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一迪, 蔡体久. 大兴安岭北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349-363. |
[2] |
杨安娜, 李曾燕, 牟凌, 杨柏钰, 赛碧乐, 张立, 张增可, 王万胜, 杜运才, 由文辉, 阎恩荣. 上海大金山岛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377-389. |
[3] |
王德利, 梁存柱. 退化草原的恢复状态: 气候顶极或干扰顶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0): 1464-1470. |
[4] |
赵榕江, 陈焘, 董丽佳, 郭辉, 马海鲲, 宋旭, 王明刚, 薛伟, 杨强. 植物-土壤反馈及其在生态学中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0): 1333-1355. |
[5] |
翟江维, 林馨慧, 武瑞哲, 徐义昕, 靳豪豪, 金光泽, 刘志理. 小兴安岭不同功能型阔叶植物的柄叶权衡[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700-711. |
[6] |
彭鑫, 金光泽. 植物特性和环境因子对阔叶红松林暗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56-666. |
[7] |
师斌, 窦建德, 黄维, 李小伟. 宁夏贺兰山斑子麻黄荒漠群落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3): 362-367. |
[8] |
李孝龙, 周俊, 彭飞, 钟宏韬, Hans LAMBERS. 植物养分捕获策略随成土年龄的变化及生态学意义[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7): 714-727. |
[9] |
孙浩哲, 王襄平, 张树斌, 吴鹏, 杨蕾.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6): 594-605. |
[10] |
贺强. 生物互作与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动态: 从理论到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75-1093. |
[11] |
胡宗达, 刘世荣, 罗明霞, 胡璟, 刘兴良, 李亚非, 余昊, 欧定华. 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次生林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 973-985. |
[12] |
乔鲜果, 郭柯, 赵利清, 王孜, 刘长成. 中国长芒草群系的群落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 986-994. |
[13] |
刘凌, 樊英杰, 宋晓彤, 李敏, 邵小明, 王晓蕊. 色季拉山不同腐解等级华山松倒木上的苔藓植物组合[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8): 842-853. |
[14] |
陆帅志, 乔鲜果, 赵利清, 王孜, 高趁光, 王静, 郭柯. 中国西北针茅草原的基本群落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0): 1087-1094. |
[15] |
李紫晶, 莎娜, 史亚博, 佟旭泽, 董雷, 张小青, 孙蔷, 梁存柱. 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半日花荒漠群落特征及其分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9): 806-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