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冉佳鑫1,何舒婷2,罗素萍1,王云3,毛超1
收稿日期:
2024-08-27
修回日期:
2024-11-11
发布日期:
2025-01-15
Jia-xin RAN1,Shu-Ting HE2,LUO SuPing2,Yun WANG3,Chao MAO4
Received:
2024-08-27
Revised:
2024-11-11
摘要: 土壤氮矿化、硝化和微生物氮固持是关键的土壤氮循环过程,对土壤供氮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森林土壤氮转化速率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土壤氮动态及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本研究通过整合分析78篇已发表论文中的685项观测数据,探究了全球尺度上的森林土壤总氮矿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及微生物氮固持速率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森林土壤总氮矿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微生物氮固持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65±0.61、1.99±0.21和8.10±1.45 mg N kg-1d-1。(2)土壤总氮矿化速率和微生物氮固持速率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热带森林和温带针叶林具有较高氮矿化速率,而亚热带阔叶林和亚热带针叶林的氮矿化速率较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氮固持速率,而亚热带阔叶林和亚热带针叶林的微生物氮固持速率较低。(3)土壤总硝化速率在不同森林类型间无显著差异。(4)热带/亚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土壤总氮转化速率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总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总的来说,森林土壤总氮转化速率在全球范围内变异较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底物供应及微生物生物量调控。
冉佳鑫 何舒婷 罗素萍 王云 毛超. 森林土壤氮转化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生态学报. DOI: 10.17521/cjpe.2024.0292
Jia-xin RAN Shu-Ting HE LUO SuPing Yun WANG Chao MAO. Global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soil gross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of forest ecosystem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4.0292
[1] | 张中扬, 宋希强, 任明迅, 张哲. 附生维管植物生境营建作用的生态学功能[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895-911. |
[2] | 张尧, 陈岚, 王洁莹, 李益, 王俊, 郭垚鑫, 任成杰, 白红英, 孙昊田, 赵发珠. 太白山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275-288. |
[3] | 王嘉童, 牛春跃, 胡天宇, 李文楷, 刘玲莉, 郭庆华, 苏艳军. 三维辐射传输模型在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200-1218. |
[4] | 胡宗达, 刘世荣, 罗明霞, 胡璟, 刘兴良, 李亚非, 余昊, 欧定华. 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次生林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 973-985. |
[5] | 杨文高, 字洪标, 陈科宇, 阿的鲁骥, 胡雷, 王鑫, 王根绪, 王长庭. 青海森林生态系统中灌木层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4): 352-364. |
[6] | 冯婵莹, 郑成洋, 田地. 氮添加对森林植物磷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3): 185-196. |
[7] | 许浩, 胡朝臣, 许士麒, 孙新超, 刘学炎.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11): 1120-1130. |
[8] | 王薪琪, 王传宽, 张泰东. 森林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新视角: 丛枝与外生菌根树种的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10): 1113-1125. |
[9] | 关晋宏, 杜盛, 程积民, 吴春荣, 李国庆, 邓磊, 张建国, 何秋月, 时伟宇. 甘肃省森林碳储量现状与固碳速率[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4): 304-317. |
[10] | 黄晓琼, 辛存林, 胡中民, 李钢铁, 张铜会, 赵玮, 杨浩, 张雷明, 郭群, 岳永杰, 高润宏, 乌志颜, 闫志刚, 刘新平, 李玉强, 李胜功. 内蒙古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4): 327-340. |
[11] | 李银, 陈国科, 林敦梅, 陈彬, 高雷明, 简兴, 杨波, 徐武兵, 苏宏新, 赖江山, 王希华, 杨海波, 马克平.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4): 354-363. |
[12] | 黄宗胜, 喻理飞, 符裕红, 杨瑞. 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生态系统碳吸存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6): 554-564. |
[13] | 崔高阳, 陈云明, 曹扬, 安淳淳. 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格局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4): 333-342. |
[14] | 崔高阳, 曹扬, 陈云明. 陕西省森林各生态系统组分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12): 1146-1155. |
[15] | 王艳红, 江洪, 余树全, 李巍, 林曦乔. 硫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2): 179-18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