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DOI: 10.17521/cjpe.2024.0362
• • 上一篇
滕安萍, 刘明慧,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李启研
收稿日期:
2024-10-15
修回日期:
2025-09-09
接受日期:
2025-09-05
出版日期:
2025-06-20
发布日期:
2025-09-23
TENG An-Ping, Minghui Liu, GAO Guang-Lei, Ding Guo Dong, ZHANG Ying, Li Qi-Yan
Received:
2024-10-15
Revised:
2025-09-09
Accepted:
2025-09-05
Online:
2025-06-20
Published:
2025-09-23
摘要: 土壤真菌-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微生境平衡至关重要,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会影响菌群间的作用机制。然而,目前对于真菌-细菌群落共现模式和土壤因子如何影响该模式的认知较为有限。为此,为揭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土壤真菌-细菌群落间相互作用,以中龄、近熟和成熟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沙质草地为对照,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法比较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细菌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林龄增加,土壤真菌-细菌网络愈加简单。中龄林真菌-细菌群落交互最密集,网络抗干扰能力最强,稳定性最高。与樟子松人工林相比,沙质草地土壤真菌-细菌网络更复杂。人工林和沙质草地均以细菌群落间的协同关系为主,表明细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密集。(2)关键节点在不同林龄土壤真菌-细菌网络中存在差异且均为细菌OTU。中龄林网络关键节点最多,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关键节点占比最大。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在中龄林和近熟林共生网络中均作为关键节点,表明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在维持真菌-细菌网络稳定中起关键作用,而沙质草地未识别到关键节点。(3)人工林土壤真菌-细菌网络复杂性主要受土壤速效磷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P<0.05),网络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细菌共现网络特征,服务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
滕安萍, 刘明慧,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李启研. 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细菌共现模式.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DOI: 10.17521/cjpe.2024.0362
TENG An-Ping, Minghui Liu, GAO Guang-Lei, Ding Guo Dong, ZHANG Ying, Li Qi-Yan. Soil fungus-bacteria interaction network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in the Horqin Desert.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DOI: 10.17521/cjpe.2024.0362
[1] | 李文竹, 栾军伟, 邸雅平, 王一, 陈志成, 聂秀青, 刘世荣. 模拟干旱对菌根介导下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 2026, 50(菌根生态学): 0-. |
[2] | 张静 陈洁 李艳朋 盘李军 许涵 李意德 何海生.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人工林植物生物量比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50(化学计量与功能性状): 0-0. |
[3] | 王爽, 陈雅轩, 陈艳梅, 王佳乐, 刘倩愿. 太行山典型区不同生境酸枣根系资源获取策略[J]. , 2025, 50(化学计量与功能性状): 0-. |
[4] | 陈雅轩, 韩雨音, 刘倩愿, 陈艳梅. 不同林龄人工林植物功能性状与碳氮化学计量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50(化学计量与功能性状): 1-. |
[5] | 赵珮杉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林龄和生态位对樟子松人工林地下真菌群落构建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0. |
[6] | 张法伟, 李红琴, 祝景斌, 樊博, 周华坤, 李英年, 梁乃申. 氮添加和降水改变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碳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
[7] | 贾紫璇, 方涛, 张舒欣, 刘一凡, 赵微, 王荣, 昌海超, 朱耀军, 罗芳丽, 郭允倩, 于飞海. 不同沼泽湿地芦苇地上-地下性状对水分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
[8] | 刘影, 李疆枫, 吴佳琪, 王艺帆, 尹清琳, 王静. 干旱下草地植物糙隐子草根系和菌根真菌对土壤碳氮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
[9] | 常鹏飞, 李平, 纳尔斯格, 王静, 王振华, 杨森, 贾舟, 杨璐, 刘玲莉, 邓美凤. 内蒙古温带草原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储量对总碳储量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0-. |
[10] | 沈会涛, 俞筱押, 秦彦杰, 武爱彬. 太行山东麓核桃林碳氮磷化学计量及碳储量随林龄变化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
[11] | 朱瑞德, 杨俊薇, 刘宵含, 陈冰瑞, 池秀莲, 田地, 杨光, 程蒙, 戴亚峰, 王诗文, 陈仲. 霍山石斛设施和林下栽培模式中养分对植物-微生物关联的调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 |
[12] | 邓美凤, 刘慧颖, 杨贵彪. 地上-地下互作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J]. ,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0-. |
[13] | 张琳, 袁伟影, 宋创业, 吴冬秀. 1998~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动态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8): 1-. |
[14] | 崔冬晴, 田晨, 宋慧敏, 鲁小名, 萨其日, 徐国庆, 杨培志, 白永飞, 田建卿. 典型草原优势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对长期放牧的响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163-1176. |
[15] | 范亚冉, 夏少攀, 于冰冰, 朱紫琪, 杨威, 范豫川, 刘晓雨, 张旭辉, 郑聚锋.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增温对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分子组成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053-106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