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雅轩, 王倩, 林倩缇, 张亦嘉, 郑敏, 顾延生
收稿日期:
2025-02-01
修回日期:
2025-09-24
接受日期:
2025-06-30
WANG Ya-Xuan, qian Wang, ti Lin Qian, jia Zhang Yi, Min Zheng
Received:
2025-02-01
Revised:
2025-09-24
Accepted:
2025-06-30
摘要: 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 其解剖结构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策略。水位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因子,该研究旨在对神农架大九湖不同生境中的优势植物进行研究, 探讨植物的叶解剖结构性状在不同水位生境下的变化规律。以神农架大九湖6个不同生境(旱生草甸(HA)、中生-旱生草甸(HB)、湿生-中生草甸(Z)、退化半湿生沼泽(SA)、湿生草本沼泽(SB)、湿生泥炭沼泽(SC))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阿齐薹草(Carex argyi)、华刺子莞(Rhynchospora chinensis)、华东藨草(Scirpus karuisawensis)、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剪股颖(Agrostis matsumurae) 6种草本植物的叶片进行处理, 在显微镜下对叶片横切结构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不同植物叶解剖结构对生境水位变化的适应有所差异, 阿齐薹草、华刺子莞和华东藨草生长于水分条件良好的沼泽生境, 在生境水位升高时, 3种植物的气腔、维管束和上下表皮细胞横切面都显著增大, 并且在阿齐薹草和华刺子莞中叶片厚度和维管束中木质部直径也显著增大; (2)在较干的旱生和中生草甸中生分布的画眉草、假苇拂子茅和剪股颖, 叶片横切面上多数结构在不同生境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仅有泡状细胞和表皮细胞出现显著变化。画眉草叶横切面上的泡状细胞宽度、厚度和上表皮细胞厚度以及假苇拂子茅下表皮细胞厚度在生境水位降低时中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画眉草和剪股颖均属于C4植物, 叶片表面具有表皮毛或突起物, 可能与植物抗旱能力有一定关联。阿齐薹草、华刺子莞和华东藨草的通气组织和输导组织在湿生沼泽环境趋于发达, 保证了气体与水分的流通。通过对不同生境中植物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的研究, 体现出植物叶片应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策略, 能够为研究植物对环境水分变化的适应提供参考。
王雅轩, 王倩, 林倩缇, 张亦嘉, 郑敏, 顾延生. 神农架大九湖6种草本植物叶解剖结构性状对不同水分生境的响应. . DOI: 10.17521/cjpe.2025.0039
WANG Ya-Xuan, qian Wang, ti Lin Qian, jia Zhang Yi, Min Zheng. Leaf anatomical structure traits of six herbaceous plants response to different water habitats in Dajiuhu wetland, Mt. Shennongji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039
[1] | 逯子佳, 王天瑞, 郑斯斯, 孟宏虎, 曹建国, Gregor Kozlowski, 宋以刚. 孑遗植物湖北枫杨的环境适应性遗传变异与遗传脆弱性[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2] | 宋垚彬, 董鸣, 于飞海, 叶学华, 刘建. 克隆植物生态学: 响应与效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999-1037. |
[3] | 陈凯, 杨艳, 徐玲, 蒋忠华. 滇西南山地球花报春种子形态与萌发沿海拔梯度的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119-1127. |
[4] | 袁涵, 钟爱文, 刘送平, 彭焱松, 徐磊. 水毛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及休眠解除方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5): 638-650. |
[5] | 冯珊珊, 黄春晖, 唐梦云, 蒋维昕, 白天道. 细叶云南松针叶形态和显微性状地理变异及其环境解释[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16-1130. |
[6] | 白天道, 余春兰, 甘泽朝, 赖海荣, 杨隐超, 黄厚宸, 蒋维昕. 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变异与地理气象因子的关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2): 1224-1235. |
[7] | 李晓红, 徐健程, 肖宜安, 胡文海, 曹裕松. 武功山亚高山草甸群落优势植物野古草和芒异速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9): 871-882. |
[8] | 吴毅, 刘文耀, 宋亮, 陈曦, 卢华正, 李苏, 石贤萌. 基于林冠塔吊的附生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5): 508-522. |
[9] | 周晓旋, 蔡玲玲, 傅梅萍, 洪礼伟, 沈英嘉, 李庆顺. 红树植物胎生现象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12): 1328-1343. |
[10] | 郭京衡, 曾凡江, 李尝君, 张波.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三种防护林植物根系构型及其生态适应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 36-44. |
[11] | 覃凤飞,李强,崔棹茗,李洪萍,杨智然. 越冬期遮阴条件下3个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其光生态适应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4): 333-345. |
[12] | 吉乃提汗·马木提, 谭敦炎, 成小军. 一年生短命植物疏齿千里光果实异形性的生态学意义[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6): 663-671. |
[13] | 周艳松, 王立群. 星毛委陵菜根系构型对草原退化的生态适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5): 490-499. |
[14] | 谭敦炎, 张洋, 王爱波. 被子植物地下结实和地上/下两型结实的生态适应意义[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1): 72-88. |
[15] | 刘晓风, 谭敦炎. 24种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的扩散体特征与扩散对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6): 1019-102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