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DOI: 10.17521/cjpe.2024.0420
• • 下一篇
李少伟,何永涛,孙维,戴尔阜
收稿日期:
2024-11-21
修回日期:
2025-01-03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3-26
Shao-Wei LI1,HE Yong-Tao 1,Wei SUN2,Er-fu DAI2
Received:
2024-11-21
Revised:
2025-01-03
Online:
2025-06-20
Published:
2025-03-26
摘要: 种植业是西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受自然条件限制,主要分布在以“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拉萨河)”等高原河谷区域,以种植喜凉的青稞、小麦和油菜等粮油作物为主。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站(拉萨站)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拉萨河谷农业区,是高原农区种植业的典型代表。以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的长期动态变化为监测目标,拉萨站设立了综合观测场、长期试验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对青稞、小麦和油菜等该区域主要作物的典型种植模式开展长期定位观测。该数据集是2016-2020年拉萨河谷3种主要作物收获期性状和产量观测数据,包括5个部分:农田复种指数与作物轮作体系、农田作物主要肥料投入情况、农田灌溉情况、作物收获期性状数据和作物测产数据。本数据集将为高原河谷农区作物生产能力评估、农业可持续生产管理、智慧农业系统构建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李少伟 何永涛 孙维 戴尔阜. 2016-2020年拉萨河谷典型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样地的作物收获期性状和产量数据集.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DOI: 10.17521/cjpe.2024.0420
Shao-Wei LI HE Yong-Tao Wei SUN Er-fu DAI. A dataset of crop harvest traits and yield at long-term observation farmlands in Lhasa River valley from 2016 to 2020.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DOI: 10.17521/cjpe.2024.0420
[1] | 樊月玲 蒋正德 叶佳舒 郑立臣 陈欣. 2005-2015年下辽河平原农田长期观测样地主要农作物收获期性状和产量动态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
[2] | 王立龙 冯静 苏娜 刘新平 潘成臣 李玉强. 2005-2015年科尔沁沙地典型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样地的玉米收获期性状和产量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
[3] | 王志波 刘文胜 吴瑞俊 王国梁. 2018-2023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川台地农田长期监测样地作物收获期性状和产量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
[4] | 徐志雄 杞金华 杨国平 鲁志云 杨效东 范泽鑫. 2005和2010年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样地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
[5] | 刘世忠 张倩媚 张德强 刘菊秀 褚国伟 李跃林. 1999-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样地的植物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1-0. |
[6] | 王鹏 李向义 高艳菊 热甫开提 曾凡江. 2005-2010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农田作物(棉花)的收获期性状和产量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
[7] | 朱喜 何志斌 杜明武 赵丽雯 赵丽雯 吴丹丹. 2004-2010年河西走廊中段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样地作物性状和产量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
[8] | 王丽丽, 宋晓彤, 谷际岐, 邵小明. 西藏尖叶对齿藓形态特征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响应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0): 1351-1360. |
[9] | 卢晶, 马宗祺, 高鹏斐, 樊宝丽, 孙坤. 祁连山区演替先锋物种西藏沙棘的种群结构及动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69-579. |
[10] | 马和平, 王瑞红, 屈兴乐, 袁敏, 慕金勇, 李金航. 不同生境对藏东南地面生苔藓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52-560. |
[11] | 李宝, 程雪寒, 吕利新. 西藏朗县地区不同龄级高山松林木径向生长对火干扰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5): 436-446. |
[12] | 王建林, 胡单. 西藏栽培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中心[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28(1): 133-137. |
[13] | 刘允芬, 张宪洲, 张谊光, 周允华.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23(6): 521-528. |
[14] | 王建林, 陶澜, 吕振武. 西藏林芝云杉凋落物的特征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6): 566-570. |
[15] | 吴东兵, 曹广才, 赵世平, 王先明, 扎桑. 小麦在拉萨生态条件下一些生育特点的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1991, 15(4): 386-39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