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林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山地, 是中国特有的森林植被类型, 是高山林线以及林草交错带的代表性群落,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固土保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屏障功能与作用。系统研究祁连圆柏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及其特征, 可为当前祁连圆柏林保护、利用及其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8-2022年在植物生长季对祁连圆柏林进行详细的样方调查, 设置样地53个, 并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得到20个调查样地, 最终, 共获取完整调查样地资料73个, 基本遍及祁连圆柏林全部分布区。通过群落数量统计及聚类分析发现: (1)祁连圆柏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 800-3 800 m的山地阳坡、半阳坡, 通常占据同地段生境条件相对严酷的干燥、瘠薄、陡峭的山坡, 现存林多为次生演替后的顶极群落, 林分相对稀疏, 郁闭度0.2-0.6, 平均高度5-13 m, 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 乔木层以祁连圆柏为绝对优势, 径级结构呈右偏正态分布, 胸径集中于4-8 cm, 灌木层和草本层随生境条件变化差异较大。(2)林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70种, 隶属于48科151属, 其中被子植物45科148属, 裸子植物2科2属, 蕨类植物1科1属, 前三大科分别为菊科、禾本科和豆科, 生活型组成中, 草本植物种类明显多于木本植物。(3)根据群落优势种和特征种, 祁连圆柏林可进一步划分出11个群丛组、25个群丛, 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生态序列, 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祁连圆柏-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草本群丛组、祁连圆柏-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草本群丛组、祁连圆柏-小叶金露梅(Dasiphora parvifolia)-草本群丛组、祁连圆柏-银露梅(Dasiphora glabra)-草本群丛组, 在人为扰动严重的区域, 群落中灌木层发育较差, 逐渐向祁连圆柏-草本群丛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