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润洪, 阳柳蓉, 梁慧婷, 申卫军
收稿日期:2025-04-28
修回日期:2025-06-27
基金资助:LIU Run-Hong, YANG Liu-Yong, LIANG Hui-Ting, SHEN Wei-Jun
Received:2025-04-28
Revised:2025-06-27
Supported by:摘要: 磷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其生物有效性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绝大多数植物通过与丛枝菌根(AM)或外生菌根(ECM)真菌建立共生关系, 显著增强其获取与利用磷的能力。然而, 尽管大量研究探讨了AM和ECM植物在磷获取与利用策略上的差异, 但鲜见有研究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从根系形态与构型、根系生理性状、根系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磷重吸收效率四个方面, 系统综述了AM和ECM植物磷获取与利用策略研究进展。结果表明, AM和ECM植物在磷获取与利用策略上呈现显著差异: AM植物通常与快速矿化有机物的微生物形成互利关系, 胞外酶分泌能力有限, 偏好吸收无机磷, 采用“获取型”策略; 而ECM植物分泌胞外酶等分泌物的能力较强, 能够利用有机磷, 采取“保守型”策略。最后, 本文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本综述有助于深化对菌根介导的磷循环过程、物种共存及生产力维持机制的理解, 为农林业生产与生态修复实践中的物种选择与配置以及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刘润洪, 阳柳蓉, 梁慧婷, 申卫军. 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植物磷获取与利用策略研究进展与展望. . DOI: 10.17521/cjpe.2025.0153
LIU Run-Hong, YANG Liu-Yong, LIANG Hui-Ting, SHEN Wei-Jun.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n phosphorus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nd ectomycorrhizal plant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153
| [1] | 李文竹, 栾军伟, 邸雅平, 王一, 陈志成, 聂秀青, 刘世荣. 模拟干旱对菌根介导下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 2026, 50(菌根生态学): 0-. |
| [2] | 王梦雪, 胡明艳, 储诚进, 陈阳, 罗文启, 马子龙. 亚热带森林不同菌根真菌树种叶片和细根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50(化学计量与功能性状): 1-. |
| [3] | 张子睿, 周静, 胡艳萍, 梁爽, 马永鹏, 陈伟乐. 极度濒危植物巧家五针松的根内和根际真菌群落特征[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 [4] | 赵珮杉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林龄和生态位对樟子松人工林地下真菌群落构建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9): 1-0. |
| [5] | 郭志红, 杨妮, 张涛, 李海波, 田太安, 黄小波, 李聪, 马驷驹, 苏建荣, 李帅锋. 梵净山天然林菌根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群落构建沿海拔梯度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9): 1-. |
| [6] | 朱瑞德, 杨俊薇, 刘宵含, 陈冰瑞, 池秀莲, 田地, 杨光, 程蒙, 戴亚峰, 王诗文, 陈仲. 霍山石斛设施和林下栽培模式中养分对植物-微生物关联的调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9): 1-. |
| [7] | 滕安萍, 刘明慧,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李启研. 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细菌共现模式[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9): 1-. |
| [8] | 梁天豪, 熊德成, 刘源豪, 杜旭龙, 杨智杰, 黄锦学. 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的根系分泌物特征及其根际效应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038-1052. |
| [9] | 崔冬晴, 田晨, 宋慧敏, 鲁小名, 萨其日, 徐国庆, 杨培志, 白永飞, 田建卿. 典型草原优势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对长期放牧的响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163-1176. |
| [10] | 张斌, 张浩成, 乔天, 吕治兵, 许亚男, 李雪芹, 原向阳, 冯美臣, 张美俊.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干旱胁迫燕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082-1095. |
| [11] | 郭李琦, 闫晓蕾, 曹磊, 高景, 刘瑞强, 周旭辉. 树种菌根类型与根系性状对根际微生物网络复杂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4): 573-584. |
| [12] | 王娟, 张登山, 肖元明, 裴全帮, 王博, 樊博, 周国英. 长期围封后高寒草原植物根系分泌物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4): 596-609. |
| [13] | 李欣怡, 张丽芳, 吴友贵, 郭静, 兰荣光, 吕洪飞, 于明坚. 不同海拔高度下百山祖冷杉幼苗的生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4): 610-623. |
| [14] | 李冬梅, 孙龙, 韩宇, 胡同欣, 杨光, 蔡慧颖. 计划火烧对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3): 379-392. |
| [15] | 姚博, 陈云, 曹雯婕, 龚相文, 罗永清, 郑成卓, 王旭洋, 王正文, 李玉强. 呼伦贝尔退化沙地植被-土壤碳氮磷互馈关系及微生物驱动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59-73.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