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 Vol. 50 ›› Issue (菌根生态学): 0-.DOI: 10.17521/cjpe.2024.0414
• •
杨密, 鲁梦珍, 冯志洋, 袁旭东, 赵小祥, 田秋香, 刘峰
收稿日期:
2024-11-19
修回日期:
2025-02-12
出版日期:
2026-01-20
YANG Mi, 鲁 梦珍, 冯 志洋, 袁 旭东, Zhao Xiaoxiang, Tian Qiuxiang
Received:
2024-11-19
Revised:
2025-02-12
Online:
2026-01-20
摘要: 磷(P)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制约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可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或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 EC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以增强其对磷的吸收。AM菌根和ECM菌根在磷的利用策略上存在差异,影响生态系统磷循环过程。了解不同菌根类型下森林土壤磷有效性的变化,对于理解亚热带森林的生产力维持机制和指导森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内35个森林样地(ECM树种优势度呈梯度变化)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4种生物有效磷(氯化钙-P、酶-P、柠檬酸-P、盐酸-P)的含量,分析土壤有效磷随ECM树种优势度的变化规律,并探究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氯化钙-P、柠檬酸-P、盐酸-P含量与外生菌根优势度无显著相关关系,但酶-P含量随ECM树种优势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氯化钙-P含量与凋落物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柠檬酸-P和盐酸-P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微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酶-P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此外,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与ECM树种优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以ECM树种为主的森林土壤具有更高的酶可水解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可通过有机磷的矿化,释放更多的磷素,进而促进亚热带森林ECM树种的快速生长。
杨密, 鲁梦珍, 冯志洋, 袁旭东, 赵小祥, 田秋香, 刘峰. 亚热带森林土壤磷有效性与外生菌根优势度的关联分析. , 2026, 50(菌根生态学): 0-. DOI: 10.17521/cjpe.2024.0414
YANG Mi, 鲁 梦珍, 冯 志洋, 袁 旭东, Zhao Xiaoxiang, Tian Qiuxiang.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nd ectomycorrhizal tree dominance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6, 50(菌根生态学): 0-. DOI: 10.17521/cjpe.2024.0414
[1] | 唐远翔, 熊仕臣, 朱洪锋, 张新生, 游成铭, 刘思凝, 谭波, 徐振锋. 长期氮添加对四川盆地西缘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凋落叶产量及碳氮磷归还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5): 720-731. |
[2] | 郭李琦, 闫晓蕾, 曹磊, 高景, 刘瑞强, 周旭辉. 树种菌根类型与根系性状对根际微生物网络复杂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4): 573-584. |
[3] | 房凯, 王迎新, 黄建辉, 段俊光, 张琦, 张倩, 甘红豪, 褚建民.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被恢复的养分限制因子解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7-18. |
[4] | 冉佳鑫, 张宇辉, 王云, 杨智杰, 毛超. 增温和氮磷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溶解有机碳生物可降解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9): 1232-1242. |
[5] | 王晓颖, 孙志高, 陈冰冰, 武慧慧, 张党玉. 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残体异位分解及磷养分释放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844-857. |
[6] | 焦荟颖, 刘立强, 杨佳鑫, 秦伟, 王睿哲. 新疆野苹果自然种群根际固氮菌、解磷菌及解钾菌对叶片养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930-942. |
[7] | 俞庆水, 倪晓凤, 吉成均, 朱江玲, 唐志尧, 方精云. 10年氮磷添加对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6): 690-700. |
[8] | 吴君梅, 曾泉鑫, 梅孔灿, 林惠瑛, 谢欢, 刘苑苑, 徐建国, 陈岳民. 土壤磷有效性调控亚热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对凋落叶输入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242-253. |
[9] | 赵艳超, 陈立同. 土壤养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量响应增温的调节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071-1081. |
[10] | 何敏, 许秋月, 夏允, 杨柳明, 范跃新, 杨玉盛. 植物磷获取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3): 291-305. |
[11] | 刘海燕, 臧纱纱, 张春霞, 左进城, 阮祚禧, 吴红艳. 磷饥饿下硅藻光系统II光化学反应及其对高光强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2): 1718-1727. |
[12] | 张慧, 曾文静, 龚新桃, 马泽清. 亚热带典型树种根毛特征及其与共生真菌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 88-100. |
[13] | 冯继广, 张秋芳, 袁霞, 朱彪. 氮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855-870. |
[14] | 谢欢, 张秋芳, 陈廷廷, 曾泉鑫, 周嘉聪, 吴玥, 林惠瑛, 刘苑苑, 尹云锋, 陈岳民. 氮添加促进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系协作维持土壤磷有效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7): 811-822. |
[15] | 冼应男, 张瑛, 李宝珍, 罗沛, 肖润林, 吴金水. 绿狐尾藻光合色素组成及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外源铵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4): 451-46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