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美凤, 刘慧颖, 杨贵彪
收稿日期:
2025-09-03
接受日期:
2025-09-18
Deng
Received:
2025-09-03
Accepted:
2025-09-18
Supported by:
摘要: 无
邓美凤, 刘慧颖, 杨贵彪. 地上-地下互作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 DOI: 10.17521/cjpe.2025.0322
Deng. Aboveground–Belowground Interactions Shape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322
[1] | 陈炫铮, 朱耀军, 高居娟, 刘一凡, 王荣, 方涛, 罗芳丽, 薛伟, 于飞海. 植物-土壤反馈时空变异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8): 955-966. |
[2] | 王燕, 张全智, 王传宽, 郭万桂, 蔺佳玮. 恢复方式对东北东部森林土壤碳氮磷计量特征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943-954. |
[3] | 王晓颖, 孙志高, 陈冰冰, 武慧慧, 张党玉. 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残体异位分解及磷养分释放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844-857. |
[4] | 席念勋, 张原野, 周淑荣. 群落生态学中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170-182. |
[5] | 赵榕江, 陈焘, 董丽佳, 郭辉, 马海鲲, 宋旭, 王明刚, 薛伟, 杨强. 植物-土壤反馈及其在生态学中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0): 1333-1355. |
[6] | 秦江环, 张春雨, 赵秀海. 基于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土壤反馈的Janzen- Connell假说检验[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24-631. |
[7] | 张庆, 尹本丰, 李继文, 陆永兴, 荣晓莹, 周晓兵, 张丙昌, 张元明. 荒漠藓类植物死亡对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3): 350-361. |
[8] | 解梦怡, 冯秀秀, 马寰菲, 胡汗, 王洁莹, 郭垚鑫, 任成杰, 王俊, 赵发珠. 秦岭锐齿栎林土壤酶活性与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8): 885-894. |
[9] | 唐金琦, 郭小城, 鲁新瑜, 刘明超, 张海艳, 冯玉龙, 孔德良. 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影响及其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1): 1095-1112. |
[10] | 陈日升, 康文星, 周玉泉, 田大伦, 项文化. 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随林龄变化的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2): 173-184. |
[11] | 王雪梅, 闫帮国, 赵广, 史亮涛, 刘刚才, 方海东. 云南元谋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对车桑子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3): 311-324. |
[12] | 徐倩倩, 刘琪璟, 张国春. 长白山高山苔原雪斑大白花地榆群落土壤氮素动态与生产力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59-166. |
[13] | 蒋婧, 宋明华.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8): 979-988. |
[14] | 李苏梅, 龙春林, 刀志灵.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桤木改良土壤效应研究综述[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5): 878-886. |
[15] | 沙丽清, 郑征, 冯志立, 刘玉洪, 刘文杰, 孟盈, 李明锐.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6): 689-69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