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1983年, 第3期
    刊出日期:1983-03-10
      
    论文
    三十年来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回顾和展望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专业委员会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169-185. 
    摘要 ( 2141 )   PDF (1433KB) ( 85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我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作了回顾与展望。一、回顾:1.亚热带和热带森林区的植被研究。2.温带森林区的植被研究。3.温带草原区的植被研究。4.温带荒漠区的植被研究。5.青藏高寒高原区的植被研究。6.中国植被及其地理、分区和植被图研究。7.环境植物学的研究等。二,展望1.植被基本理论的研究2.植被图志的编制和植被制图学研究 3.栽培植物群落和经济植物生态学特性研究4.实验群落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5.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6.环境保护的植物生态学研究7.植物和植物群落指示性研究
    应用布隆-布朗克的方法研究草原的初步探讨
    李建东, 郑慧莹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186-203. 
    摘要 ( 1782 )   PDF (945KB) ( 76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布隆—布朗克(Braun—Blanquet)的方法,对吉林省长岭种马场附近的植被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划分了21个群落种组和6个群落类型,同时探讨了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系列。
    梵净山黔周林的结构和动态
    杨龙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04-214. 
    摘要 ( 2162 )   PDF (712KB) ( 84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黔椆(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林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上部回香坪以上,剪刀峡及三王殿一牛尾河一带。它是贵州省所特有的群落类型。对梵净山海拔较高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一一黔椆林的结构和动态的分析表明,黔椆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并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种的组成和结构。大量的幼苗和强有力的根出条的更新方式,使黔椆在群落中保持其优势地位,从而使黔椆林成为这一地区的“顶极植物群落”。(二)黔椆在海拔1150米开始出现;在1400一1700米一带成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常绿树中的优势种;在1800—2100米,黔椆优势群落成为“顶极植物群落”,以及黔椆林下存在着大量的、仅在山体上部才有分布的大箭竹,说明黔椆林是对于这一高度地带的天然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三)在黔椆林中的大箭竹周期性成批枯死,这可能有利于黔椆的更新,因为黔椆树苗只能生长在林冠间隙的竹杆中间。大箭竹在黔椆林中大量相继枯死,这对于树的更新十分重要。
    黄土丘陵区农林牧合理生态经济结构模式的初步研究
    陈国良, 刘笃慧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15-221. 
    摘要 ( 1795 )   PDF (457KB) ( 988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出发,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以宁夏固原县为样点,对黄土丘陵区的大农业生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最佳生态经济结构模式,同时通过模式计算可以看出,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自然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生态平衡可以逐步稳定、协调,水土流失量可减少50一80%,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经济收益可提高约2—5倍,对黄土高原同类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甘肃省定西地区气象因子对春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
    周电辉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22-229. 
    摘要 ( 2097 )   PDF (512KB) ( 1014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甘肃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春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水量和蒸发量。本文探讨了气象因子与春小麦产量的联系。并建立了预报产量的数学模型:ŷ=w1ŷ1+w2ŷ2在一定的应用范围内,模型的正确性由二十年的历史资料得到验证,并成功地预报出定西1982年的春小麦产量。
    太白山植物元素背景值的研究
    栗德永, 王开曦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30-239. 
    摘要 ( 2007 )   PDF (614KB) ( 777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比浊,比色以及滴定等分析方法,测定了太白山北坡各植被垂直带主要建群种和一些优势种植物叶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氯等元素。同时测定了上述植物生长的各类土壤中有效态元素含量。计算了叶内相关元素的比值以及植物吸收系数。讨论了土壤因素对叶内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里的植物种类虽然繁多,生理特性各有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复杂,而植物叶内每种元素含量则有一定范围,元素间又有一定比值关系,维持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这就是植物元素背景值获得的主要依据。
    东北刺人参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李崇高, 易富科, 李万林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40-248. 
    摘要 ( 1630 )   PDF (980KB) ( 82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洋参的生态和在汉中地区引种的展望
    李世全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49-250. 
    摘要 ( 1732 )   PDF (149KB) ( 80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滇南富铜景观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于维新, 章申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51-255. 
    摘要 ( 1659 )   PDF (498KB) ( 96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桉树丛林(Mallee)——澳大利亚的一个特殊植被类型
    张经炜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56-259. 
    摘要 ( 1672 )   PDF (355KB) ( 1341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群落野外抽样调查某些工具的改进
    丁纪祥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7(3):  260-264. 
    摘要 ( 1828 )   PDF (292KB) ( 976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