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麻豆群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分类
韦丹丹, 杜燕, 包维楷, 胡斌, 张瀚曰, 王瀚婕, 唐圆圆, 黄龙, 郭昌安, 刘鑫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doi: 10.17521/cjpe.2025.0064
摘要
(
15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冬麻豆是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作为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极小种群, 其生境脆弱且破碎化严重, 群落生态适应机制和保护策略仍缺乏系统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样方调查, 初步明确了冬麻豆的地理分布范围。利用2023–2024年获取的18个调查样方数据, 提出了群系分类的初步方案, 并对群落结构进行详细描述;结合调查的38个记名样方数据, 对物种组成进行分析。【主要结果】结果表明:(1) 冬麻豆群落集中分布在昌都市卡若区、八宿县、洛隆县和察雅县, 并在卡若镇、夏里乡、拥巴乡和吉巴村等地形成优势群落, 分布海拔介于 (3000) 3083-3657 (4400) m; (2) 群落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74种, 隶属于28科55属, 以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等旱生植物为主, 以落叶灌木与多年生草本为主的生活型组成和泛热带-北温带成分共存的地理区系特征, 均体现其对季节性干旱的适应策略及横断山区过渡带的演化特征; (3) 基于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差异, 将冬麻豆群系进一步划分为6个群丛组和10个群丛; (4) 自然更新能力低, 依赖无性繁殖维持种群, 亟需实施保护措施。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冬麻豆群落分类研究的空白, 可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