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2014年,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01

    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温带荒漠草原景观。于鸿莹等验证了荒漠草原主要物种叶经济谱的存在, 确定了荒漠草原各功能型植物叶片性状在经济谱中的位置(本期1029–1040页)(于鸿莹摄)。

      
    研究论文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关系及其经济谱分析
    于鸿莹, 陈莹婷, 许振柱, 周广胜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29-1040.  doi:10.3724/SP.J.1258.2014.00097
    摘要 ( 430 )   全文 ( 108 )   PDF (19276KB) ( 28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导致草原荒漠化加剧, 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 对荒漠草原植物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愈加迫切, 分析比较荒漠草原不同功能型物种叶片经济谱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测定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比叶面积和叶片氮素含量, 验证了荒漠草原植物叶片经济谱的存在, 明确了各功能型植物叶片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在叶片经济谱中的位置。荒漠草原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性状差异明显, 草本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单位质量叶氮含量(Nmass)分别是灌木的2.39倍和1.20倍; 一年生植物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Aarea)、SLA、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分别是多年生植物的1.93倍、2.13倍和4.24倍; C4植物的AareaSLAPNUE分别是C3植物的2.25倍、1.73倍和3.61倍。除Aarea与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与SLA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外, 叶片性状间存在广泛的相关关系, 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验证了叶片经济谱在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中也同样存在。进一步分析表明, 一年生植物、草本植物、C4植物叶片在叶片经济谱中位于靠近薄叶、光合能力强、寿命短的一端; 而多年生植物、灌木、C3植物叶片靠近厚叶、光合能力弱、寿命长的一端。这说明荒漠草原中不同功能型植物可通过权衡其经济性状间的关系而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 对于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中国主要湿地植被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胡伟芳, 章文龙, 张林海, 陈晓艳, 林伟, 曾从盛, 仝川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41-1052.  doi:10.3724/SP.J.1258.2014.00098
    摘要 ( 322 )   全文 ( 111 )   PDF (23661KB) ( 167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湿地植物氮(N)和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揭示植物与生境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中国52个采样区湿地植物不同器官和全株样本的N和P含量, 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 探讨植物器官、生长期、植物类型、湿地类型和气候带对湿地植物N和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湿地植物各器官N、P和N:P的几何平均值均表现为叶片(N, 16.07 mg·g-1; P, 1.85 mg·g-1; N:P, 8.67) >地上部分(N, 13.54 mg·g-1; P, 1.72 mg·g-1; N:P, 7.96) >茎(N, 7.86 mg·g-1; P, 1.71 mg·g-1; N:P, 4.58); 2)叶片N含量随时间变化呈现“三峰”型变化, 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7月和9月; 茎的N含量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双峰”型, 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 成熟期之前, 植物叶片的N:P与N趋同波动, N:P主要受N含量控制; 衰老期N:P受P含量控制。3)湿地类型是影响植物叶片N和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关键因素, N和P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河流, 最低值出现在沼泽湿地, N:P的变化趋势大致与之相反。4)植物叶片N、P和N:P的几何平均值都表现为热带>温带>亚热带, 但总体差异不显著(p > 0.05)。5)中国大部分湿地植物叶片N:P < 14, 表现为N限制。

    大气CO2浓度上升和氮添加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
    龙凤玲, 李义勇, 方熊, 黄文娟, 刘双娥, 刘菊秀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53-1063.  doi:10.3724/SP.J.1258.2014.00099
    摘要 ( 194 )   全文 ( 98 )   PDF (7469KB) ( 95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N)添加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态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为阐述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碳的抗干扰能力, 运用大型开顶箱, 研究了4种处理((1)高CO2浓度(700 µmol·mol-1)和高氮添加(100 kg N·hm-2·a-1) (CN); (2)高CO2浓度和背景氮添加(CC); (3)高氮添加和背景CO2浓度(NN); (4)背景CO2和背景氮添加(CK))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近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 (1) CN处理能明显地促进各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 其中, 下层土壤(5-60 cm土层)中的响应达到统计学水平。(2)活性有机碳库各组分对处理的响应有所差异: 不同土层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对各处理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 各土层中的MBC含量均为CN > CC > NN > CK, 其中0-5 cm、5-10 cm、10-20 cm 3个土层的处理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10-20 cm与20-40 cm两个土层中的易氧化有机碳处理间有显著差异; 而对于各土层中水溶性有机碳, 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3)各团聚体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的响应也有所差异: 20-40 cm与40-60 cm土层中250-2000 μ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存在处理间差异; 40-60 cm土层中53-250 μm组分的有机碳对各处理响应敏感, CC处理和NN处理都有利于该组分碳的深层积累, 尤其CN处理下的效果最为明显; 在各处理10-20 cm、20-40 cm及40-60 cm土壤中, < 53 μm组分中的碳含量间差异显著。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添加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增加, 尤其有利于深层土壤中微团聚体与粉粒、黏粒团聚体等较稳定组分中有机碳的积累, 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CO2浓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协同作用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孟凡超, 张佳华, 姚凤梅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64-1073.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0
    摘要 ( 238 )   全文 ( 33 )   PDF (3692KB) ( 145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CO2]升高和降水变化等多因子共同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报道较少, 制约着人们对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和预测。玉米(Zea mays)作为重要的C4植物, 受[CO2]和降水影响显著, 但鲜有[CO2]升高和降水增加协同作用对其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的报道。该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箱模拟[CO2]升高(390 (环境)、450和550 μmol·mol-1), 降水增加量设置为增加自然降水量的15% (以试验地锦州1981-2010年6至8月月平均降水量为基准), 从而形成6个处理: C550W+15%、C550W0、C450W+15%、C450W0、C390W+15%和C390W0。试验材料选用玉米品种‘丹玉39’。结果表明: [CO2]升高和降水增加的协同作用在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上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5), 二因子均起正作用, 使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升高。籽粒产量在[CO2] 390、450和550 μmol·mol-1水平下的降水增加处理较自然降水处理分别增加15.94%、9.95%和9.45%, 而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3.06%、8.13%和6.49%。因为籽粒产量的增幅略大于生物产量的增幅, 所以促进了经济系数的升高。穗部性状变化显著, 其中, 穗粒数、穗粒重、穗长和穗粗等性状值均随[CO2]升高而升高, 且各[CO2]水平下均表现为降水增加处理>自然降水处理, 而瘪粒数相反。但是, [CO2]升高和降水增加的协同作用也促进了轴粗的升高, 对玉米产量的增加起着限制作用。二因子协同作用在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 而在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上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5)。二因子协同作用使玉米叶片的Pn升高, 植株高度升高, 穗位高升高, 茎粗增加, 叶面积变大, 从而促进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升高, 为玉米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表明: 在未来[CO2]升高条件下, 一定程度的降水增加对玉米的产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施肥和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杨中领, 苏芳龙, 苗原, 钟明星, 肖蕊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74-1081.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1
    摘要 ( 359 )   全文 ( 114 )   PDF (5648KB) ( 222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 施肥通常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但是关于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机制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该研究基于一个4年的施肥实验, 试图通过个体大小的不整齐性和单位植物氮含量, 定性地揭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施肥后多样性下降的原因。研究显示: 在封育地, 施肥致使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了15%, 并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物种的高度。同时, 施肥使物种间单位植物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数目降低了65%。施肥后光竞争加剧, 导致大个体植物排斥小个体植物, 进而引起了物种丰富度下降29.6%。与封育地不同, 放牧地施肥并没有改变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和物种的高度, 而是使物种间单位植物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数目增加了11.4%。施肥并没有改变放牧地的光竞争强度, 而是增加了物种间对土壤营养元素氮的竞争强度, 进而引起了物种丰富度下降17.3%。该研究还发现, 放牧施肥地的物种丰富度下降速度和等级显著低于封育施肥地的物种丰富度下降速度和等级, 这表明放牧减缓了施肥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力。

    去叶对水曲柳和落叶松苗木当年生长及细根动态的影响
    李俊楠, 王文娜, 谢玲芝, 王政权, 谷加存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82-1092.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2
    摘要 ( 174 )   全文 ( 5 )   PDF (37955KB) ( 94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叶片被取食会导致树木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发生显著的变化。目前对细根动态如何对叶片损失做出响应的了解仍然有限。以生物量分配和高生长策略不同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苗木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人为去叶处理(叶面积去除0% (对照)、40%和80%), 采用微根管技术对细根(直径≤2 mm)生产和死亡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定量观测, 同期测定了地上部分(苗高和地径)的生长。结果表明: 1)去叶降低了两树种苗高(统计上均不显著)和地径的生长, 但是对苗高生长的影响小于地径。随着去叶强度的提高, 苗木地上生长受到的影响加大, 生长季末期水曲柳苗高比对照降低3.3%-12.1%, 地径降低5.7%-23.1%; 而落叶松苗高和地径降低相对较少(< 12%)。2)去叶显著地减少了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现存量(p< 0.001), 其相对增长量((去叶后现存量高峰-去叶当日现存量)/去叶当日现存量)随着去叶强度的加大而降低。3)与对照相比, 去叶后两树种细根生产量显著减少(p< 0.05), 而细根死亡量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来看, 去叶对水曲柳地上部分(特别是地径)生长影响较大, 而对落叶松地下部分(主要是新根)生长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理解冠层碳供应对根系动态影响的种间差异及其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中国南部基塘区农业模式的变迁与凤眼蓝的入侵
    周晴, 潘晓云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93-1098.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3
    摘要 ( 362 )   全文 ( 67 )   PDF (2096KB) ( 379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凤眼蓝(别名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入侵中国南部基塘区的主要原因, 对历史文献与档案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凤眼蓝在中国大陆的出现早于1930年。1911年后, 凤眼蓝曾入侵浙江省杭嘉湖平原水网河道。凤眼蓝也是1911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常见的水生植物。1911-1980年, 基塘农业是浙江省的杭嘉湖地区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农业经营模式, 凤眼蓝在这两个地区都曾被用作有机肥。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 长江流域曾推广凤眼蓝栽培技术, 对凤眼蓝进行了大规模的养植, 但1950-1980年的广积肥运动控制了凤眼蓝的繁殖速度和规模。1980年以来, 基塘地区成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区域, 传统的循环农业经营模式普遍被废弃, 同时, 基塘区河网湿地水文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凤眼蓝入侵中国南部基塘区的主要原因。

    胡杨异形叶光合作用对光强与CO2浓度的响应
    王海珍, 韩路, 徐雅丽, 牛建龙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99-1109.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4
    摘要 ( 268 )   全文 ( 86 )   PDF (15336KB) ( 110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形多变, 随个体生长发育, 植株出现条形、卵形和锯齿阔卵形叶。在新疆塔里木河上游人工胡杨林内选择具有此3种叶形的成年标准株, 将枝条拉至同一高度, 通过活体测定, 比较其光合作用-光与CO2响应及叶绿素荧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胡杨异形叶光合速率对光强/CO2浓度与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强的响应曲线均可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来拟合, 得出的主要光合参数与实测值较吻合。胡杨卵形叶、锯齿阔卵形叶光合速率-光响应参数与生化参数及快速光响应参数与条形叶差异显著, 而光合速率-CO2响应参数则无显著差异。胡杨异形叶CO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较饱和光强下的Pnmax高, 表明胡杨强光下光合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CO2供应和1,5-二磷酸核酮糖(RuBP)再生能力的限制。卵形叶、锯齿阔卵形叶的初始量子效率(α)、初始羧化效率(CE)、Pnmax、光合能力(Amax)与最大羧化速率(Vcmax)均显著高于条形叶; 锯齿叶光饱和点(LSP)、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与光呼吸速率(Rp)高于卵形叶, 条形叶光补偿点(LCP)与LSP、αCE最低。表明荒漠干旱环境下胡杨锯齿叶最耐强光, 高Rp可能是其耗散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免于强光破坏的重要途径; 卵形叶高的αCE、磷酸丙糖利用效率(TPU)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与低LCP及叶氮分配策略是其保持高光合速率的原因; 条形叶ΦPSIIETRPn低, 因其制造光合产物不足而难以满足树体生长逐渐减少并处于树冠下部。可见, 胡杨条形叶光合效率低、抗逆性差, 主要以维持生长为主; 随着树体长大, 条形叶难以适应荒漠环境来维系其生长, 出现了卵形叶; 卵形叶光合效率高, 易于快速积累光合产物而加快树体生长, 但其LSP低和耐光抑制能力弱, 逐渐被更耐强光、高温与大气干旱的锯齿叶所取代, 从而使胡杨在极端逆境下得以生存, 这是胡杨从幼苗到成年叶形变化及异形叶着生在树冠不同高度的原因。

    四种作物光下暗呼吸速率降低的原因
    康华靖, 李红, 权伟, 欧阳竹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110-1116.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5
    摘要 ( 1020 )   全文 ( 114 )   PDF (21504KB) ( 108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C3作物(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和大豆, Glycine max)和C4作物(玉米, Zea mays和千穗谷, 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为例, 探讨了其光下暗呼吸速率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 2% O2条件下, CO2浓度为0时, 叶室CO2浓度维持在0左右, 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高于叶室CO2浓度。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此时植物的暗呼吸仍在正常进行。因此, 该测量条件下的表观光合速率应为CO2浓度为0时的光下暗呼吸速率(Rd)。CO2浓度为0时, 不同光强下的Rd均随光强的升高而降低, 且在低光强(50 μmol·m-2·s-1)和高光强(2000 μmol·m-2·s-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光强对Rd具有较大影响。在2% O2条件下, 经饱和光强充分活化而断光后, 以上4种作物叶片的暗呼吸速率(Rn)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说明光强并未抑制暗呼吸速率。试验结果表明, Rd的降低是由于CO2被重新回收利用所导致, CO2回收利用率随光强的升高而增大, 从低光强(50 μmol·m-2·s-1)到高光强(2000 μmol·m-2·s-1), 小麦、大豆、玉米和千穗谷的回收利用率范围变动分别为22.65%-52.91%、22.40%-55.31%、54.24%-87.59%和72.43%-90.07%。

    不同光强下细胞外三磷酸腺苷对菜豆叶片光化学反应特性的影响
    冯汉青, 焦青松, 田武英, 孙坤, 贾凌云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117-1123.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6
    摘要 ( 312 )   全文 ( 94 )   PDF (8119KB) ( 190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磷酸腺苷(ATP)不但分布在细胞内部, 而且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中。细胞外ATP (eATP)可与细胞膜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并激发细胞内的第二信使, 从而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学功能。但目前对于eATP是否也能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则研究较少。该文以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叶片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在不同光强下eATP对菜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光强的增加, 叶片的光适应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 (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现下降趋势, 而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以及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随着光强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 eATP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菜豆叶片PSII的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Y(II)、qP、ETR和光合放氧速率; 但eATP的处理对Fv′/Fm′、qN以及Y(NPQ)没有显著影响。AMP-PCP (β,γ-亚甲基三磷酸腺苷, eATP细胞外受体的抑制剂)的处理显著降低了Fv/FmFv′/Fm′、Y(II)、ETR和光合放氧速率, 同时也显著增加了qN以及Y(NPQ)的水平。以上结果显示, 植物eATP水平的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棉花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对低温胁迫及恢复处理的响应
    武辉, 戴海芳, 张巨松, 焦晓玲, 刘翠, 石俊毅, 范志超, 阿丽艳·肉孜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124-1134.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7
    摘要 ( 386 )   全文 ( 67 )   PDF (45716KB) ( 149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低温逆境及恢复处理下棉花幼苗光合特性响应机制, 丰富棉花苗期在不同胁迫水平下的抗寒机制及为应对自然条件下突发的低温冷害提供理论依据, 以‘新陆早33号’ (冷敏感)及‘中棉所50号’ (高耐寒)两个品种为试材,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 研究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棉花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能转化及传递的表现和恢复能力, 并通过测定胁迫解除后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来分析叶片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在较低强度低温逆境(15 ℃或24 h胁迫)中, 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光适应下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变化幅度较小, 且胁迫解除后可恢复正常, 此时叶片光系统II (PSII)光反应中心受损可逆, Pn下降主要因气孔闭合引起。随着胁迫强度增加, 各测试指标变化显著, 且恢复表现较差, 此时叶片PSII光反应中心光能吸收、转化和电子传递受到严重阻碍, Pn下降原因由气孔限制因素转变为非气孔限制因素。低温胁迫导致叶片对光辐射的利用能力下降, 随着胁迫温度降低, 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及光饱和点快速下降, 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则呈上升趋势。低温胁迫可导致棉花幼苗叶片对光环境适应能力降低, PSII反应中心对激发能捕获、活跃化学能转化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快速下降, CO2固定能力降低, 最终导致光合能力下降。强耐寒品种则能在低温逆境中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电子传递和弱光利用效率, 亦可通过减少暗呼吸消耗和调整Gs降低幅度和速度来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提高恢复能力, 增强植株抗逆性。

    综述
    植物叶经济谱的研究进展
    陈莹婷, 许振柱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135-1153.  doi:10.3724/SP.J.1258.2014.00108
    摘要 ( 2677 )   全文 ( 333 )   PDF (26338KB) ( 1386 )   知识图谱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叶经济谱(leaf economics spectrum)概念自提出以来, 已受到广泛关注。它第一次在全球尺度上定量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关系, 从而量化和概括权衡策略(trade-off)的内涵和变化规律,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为后续植物性状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该文综合评述了叶经济谱的概念、内容和相关检验性或异议性观点, 探讨叶经济谱的形成机制与动力, 并从多角度、多方面概述叶经济谱理论的应用及扩展性研究, 最后指出我国叶经济谱研究现状的不足, 并对国内外叶经济谱理论的发展进行展望, 强调共建共享全球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

    《植物生态学报》20篇文章获得2014“领跑者5000”优秀论文提名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154-1154. 
    摘要 ( 546 )   PDF (106KB) ( 803 )   知识图谱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微信服务号: zwstxbfw

  • 微信订阅号:zwstxb

  • 淘宝店订购

  • 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