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4): 1-0.DOI: 10.17521/cjpe.2024.0024 cstr: 32100.14.cjpe.2024.0024
• • 上一篇
蒋晓玉1,于欣淼1,廖琴1,张金伟2,吴雪峰3,王旭1,潘俊彤1,王俊锋1,穆春生4,石玉杰1
收稿日期:
2024-01-24
修回日期:
2024-09-30
出版日期:
2025-04-20
发布日期:
2024-10-11
Received:
2024-01-24
Revised:
2024-09-30
Online:
2025-04-20
Published:
2024-10-11
摘要: 氧化亚氮(N2O)是强增温效应的温室气体,也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之一,对气候变化有强烈的反馈作用。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土壤外另一重要的N2O排放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陆地植物排放N2O相关研究方法、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现有研究主要通过原位和离体采集两种方法测定植物N2O排放量变化。陆地植物排放N2O有如下潜在机制:1)植物体在氮代谢过程中产生N2O;2)植物体内或体表微生物活动产生N2O;3)植物作为土壤N2O通道,在气体交换过程中充当媒介作用。植物排放N2O与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有关,自身因素包括植物物种、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等;外界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和微生物等。但当前仍缺少关于其具体机制的深入剖析。因此,结合宏基因组技术测定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微生物基因组,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阐释植物排放N2O在不同生境间差异的微生物机理;结合宏转录组技术测定植物组织中的总RNA,分析N2O排放相关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并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追踪植物体氮素代谢过程,进一步揭示植物N2O通量变化的机理,这对补充和完善全球气候变化“Ecosys”等N2O预测模型有重要意义,并为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蒋晓玉 于欣淼 廖琴 张金伟 吴雪峰 王旭 潘俊彤 王俊锋 穆春生 石玉杰. 陆地植物排放氧化亚氮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4): 1-0. DOI: 10.17521/cjpe.2024.0024
[1] | 葛萍, 李昂, 王银柳, 姜良超, 牛国祥, 哈斯木其尔, 王彦兵, 薛建国, 赵威, 黄建辉. 草甸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对氮添加量的非线性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483-1492. |
[2] | 杨元合, 张典业, 魏斌, 刘洋, 冯雪徽, 毛超, 徐玮婕, 贺美, 王璐, 郑志虎, 王媛媛, 陈蕾伊, 彭云峰. 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氮输入的非线性响应及其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 1-24. |
[3] | 魏杰, 陈昌华, 王晶苑, 温学发. 箱式通量观测技术和方法的理论假设及其应用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4): 318-329. |
[4] | 赵佳玉, 肖薇, 张弥, 王晶苑, 温学发, 李旭辉. 通量梯度法在温室气体及同位素通量观测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4): 305-317. |
[5] | 王明明,刘新平,何玉惠,张铜会,魏静,车力木格,孙姗姗. 科尔沁沙地封育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8): 672-684. |
[6] | 刘程竹, 贾娟, 戴国华, 马田, 冯晓娟. 中性糖在土壤中的来源与分布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4): 284-295. |
[7] | 皮春燕, 刘鑫, 王喆, 包维楷. 苔藓-蓝藻共生体关系与固氮能力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4): 407-418. |
[8] | 李茜, 王芳, 曹扬, 彭守璋, 陈云明. 陕西省森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9): 953-963. |
[9] | 杨丽丽, 龚吉蕊, 刘敏, 杨波, 张子荷, 罗亲普, 翟占伟, 潘琰. 氮沉降对草地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8): 894-913. |
[10] | 郭建荣, 万贤崇. 杨树根压昼夜周期性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3): 369-377. |
[11] | 窦渤凯, 王义东, 薛冬梅, 王中良. 挺水和湿生草本植物传输甲烷的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11): 1208-1218. |
[12] | 徐冰鑫, 胡宜刚, 张志山, 陈永乐, 张鹏, 李刚. 模拟增温对荒漠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系统CO2、CH4和N2O通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8): 809-820. |
[13] | 刘伟, 王继明, 王智平.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功能型对土壤甲烷吸收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3): 275-283. |
[14] | 李海防, 夏汉平, 傅声雷, 张杏锋. 剔除林下灌草和添加翅荚决明对尾叶桉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6): 1015-1022. |
[15] | 牟长城, 石兰英, 孙晓新. 小兴安岭典型草丛沼泽湿地CO2、CH4和N2O的排放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3): 617-62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