关养分限制。

不同石漠化程度酶活性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结果表明, 除CBH外, 其他5种土壤胞外酶活性随石漠化加剧基本呈下降趋势。并且, 不同石漠化阶段胞外酶活性呈现如下特点: 无、潜在和轻度石漠化阶段BG、BX、LAP和AP活性差异不明显, 其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阶段相应胞外酶活性, 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阶段胞外酶活性差异也不显著。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胞外酶C:N、C:P和N:P化学计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石漠化程度ln(BG + CBH + BX):ln(NAG + LAP):lnAP总体上为1.05:1.12:1.18。不同石漠化程度胞外酶矢量长度差异不显著。无、潜在和轻度石漠化阶段矢量角度大于45°, 而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阶段矢量角度小于45° (表3)。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