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琦, 冯可, 常智慧, 何双辉, 徐维启. 灌丛化对林草交错带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70-781. |
[2] |
王姝文, 李文怀, 李艳龙, 严慧, 李永宏. 放牧家畜类型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941-950. |
[3] |
周楷玲, 赵玉金, 白永飞. 基于Sentinel-2A数据的东北森林植物多样性监测方法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251-1267. |
[4] |
范敏, 卢奕曈, 王照华, 黄颖琪, 彭羽, 尚佳欣, 张杨.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斑块格局影响植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 51-61. |
[5] |
姜鑫, 牛克昌. 青藏高原禾草混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39-551. |
[6] |
钟志伟, 李晓菲, 王德利. 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36-1048. |
[7] |
薛晶月, 王丽华, 谢雨, 高景, 贺俊东, 吴彦. 西南地区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4): 365-373. |
[8] |
邹东廷, 王庆刚, 罗奥, 王志恒. 中国蔷薇科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资源植物保护现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1): 1-15. |
[9] |
刘文亭, 卫智军, 吕世杰, 孙世贤, 贾利娟, 张爽, 王天乐, 代景忠, 卢志宏. ·荒漠草地植物多样性对草食动物采食的响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6): 564-573. |
[10] |
崔宁洁,张丹桔,刘洋,张健,杨万勤,欧江,张捷,宋小艳,殷睿. 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窗植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5): 477-490. |
[11] |
晏欣,龚吉蕊,张梓瑜,黄永梅,安然,祁瑜,刘敏. 狼针草光合特性对放牧干扰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30-541. |
[12] |
张敏,潘艳霞,杨洪晓. 山东半岛潮上带沙草地的物种多度格局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42-550. |
[13] |
周磊, 何洪林, 张黎, 孙晓敏, 石培礼, 任小丽, 于贵瑞. 基于数字相机图像的西藏当雄高寒草地群落物候模拟[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11): 1125-1135. |
[14] |
刘聪, 项文化, 田大伦, 方晰, 彭长辉. 中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增加导致细根生物量“超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5): 539-550. |
[15] |
张新平, 王襄平, 朱彪, 宗占江, 彭长辉, 方精云. 我国东北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5): 1031-1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