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Vol. 49 ›› Issue (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DOI: 10.17521/cjpe.2025.0021
• • 下一篇
张子睿, 周静, 胡艳萍, 梁爽, 马永鹏, 陈伟乐
收稿日期:
2025-01-13
修回日期:
2025-03-02
出版日期:
2025-08-20
ZHANG Zi-Rui, Zhou Jing, HU Yan-Ping, Liang Shuang, MA Yong-Peng, CHEN Wei-Le
Received:
2025-01-13
Revised:
2025-03-02
Online:
2025-08-20
摘要: 巧家五针松(Pinus squamata)是我国特有的极度濒危植物,野生种群仅存于云南省巧家县,面临生境脆弱与种群恢复困难等问题。根内和根际真菌群落对濒危植物的种群维持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巧家五针松真菌群落特征的研究尚存不足。本研究通过原位采样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巧家五针松的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的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地理分异格局,比较了巧家五针松与伴生植物在真菌群落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巧家五针松的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在根内和根际的真菌群落结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野生种群的真菌多样性低于迁地保护的人工繁育种群。(2)对于野生种群,西坡和东坡两个种群个体的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3)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ECM)真菌中的蜡壳耳属(Sebacina)、红菇属(Russula)和金孢牛肝菌属(Xanthoconium)等为巧家五针松的优势菌属,尤其是对于分布在土壤养分缺乏的西坡的亚种群。(4)巧家五针松与邻域树种共享部分ECM真菌,反映出菌根真菌网络在资源共享与生态稳定中的协同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巧家五针松真菌群落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并提出在未来保育工作中应结合人工接种菌根真菌与优化繁育环境,恢复关键共生菌丝网络,以促进“松-菌”一体化的恢复愿景。
张子睿, 周静, 胡艳萍, 梁爽, 马永鹏, 陈伟乐. 极度濒危植物巧家五针松的根内和根际真菌群落特征.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DOI: 10.17521/cjpe.2025.0021
ZHANG Zi-Rui, Zhou Jing, HU Yan-Ping, Liang Shuang, MA Yong-Peng, CHEN Wei-Le. Root-associated Fungal Communities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Plant Pinus Squamat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DOI: 10.17521/cjpe.2025.0021
[1] | 王梦雪 胡明艳 储诚进 陈阳 罗文启 马子龙. 亚热带森林不同菌根真菌树种叶片和细根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化学计量与功能性状): 0-0. |
[2] | 高雨轩, 苏艳军, 冯育才, 张军, 汪小全, 刘玲莉. 珍稀濒危孑遗植物银杉的研究与保护现状[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3] | 周鑫宇, 刘会良, 高贝, 卢妤婷, 陶玲庆, 文晓虎, 张岚, 张元明. 新疆特有濒危植物雪白睡莲繁殖生物学研究[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4] | 黄承玲, 黎荣瀚, 覃红玲, 杨胜雄, 田晓玲, 夏国威, 陈正仁, 周玮.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荔波杜鹃保护遗传学研究[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5] | 陈保冬, 付伟, 伍松林, 朱永官. 菌根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 1-20. |
[6] | 王雨婷, 刘旭婧, 唐驰飞, 陈玮钰, 王美娟, 向松竹, 刘梅, 杨林森, 傅强, 晏召贵, 孟红杰. 神农架极小种群植物庙台槭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 80-91. |
[7] | 任悦,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赵珮杉, 柳叶. 不同生长期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驱动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9): 1298-1309. |
[8] | 胡同欣, 李蓓, 李光新, 任玥霄, 丁海磊, 孙龙. 火烧黑碳对生长季兴安落叶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92-803. |
[9] | 张金峰, 葛树森, 梁金花, 李俊清.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年龄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67-677. |
[10] | 单婷婷, 陈彤垚, 陈晓梅, 郭顺星, 王爱荣. 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氮营养关系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16-528. |
[11] | 李奎, 郑宝强, 王雁, 卜文圣. 滇牡丹自然种群数量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6): 522-529. |
[12] | 穆立蔷, 刘赢男. 不同地理分布区紫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6): 1190-1198. |
[13] | 黄艺, 彭博, 李婷, 梁振春. 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铜镉污染土壤中油松生长和元素积累分布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5): 923-929. |
[14] | 斯琴巴特尔, 秀敏. 荒漠植物蒙古扁桃水分生理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3): 484-489. |
[15] | 邢树堂, 李玉花, 孙雪, 伦志明, 瓦里奥禄敏. 一种有效地提高银杉人工菌根苗诱导率的方法[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2): 323-32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