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05, Vol. 29 ›› Issue (1): 164-169.DOI: 10.17521/cjpe.2005.0021
田桂泉1,2, 白学良1, 徐杰1, 王先道1
TIAN Gui-Quan1,2, BAI Xue-Liang1*, XU Jie1, and WANG Xian-Dao1
摘要:
通过藓类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和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优势成分真藓 (Bryum argenteum) 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层人工去除后在3~4年内70%的样方基本恢复,在此过程中真藓主要靠茎叶碎片传播和繁殖;通过分株法、撒茎叶法培养的真藓在1个月后长满整个样地, 主要通过如下方式繁殖——茎的碎片连续分枝可产生小植株,茎、叶均可产生原丝体,由原丝体发育产生小植株,小植株又可再生原丝体,如此反复产生新植物体,这一过程是野外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真藓主要的繁殖途径。与室内培养中真藓的繁殖特性相比较,野外培养的真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原丝体较粗壮,分枝多,但在两种条件下的繁殖特性相同,能够揭示该地区自然条件下藓类植物萌发和定居的繁殖机理。该研究为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及治理受损结皮层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