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琦, 冯可, 常智慧, 何双辉, 徐维启. 灌丛化对林草交错带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70-781. |
[2] |
冯可, 刘冬梅, 张琦, 安菁, 何双辉. 旅游干扰对松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4): 584-596. |
[3] |
杨玲, 梁思琪, 潘佳明, 韦金鑫, 丁涛, 蒋日红, 邵毅贞, 张宪春, 刘勇波, 向巧萍. 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和资源冷杉的物种划分及其遗传资源的保护[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2): 1629-1645. |
[4] |
伍敏, 田雨, 樊大勇, 张祥雪. 干旱胁迫下毛白杨和元宝槭的水力学调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1086-1097. |
[5] |
张敏, 朱教君. 光温条件对不同种源红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13-623. |
[6] |
张金峰, 葛树森, 梁金花, 李俊清.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年龄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67-677. |
[7] |
徐梦, 田大栓, 王易恒, 何奕成, 崔清国, 李跃林, 申小莉, 原作强, 王扬. 国家尺度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219-1233. |
[8] |
张欢, 张云玲, 张彦才, 阎平. 新疆奇台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及其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8): 918-924. |
[9] |
武洪敏, 双升普, 张金燕, 寸竹, 孟珍贵, 李龙根, 沙本才, 陈军文. 短期生长环境光强骤增导致典型阴生植物三七光系统受损的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4): 404-419. |
[10] |
徐光来, 李爱娟, 徐晓华, 杨先成, 杨强强. 中国生态功能保护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动态及气候因子驱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3): 213-223. |
[11] |
曹嘉瑜, 刘建峰, 袁泉, 徐德宇, 樊海东, 陈海燕, 谭斌, 刘立斌, 叶铎, 倪健. 森林与灌丛的灌木性状揭示不同的生活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7): 715-729. |
[12] |
刘晓彤, 袁泉, 倪健. 中国植物分布模拟研究现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4): 273-283. |
[13] |
邹东廷, 王庆刚, 罗奥, 王志恒. 中国蔷薇科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资源植物保护现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1): 1-15. |
[14] |
王志高, 张中信, 汪文革, 储俊. 安徽岳西县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的初步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6): 615-619. |
[15] |
梁鹏鸿, 王襄平, 吴玉莲, 徐凯, 吴鹏, 郭鑫. 黑龙江胜山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5): 425-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