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茹雅倩, 薛建国, 葛萍, 李钰霖, 李东旭, 韩鹏, 杨天润, 储伟, 陈章, 张晓琳, 李昂, 黄建辉. 高频轮牧对典型草原生产生态效果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171-179. |
[2] |
郑宁, 李素英, 王鑫厅, 吕世海, 赵鹏程, 臧琛, 许玉珑, 何静, 秦文昊, 高恒睿. 基于环境因子对叶绿素影响的典型草原植物生活型优势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951-960. |
[3] |
张景慧, 王铮, 黄永梅, 陈慧颖, 李智勇, 梁存柱. 草地利用方式对温性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8): 818-833. |
[4] |
熊星烁, 蔡宏宇, 李耀琪, 马文红, 牛克昌, 陈迪马, 刘娜娜, 苏香燕, 景鹤影, 冯晓娟, 曾辉, 王志恒.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1): 1138-1153. |
[5] |
苗百岭, 梁存柱, 史亚博, 梁茂伟, 刘钟龄. 降水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7): 557-565. |
[6] |
汤永康, 武艳涛, 武魁, 郭之伟, 梁存柱, 王敏杰, 常佩静.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权衡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5): 408-417. |
[7] |
闫宝龙, 王忠武, 屈志强, 王静, 韩国栋. 围封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3): 327-336. |
[8] |
李晋波, 姚楠, 赵英, 范庭, 张建国, 兰志龙, 易军, 司炳成. 不同放牧条件下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降水入渗估算[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10): 1033-1042. |
[9] |
孙殿超, 李玉霖, 赵学勇, 左小安, 毛伟. 围封和放牧对沙质草地碳水通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6): 565-576. |
[10] |
乔丽青, 田大栓, 万宏伟, 宝音陶格涛, 潘庆民. 不同载畜率下瓣蕊唐松草的生长和繁殖对策[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8): 878-887. |
[11] |
杨婧, 褚鹏飞, 陈迪马, 王明玖, 白永飞. 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α、β和γ多样性的影响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2): 188-200. |
[12] |
白雪, 程军回, 郑淑霞, 詹书侠, 白永飞. 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对氮磷添加的生理生态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2): 103-115. |
[13] |
李文怀, 郑淑霞, 白永飞. 放牧强度和地形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2): 178-187. |
[14] |
张法伟, 李英年, 曹广民, 李凤霞, 叶广继, 刘吉宏, 魏永林, 赵新全. 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3): 187-198. |
[15] |
马建军, 姚虹, 冯朝阳, 张树礼.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3种不同草地利用模式下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